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北站装修改造设计浅析

2020-01-09

山西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候车厅站房候车

白 冉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院,天津 300251)

1 概述

沈阳北火车站于2010开始大规模的装修改造设计,并于2012年投入使用。接入哈大客专后的沈阳北站需对既有站房进行改扩建,设计方案定位于拆除既有高架,新建北站房,同时对既有南站房和客运设施进行改造。为充分发挥既有站已有客运设施能力,在设计中要充分研究既有设施,并和新建的车站有机的进行结合,使既有设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节约建设投资的目的。

新建高架候车厅中央为候车通道,通道两侧为候车区,在候车厅东西两侧的边跨设置商业、办公、卫生间等服务用房与设备用房,用检票闸机加以分隔。旅客在候车厅内检票后通过两侧的楼扶梯进站上车。

既有南站房进站厅(如图1所示)和南售票厅(如图2所示)与新建的高架候车厅连接,现状装修2003年施工,经过7年的使用破损严重,且装修细节的处理手法与新建高架候车厅、北站房等空间有明显的差异。

南出站厅为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其中西侧出站厅为2008年装修,东侧为2003年装修。既有出站通道和新建的出站通道相连接,为保证整体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和车站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对出站地道和出站厅进行改造处理。

2 沈阳北站室内装修设计定位

2.1 装修设计规划

以人为本、技术安全性、投资控制成本、商业规划、创造商机、方便营运维护这六方面因素,指导装修进行设计和规划。

2.2 系统化设计

客服系统、暖通、给排水、FAS/BAS等系统设备末端与装修方案结合进行接口系统化设计。吊顶的选材及造型有利于送排风口、扬声器、灯具等设备的布置,使设备的接口设计、公共设施人性化及无障碍设计做到最优。

2.3 室内空间设计

本着延续建筑设计的理念,将其进一步细化完善,结合“本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及“本土特色、环境为源”的视觉设计特色,区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特点融合在沈阳北站装修设计之中,使之庞大壮观的建筑空间被人们所感知与体会。

2.4 设计手法

从元素化、统一化、模数化出发,采用绿色环保材料,遵循整齐划一的总体控制方式,化繁为简。从整体着手,从细部着眼,全力打造一个现代、舒适的沈阳北站室内空间。

3 各空间总体风格相协调的设计分析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建站房与既有站房怎样才能有机结合,最后达到一个和谐、统一的装修风格。

沈阳北站从北到南依次为北站房、高架通廊、高架候车厅、南进站厅。为取得良好的室内外空间效果,对于站房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始终以把握连贯性为原则,使各种室内空间与区域形成视觉连通,从而产生一系列层次感和互通的空间;室内设计的布局和设计概念与室外设计联贯一致,并对室外设计起到提升作用;区域和空间序列流畅,并通过各种相似细节元素的连贯性设计加以连通;外部幕墙的处理分块重复布置,并与室内各元素间的连贯性设计保持统一;细节控制上对室内设计要素进行尺度调整,使其既切实可行,又可提升用户舒适性。

北站房采用大面积空灵的浅灰色为站房整体空间的主基调,以最简洁的几何建筑语言赋合,形成简练而和谐的空间,通过灯光、色彩、质感营造大型公共交通建筑空间简练、秩序、厚重的空间氛围。顶棚主要以白色调为主,以产生反射光,铝条板、铝单板等不同材料的运用对空间进行细节刻画,丰富视觉感受。

高架候车厅为高大通透的集散空间,沿轴线位置设置通长玻璃采光带,使室内空间获得大量的自然光。整个空间给人感觉高大通透明亮,现代交通建筑简洁开敞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室内设计和建筑形式紧密的结合。

南站房进站厅为既有站房改造,装修设计在保留现有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通过装修材质、颜色及模数的统一和高架候车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去除原空间中繁复的装饰细节,用简洁的线条营造现代化车站的空间体验。

4 站房内各空间装修重点部位的设计分析

下面说一下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的问题。

4.1 高架候车厅地面石材色彩的运用

在初期的设计中,设计思路是想弱化地面的设计,着重于墙面与顶面的设计,所以在设计中地面石材造型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法,在整体地面为白麻石材的基础上,候车厅横向柱与柱之间采用灰麻花岗岩装饰带进行装饰,这种设计手法在站房设计中是最常见、最稳妥的,不存在任何争议的。可是作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沈阳枢纽,需要有它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沈阳北站不同于小型站房,这样大面积的地面只由几条装饰线分隔,显得有些呆板及单薄。墙面石材采用白麻花岗岩,与地面的白麻花岗岩色彩一致,视觉上会感觉比较枯燥、平淡,这样地面色彩就需要稍重些的颜色对墙面进行衬托。而且沈阳北站高架候车厅区域划分明确,中间部位为通道,通道两侧为候车区域,两侧夹层下主要为商业、进站口及公共卫生间,经过几轮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为商业区域进站闸机处栏杆位置作为候车区域与商业区域的分界线,商业区域采用灰麻花岗岩,候车区域采用白麻花岗岩,这样不仅解决了地面与墙面石材色彩冲突的问题,而且利用色彩关系明确了区域的划分。另外在进站口处结合进站口的宽度往候车区域方向做3.6 m灰麻石材造型,这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也对进站的旅客有一定的导向性。为了划分出候车厅中间的通道区域与候车区域,通道处采用了灰麻花岗岩装饰带做有规则的序列造型,这样的设计简洁完整,突出重点,造型具有轻快感、艺术感,并且增强了疏散导向性,方便了旅客,从而提高整个车站的舒适度。色彩运用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另外,光通过采光天窗呈现在地面上的也是一幅流动着的画面,地面铺砌的石材纹理也是流动的,与流动着的光相得益彰。光影的变幻,使室内地面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形成了“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见图3)。

4.2 高架候车厅顶面采光窗位置的变化对桁架处装修的影响

高架候车厅大型空间的建设对空间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较高。空间的采光、遮阳、照明等对于舒适的候车环境应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忽略任何一个方面、缺乏对大空间的环境控制都将为舒适的使用带来隐患。通过对桁架处设置采光窗及桁架两侧设置采光窗等多方案进行了采光分析、对比,最终确定桁架两侧设置采光窗,白天时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均不需要借助室内灯光照明体系就能满足采光要求,屋面天窗与地面面积比刚刚满足节能20%要求。这一方案的确定对装修设计形成了挑战。为了候车厅的自然采光,桁架处的结构外露是最佳选择,但在当时的国内大小站房还没有把桁架做外露处理的装修做法,团队为装饰效果担忧。沈阳北站的装修设计团队与院总及时进行了沟通和设计交流,均认为此处桁架不应封包起来,应还原建筑本体,将部分建筑结构适当的暴露,只需在桁架与顶部连接处采用铝圆通做虚实结合的遮挡,桁架进行氟碳喷涂即可(见图4)。结构桁架外露处理,丰富了整个顶面的空间,不仅提高了室内净空高度,而且裸露钢结构桁架节点突出建筑感,强调了自身节奏韵律感及整体空间的艺术性,营造简洁、大方、通透、明亮、有序的建筑空间。

4.3 高架候车厅吊顶分析

高架候车厅空间较为高大,部分空间采用了裸露结构梁的形式,为旅客争取到了最大程度的净高。为保证空间的连续性,在共享空间及商业夹层上方空间的吊顶均采用铝条板。由于共享空间吊顶的设计高度与两侧商业夹层吊顶的设计高度相差将近8 m,怎样处理好这两个空间吊顶的关系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对于吊顶的造型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决定由候车区域的最高点向两侧商业夹层处做弧线处理,这样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吊顶的弧度控制问题,表现图出来了,顶面效果看起来平缓柔美,可整体效果却有些沉闷,由于设计中考虑最多的是想尽量把不同标高的吊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且想采用比较柔和的弧度,这样就忽略了高架候车厅的高度,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比较压抑、沉重(见图5)。两侧外露的桁架也因为吊顶弧度过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遮挡,影响了美观。为了找到吊顶最满意的弧度,设计人员又做了三个不同弧度的方案,并且做了高架候车厅吊顶弧度综合对比(见图6),从实用性及美观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结论,一致认为候车区域内吊顶采用紧贴上弦杆并且与上弦杆同样的弧度,到商业夹层处近8 m落差处采用最小弧度向下与商业夹层处吊顶相连接,此种方案不仅保证了候车厅的净高,而且整个高架候车厅整体效果看起来刚劲有力又不失柔美,最终高架候车厅吊顶系统借助其大块面、高平整度等特点,完美的展现出恢宏大气、舒展流畅的设计效果(见图7)。

4.4 北站房吊顶分析

该区域为一个能够流动起来的空间。在吊顶形式上,根据模数关系,设置灯带,并让灯具的布局形成穿梭形式,暗示成为一个流动的空间。纵向铝板中间部位凹陷且内置金属筒灯,增强空间完整性的同时对旅客方向性引导提供便利。铝板凹槽造型,与条板间镂空区域以及玻璃幕墙处吊顶形成层次渐变,将建筑厚重的概念运用到整体空间的建筑墙体范围,在大空间内则形成简洁、通透、明亮室内空间效果。所有地面、立面、顶面根据模数的统一规划,形成一个理性的空间。通过细部处理,追求舒适的集散空间,达到形式和效果的完美结合(见图8)。

5 结语

目前我国站房空间呈现出向综合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室内设计发展至今,早已突破原有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成为了一门融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门类。这就需要我们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贯穿始终,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和精神需求的站房空间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候车厅站房候车
铁路客站候车厅光伏天窗自然采光优化设计
中老铁路国内段站房“颜值”初显 全部11座客运车站装饰装修接近尾声
高速铁路车站候车厅声环境主观调研及测试分析
营改增对公路站房工程造价影响研究
无限追踪
基于实测数据的高铁候车厅声环境特征分析
方位:寻找候车厅
隔着坐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候车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