APP下载

旋耕深松深耕土地耕整方式的适宜选择

2020-01-09张少钧白聚德张晓雷

河北农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机手拖拉机整地

张少钧 白聚德 张晓雷

1、赵县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 2、河北通田机械有限公司

土地深耕翻在我国建国初期一直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旋耕浅耕一度替代了土地深耕翻,随之暴露出来的犁底层加厚,农作物不抗倒伏,产量不稳甚至下降,因此国家推出了土地深松,结合农作物种植模式品种及自然禀赋,适时实施适应性土壤耕作模式,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可持续发展重要意义。

俗话说“秋耕深一寸,顶上一茬粪”,说的是“秋天深耕土地,相当于上粪的效力”。土地耕整,覆盖杂草和肥料,可积蓄水分和养分,疏松土壤,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可为播种和作物生长发育及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目前在黄淮海一年两熟平作地区,土地耕整主要有旋耕、深松耕和深翻耕。

1 土地旋耕

土地旋耕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出现的一种土壤耕整方式。它的作业机具为旋耕机,旋耕机在拖拉机的带动下,前行的同时,高速旋转的刀轴带动专用刀片对土壤进行铣削,铣削后的土块和旋耕机罩壳、挡土罩进行撞击,撞击后的土块细碎回落于地面。它的优点是:一是土地旋耕之后地势比较平坦;二是适应性广泛,土壤含水量相对比较大的地块,不太适合深翻犁耕作,但是在相同条件下,旋耕就没问题,另外对于不同的土质,也可进行旋耕;三是省事,旋耕的同时,还能起到耙平的效果,因此省去了耙地的步骤,相对于现有铧式犁深翻耕来说,更为省功省力;四是省时,作业效率高,有利于土地经营者争抢农时。同样的一亩地,旋耕一亩地只需要10~20 分钟即可完成,大大缩短了整地的时间,尤其是对耕期较短区域,旋耕之后即可播种,有利于适期抢种;五是对机手的操作技术要求不高,整个机组调整好后,会驾驶拖拉机的机手大多可开展作业。

土地旋耕的缺点:一是耕层浅。一般情况下,旋耕作业深度大概在15cm 左右。在实际旋耕作业过程中,一些机手为了加快速度,耕层深度会调成10cm 左右,或者因机手操作不熟练,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导致整地质量不佳,影响后续小麦的生长。二是播种容易深。主要是旋耕后的土壤比较疏松,在后期播种过程中,容易出现播种过深或播种深度不一的情况,正常播种深度3~5cm,如果土层过虚,有可能达到8~10cm,影响出苗或者直接不出苗,出现缺苗断垄,播深的小麦出苗后还会导致分蘖过晚。三是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后旋耕地块,如秸秆粉碎效果不佳,由于长秸秆过多,会导致播种器出现堵塞和种子种在秸秆上,发芽时蹬空,进而导致缺苗断垄。四是旋耕地块耕层变浅,根系下扎不深,犁底层加厚、土壤通透性较差、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吸收养分能力差,严重影响粮食增产能力。长期旋耕出现的犁底层阻止根系下扎,作物根系扎不深扎不牢固,到了小麦玉米生长中后期,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很容易发生倒伏,降低产量和品质。

2 土地深松

土壤深松整地是在本世纪初在旋耕整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整地方法,使用拖拉机配套深松机开展作业,整地深度25 cm 以上,保持原土层基本不动,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它的优点:一是现在实施的农机深松大多为间隔深松,作业效率高;二是国家有作业补助,土地经营者基本不出作业费用,作业收益高,深受土地经营者和农机手的欢迎;三是农机深松整地不受地块局限,大块连片能作业,小块不连片也能作业,机组工作效率影响不大;四是农机深松深度达25 cm 以上,与深翻深耕深度基本持平,能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深度,耕后土壤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接纳雨水的能力,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相关数据表明,深松深耕一次每亩耕地蓄水能力达到10m3以上,土壤蓄水能力是浅耕的2 倍,可使不同类型土壤透水率提高5~7 倍,促进作物增产10%左右;五是深松不翻转土层,使残茬、杂草、秸秆覆盖于地表,既有利于保墒,又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延缓径流的产生,削弱径流强度,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土壤;六是深松可以更好地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提高,深松地块产量水平明显高于旋耕整地地块。七是实践表明,深松地块的小麦玉米根扎得深,生长后期遇风雨不易倒伏,确保了产量和品质;八是同旋耕整地一样,对机手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整个机组调整好后,会驾驶拖拉机的机手大多可开展作业。九是农机深松深度与深耕相差无几,但因其是间隔疏松,土壤动土量较小,与深耕相比,劳动强度低。

土地深松的缺点:一是现在土地深松大多实施的是间隔深松,夏季深松可直接在深松内进行玉米播种,秋季深松后还需进行土壤旋耕,才可进行小麦播种;二是深松作业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保持原有土层不乱,不能翻埋肥料、残茬、杂草和秸秆,不利于减少病虫害。

3 土地深耕

土地深耕整地是利用拖拉机配套铧式犁等深耕机械开展整地作业,在我国建国初期,曾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被广泛应用。它的优点是,一是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一般小型拖拉机配套铧式犁耕地深度能达到20cm 左右,大型拖拉机配套铧式犁耕地,深度能达到25~30cm,土壤得到疏松,土壤结构改善,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疏耕通气,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可很好的改善土质,促进农作物根系下扎,作物根系生长好,数量多,利于农作物生长;二是深耕后土地形成土壤水库,雨水渗入速度增强、渗入量增加,避免地面产生径流,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三是深耕把地表的大部分秸秆残茬杂草等翻入地下,覆盖率达80%以上,一方面加快了秸秆残茬杂草的腐烂,消灭了寄生在其中的病虫害;另一方面避免了播种时堵塞的现象,还增加了播种后土壤与种子接触强度,有利于种子发芽;四是深耕之后的耙地,增加了土壤紧实度,保水保肥能力增加,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五是播种时,调好播种深度,一般不会出现播种过深的现象,加上土壤紧实,根系扎深扎牢,增强了小麦后期的抗倒伏能力,利于高产。

相关研究表明,深耕可增加土壤蓄水量达150 m3/hm2,深耕的土壤蓄水能力较浅耕提高1 倍,使不同类型土壤透水率提高5~7 倍,促进作物增产600~1050 kg/hm2。深耕削弱地表径流强度,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土壤。深耕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据相关试验结果可知,与耕深15 cm 的浅耕相比,耕深25 cm 深耕的小麦成穗增加了22.5 万~46.5 万穗/hm2,千粒重增加1~2 g,小麦增产810 kg/hm2,增产率为8%~9%。

现有铧式犁深耕整地的缺点就是,一是费时,相比旋耕来说,现有铧式犁耕过之后,地表不平整,土壤也没有那么细碎,田间会出现一些大的土块,还需通过耙地平整土地作业,才可实施播种作业,一般一亩地需要1 个小时左右,不利争抢农时。二是土壤外翻,在耕耘地边时,往往会把田里的泥土翻到地块外面或者翻到其他地块中,在耕地过后,需要再用铁锨把土翻回到地块中,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三是现有铧式犁使土垡向上窜起后翻入犁沟中,开墒时,要把合墒器前部调深些,以减小伏脊的高度,起到平整作用,开墒后再前后调成一样深度。合墒时,再适当加大角度和入土深度,以便使墒沟边上的土垄顺利填到沟里,确保耕后的地块,做到地表平整,对于现状下的一家一户小地块,合墒器反复调整较为麻烦。四是现有铧式犁耕翻每一行程时,都要用合墒器刮一层耕后的土,积存在已耕地的犁沟边,以备最后合墒时填平墒沟。如果用很刮最后一行程的土来填墒沟,表面看墒沟填平了,实则整块地形成了倾斜状。

总的来说,尽管铧式犁深耕整地相比旋耕、深松耕整地好处多多、优点多多,但要求机手的操作技术水平较高,相比旋耕和深松耕,驾驶员不仅要具有拖拉机驾驶技能,而且必须具有铧式犁深耕整地经验(深度过浅起不到深耕的作用,深度过深会造成地表活土层被埋过深,生土层翻到地表,影响小麦生长)和合墒器调整技能(合墒器是一种与铧式犁配套进行耕整作业的机具,一般用的大多是圆盘式平地合墒器,可在犁耕的同时起碎土保墒、平整地表和合墒的作用。正确调整使用合墒器,可使耕出的地块不仅平坦、质量高,而且墒沟、伏脊小,耕后可立即播种,既省时又省力)。否则会因机手操作不到位,在耕过地后出现土壤不平整,或在最后出现一个较大的墒沟,导致耙平困难。这就是过去有深耕整地经验的老农民逐步退出劳作之后,新农民不愿实施深耕整地的主要原因。为此近几年各农机生产厂家相继加大了开发无墒犁的力度,但从现有产品看,新开发的无墒犁只可对耕地进行同等高度及同等宽度犁地作业,若需要调整犁地深度及宽度,还需更换其他类型的犁架,耗费资源过大且更换麻烦。

河北通田机械有限公司经过3 年的努力,研制出一种只要机手熟练目前常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和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旋耕犁进行旋耕整地作业,就可操作实施的土壤深耕整地铧式无墒犁,该无墒犁继承了现有铧式犁深耕整地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铧式犁耕翻土地的缺点,机具作业自动填平垄沟且地表平整,经实践表明,该无墒犁深受广大农民和机手欢迎。

有关专家建议,对于黄淮海一年两熟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地区,夏季玉米种植宜实施免耕深松施肥播种,秋季小麦种植,第一年第二年采用旋耕整地,第三年进行一次深松+旋耕整地或深耕+耙地整地,确保证土层的深厚和土壤的活性。

猜你喜欢

机手拖拉机整地
听一线机手“吐槽”
拖拉机内燃电传动系统
飞上天的“拖拉机”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小鸭开拖拉机
浅谈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
红色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