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站房角度谈京张高铁文化的表达

2020-01-09褚冠男

铁道勘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站房高铁铁路

褚冠男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1 概述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文化,一条铁路有一条铁路的文化。“美”赋予建筑以持久的生命力。这既是历史的传承,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既是功能与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1-3]。

京张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把“京张文化”书写好,对内是对我国传统铁路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外更是中国铁路文化的有力彰显。

百年京张,见证了旧中国积弱不振和新中国奋发自强的沧桑变化,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完整发展历程。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在京张铁路身上演变成了其他项目无法替代的铁路文化。这既是项目的巧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宣传京张文化更是新时代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 京张高铁文化背景及表达

2.1 文化建设背景

毫无疑问,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成为一张有份量的“中国名片”。但对其相关文化性及艺术性的探讨不够深入,高铁文化的表达还不能满足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要求。如何能够在建筑上镌刻上新时代的思想,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勃勃生机,是铁路设计工程师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当下,铁路客站是展现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窗口,也是国家文化展示的窗口。铁路客站在为旅客提供便捷交通服务的基础上[13],应与城市建立文化联结,积极传递人文价值,体现民族文化自信,展现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4-6]。

2.2 文化表达

一是京张文化的共性表达:主要包括京张标识、文化主题及京张文化元素的应用,包括室内主体画、雕塑、文化墙、车站室内座椅、垃圾桶、栏杆扶手、楼梯踏步、井盖等公共设施。

二是京张文化的个性表达:充分考虑到每个站房不同的文化主题,展现文化的区域性和差异性[14],主要表现为一站一景及各车站历史化、奥运化的个性表达。

3 京张高铁共性文化

3.1 京张高铁全线文化主题及解析

京张高铁全线文化主题是:天地合德,百年京张。主要寓意取自“人”字形意。中国哲学中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至高理解与追求是“天地合德”。与天合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合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新老京张所承载的穿越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线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及精神图腾——长城,无一不应和“天地合德”之精神内核。

3.2 京张高铁各站文化主题及解析

(1)清河站文化主题——不息

文化解析:清河站是京张高铁主要始发站,老京张铁路诞生之际也恰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自觉、自强不息的起点。自铁路先驱詹天佑始,中国铁路人的精神从京张线开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该文化主题取人与天地合德之自强不息精神,取中华民族图腾长城之自强不息精神,取百年铁路人之自强不息精神。

(2)昌平站文化主题——基石

文化解析:昌平自西汉设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京师之枕”美称。昌平区南口镇是京张铁路建设和运营初期机务段、机车车辆厂、京张铁路总工程处、总材料厂所在地。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的剪彩仪式在南口举行。这里是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基点和基石之一。昌平现规划为三城两区:未来科学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科技商务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其中科技和教育也是强国发展的基石[7]。

(3)八达岭长城站文化主题——丰碑

文化解析:长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丰碑;途经长城的老京张线“人”字形铁路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史中闪耀的灵光,老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中的第一座丰碑,而高铁是当下的“中国名片”,也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丰碑。

(4)东花园北站文化主题——春华秋实

文化解析:东花园有中国最大的海棠花种植基地,也以葡萄种植和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春日海棠,秋日葡萄,春华秋实的自然风光清新唯美。春华秋实在现代汉语应用中有因果和时光的表意,古语也多比喻文采与德行,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春华秋实的内涵恰与天地合德互为呼应。

(5)怀来站文化主题——近悦远来

文化解析:从古道驿站到普速铁路、高速铁路,中国地面交通的古今变迁在这里聚焦。“近悦远来”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之“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指邻近的人因为受到好处而都喜悦,远方的人也都闻风而前来归附。在此,近悦远来喻义怀来自古以来为中原与北地少数民族交融发展之地[15],也喻义古道、驿站、铁路、高铁的交通发展带来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下花园北站文化主题——欢祥

文化解析:下花园境内有被誉为京西第一奇峰的鸡鸣山。鸡鸣山民俗文化庙会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浓郁,被称为“最具人气的庙会”。从下花园北站向南望去,鸡鸣山景观一览无余。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节庆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传统文化和各种民俗文化、民间艺术集合展示的平台,在中国的节庆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欢乐、祥和是表现的核心主题[16]。

(7)宣化北站文化主题——古藤新芽

文化解析:宣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宣化府是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称“京西第一府”。宣化葡萄的种植可以上溯到唐朝时期,至今仍延续古时自西域传入的庭院漏斗架式葡萄种植法。建国后,宣钢是宣化的重要工业支柱,素有“半城葡萄半城钢”的说法。而今一座高铁新城将屹立于古城一侧,古城的发展随着高铁的建设迎来新生。

(8)张家口站文化主题——纽带

文化解析:张家口被誉为“长城博物馆”,是长城遗址分布最多的地区。长城是古代边关发展的纽带,张家口是古代中原和北地汉蒙商贸的纽带,也是当代中国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纽带;而高铁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纽带。

(9)太子城站文化主题——无界

文化解析: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天地合德”。人与自然相通、空间与自然相通、人与天地相通、心性与天地相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追求。地理之于高铁无界,山水之于人心无界,奥林匹克之于人类无界,无论民族、国家,“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共同分享自然资源、文化和精神。

3.3 京张高铁文化元素

京张高铁文化元素可表述为四个视觉核心,分别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京张铁路的视觉符号“人字纹”;代表中国铁路历史的视觉印记“苏州码子”;代表中国哲学精神的视觉镜像“山水视界”;代表中国美学的视觉韵律“五行五色”。

“人字纹”造型提取人的文字流变造型,创作出多种“人”的造型[17],用于细部及标识性装饰及造型。(见图1)

图1 人字纹造型效果

“苏州码子”造型以“苏州码子”花数“数”的部分为设计元素,进行图形抽象化提取以及打散重构,创作京张高铁独有的“苏州码子”装饰纹样,体现花数本身的特性(见图2)。

图2 苏州码子展示效果

“山水视界”主要展示中国哲学精神的视觉镜像。提取中国山水画的核心表现元素及技法,将传统中国画的写意手法,结合现代性的表现方式加以呈现,创作京张高铁独有的“中国山水意象”装饰图像及纹样(见图3)。

图3 山水视界展示效果

“五行五色”表达了中国美学的视觉韵律。与五行相关、与五方相配,东南西北及中央对应五色。汲取五色观理念,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应用体系“五行五色”,分别是“水墨黑”、“青花瓷”、“琉璃黄”“冰雪白”、“春节红”(见图4)。

图4 五行五色视界展示效果

3.4 京张高铁文化元素应用

(1)“人字纹”造型应用

一是京张高铁通用Logo图标艺术设计:体现“人”在新老京张铁路中发挥的重要意义,在Logo设计中全站贯穿人字纹元素。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冬奥会期间的通用Logo增加了滑雪滑道元素和积雪元素,以及代表冰雪的蓝色配色,彰显了冬奥会的运动性氛围(见图5)。

图5 高铁通用Logo图标

“人字纹”造型应用在京张高铁文化设计的各个环节,比如八达岭地下站的灯具造型、井盖图案、护栏、安全门玻璃丝网印刷等(见图6、图7、图8)。

图6 人字纹护栏应用效果

图7 安全玻璃门效果

图8 人字纹井盖应用效果

二是重复阵列:可按需求等比放大或以基准图横向、竖向拼接,应用在玻璃表面、通风口、立柱踢脚等(见图9)。

图9 人字纹重复阵列应用效果

三是衍生山形:可按比例需求进行放大缩小,应用于艺术丝网印刷,外立面玻璃、马赛克瓷砖拼接等(见图10)。

图10 人字纹衍生山形应用效果

四是点状化布局:可按需求等比放大或以基准图进行横向、竖向拼接,主要应用在站台候车地面,不同站台对应不同色彩的应用方案(见图11)。

图11 人字纹点状化布局应用效果

(2)“苏州码子”造型应用

“苏州码子”是老京张线独有的里程标识符号,是中国人第一条自主建设铁路的印记。将苏州码子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化形式,寓意中国铁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多利用苏州码子的组合性混合使用,可等比例缩放,适用于地面、墙面踢脚、栏杆玻璃等细部及标识性装饰(见图12)。

图12 苏州码子墙面装饰、浮雕、铁艺效果

“山水视界”主要应用在柱面、墙面、玻璃幕墙、栏杆玻璃等细部及标识性装饰及造型。如八达岭地下站候车厅雕刻的八达岭长城山水长卷、太子站地下一层大厅主壁画、清河站二层候车大厅的机电单元等。

4 站房文化个性

4.1 清河站

从历史文化方面考虑,车站造型选取简洁的坡顶样式,传承北京重要公共单体建筑如故宫、天坛、鼓楼等坡屋顶的城市主要格局和风貌。坡顶为东西向走势,坡顶向西山方向开放,将西山美景尽收眼底,同时,各个功能空间均在大屋顶的覆盖之下,呼应海淀区“海纳百川”的城市寓意(见图13)。

图13 清河站正面效果图与北京古建筑对比

从奥运文化方面考虑,强调了“动感雪道,玉带清河”。在立面和屋面的设计上,选取冰清玉洁的亮白色作为主色调,让整个站房设计如蜿蜒玉带般的清河水,又似激情动感的高山雪道,充分体现了冬奥文化(见图14)。

图14 清河站俯视及仰视效果

室内一层西进站集散厅的文化应用与表达主要包括匾额、背景墙的主壁画、两侧折板墙的八连屏壁画、观光电梯及临空玻璃栏板的丝网印刷纹样。匾额的应用延续了中国古典精神,边框及文字分别延用了中国传统工艺手工艺术大漆、掐丝珐琅、嵌铜等(见图15)。

图15 清河站匾额及背景主壁画效果

两侧折板墙上的八连屏壁画,选取北京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星火站、丰台站、清河站和大兴国际机场站的图案。北京建筑物的选取则依照知名老建筑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市几次十大建筑的评选结果,分别安排在八个折板墙上(见图16)。

图16 清河站匾额及大厅效果

从文化传承方面考虑,对老站房进行了平移保护及再利用,做到新老建筑的历史对话,切实保留好京张铁路清河站的历史记忆。室外展区的轨道为早期工业文物遗存,形成与新京张铁路线交相辉映,跨越百年,同站同框的效果[8,11](见图17)。

图17 清河老站房平移及室外展区轨道

沿线花带以山桃、樟子松及迎春花作为设计元素,停车绿化带以山桃、油松、金叶榆为设计元素,台阶观景带以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边黄杨为设计元素(见图18)。

投资活动现金流的使用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既需要对投资的盈利性、回报时间等方面进行考虑,还需要对资金流总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此确保现金流管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图18 沿线景观设置

4.2 八达岭长城站

新建八达岭长城站的文化主题是“丰碑”。选择这个主题,主要考虑其对中华文明的代表性。长城的修建跨越春秋战国至清代,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象征。

从景观保护方面考虑,整体考虑站房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自然统一,设计中注重“建筑的消隐”,站房功能尽量布置在地下,同时将地面部分分解为三个体块。既适当地显示出交通建筑的标志性和现代特征,又避免对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造成影响(见图19)。

图19 新建八达岭长城站俯视

从中国文化方面考虑,在站名牌形态上寄托了对中国古典精神的思考和延展:边框应用了具有长城标志的锯齿元素,加以金属条装饰,底纹阴刻雄伟的长城艺术壁画(见图20)。

图20 八达岭长城站匾额效果

地下站房的设计以砂岩和混凝土围合的人字形方式呈现,顶部贯穿人字形灯带。砂岩墙面是壁画展示区,壁画区域高1.4 m,由8块宽约为10 m左右和1块宽12 m的单元块组成,所有壁画总面积约为130 m2。进站方向为老京张铁路主题,出站方向为新京张铁路主题[9](见图21)。

图21 八达岭长城站房地下站壁画效果

4.3 太子城站

新建太子城站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县太子城村,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赛场,自然景观条件非常优越,是距离奥运赛场最近的高铁站。

从奥运文化方面考虑,太子城站坐落于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赛区,建筑主体采用白色双曲线,与奥运冰雪文化相呼应,顺滑的曲线与滑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相契合(见图22)。

图22 太子城站房效果

太子城站屋顶和墙体连续一体,形成一个椭球壳形。屋顶的雪层不厚时,暖黄色的LED灯能够透过半透明的雪层,形成一个个柔和的光斑,如同萤火虫般微弱的灯光将建筑笼罩上了一层浪漫温馨的氛围。夜景立面以白光为主色,在节假日及冬奥会期间可进行色彩的变幻、图案的投景,并融入了“奥运五环色素”(见图23)。

图23 太子城站房效果

一层进站厅文化应用与表达主要包括匾额、地面铺装及临空玻璃栏板的丝网印刷纹样。

额匾的木雕切割能够消除繁重之感,大面积使用的浅色系汝瓷和珐琅彩,将太子城站房轻盈灵动的体态延续于额匾之中。

在地面铺装中,局部加入全站通用的logo及人字纹等文化元素,色块依据深浅逐渐向不同方向延展变化,造型可塑性强,色块过渡自然。

地下一层候车大厅主壁画采用了写实的手法,用琉璃与珐琅等晶体材质,将广袤无际、层峦叠嶂的群山和雪融为一体,体现无垠、广阔、磅礴之感,呼应“无界”这个主题所切入的历史感(见图24)。

图24 太子城站牌匾及大厅主壁画效果

太子城站生活生产用房的围墙及大门均选用了与建筑外观相符的样式,在现代简洁的基础上增加了些许中国传统及铁路的元素。

围墙中铁艺栏杆部分均铸造有本次设计的铁路标识,铁艺大门的门边柱正中间设有京张文化的铁艺浮雕,门口带有中式元素的迎门石,形成了去繁就简,化圆为方,更为现代化、视觉化的立面景观[11](见图25)。

图25 太子城生活用房围墙及大门效果

4.4 张家口站

新建张家口站位于张家口市主城区以南,京包铁路张家口南站旧址。车站南侧规划有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后的张家口南站将成为城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经济开发区对外联系的大门。

之所以选取“纽带”这个文化主题,主要考虑到张家口的历史及地理位置情况。在古代,张家口是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是中原和北地汉蒙商贸地。现在,更是成为呼张、京张、大张高铁线路的交汇地,一举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又一高铁新枢纽。

从地区文化方面考虑,站房正立面的曲线呼应了张家口著名地标—大境门。站房设计采用了浅色建筑材质,灵感来自于张家口地区广袤无垠的自然风光,仿佛积雪山脉映于天际,呼应了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见图26)。

图26 张家口南站正面效果

从京张文化方面考虑,在车站的整体造型中,用大气舒展的曲线将“人”字形的意向融入其中,表达对百年京张的敬意[10](见图27)。

图27 张家口南站及人字形铁路(俯视)

张家口及其他中小型站房的建筑造型采用统一的风格,设计灵感源于京张铁路上的百年老站—青龙桥火车站(见图28)。

图28 青龙桥火车站及新建站区房屋效果

张家口站文化应用与表达还包括北进站厅匾额、进站信息屏两侧浮雕主题墙、综合服务中心墙面浮雕壁画以及局部丝网印刷玻璃的应用。

匾额创作更加突出了“人”的作用,广泛运用人字纹装饰。作为长城遗址众多的地区,在装饰纹样方面也以连绵的长城元素为主(见图29)。

图29 张家口站匾额效果

综合服务中心墙面浮雕《生长》:运用飘带,长城,高铁,长城等元素进行浮雕创作。表现茶马古道、塞北风光的壮丽画面(见图30)。

图30 《生长》浮雕展示

4.5 怀来站

怀来素以美酒享誉世界,所以车站以“葡萄美酒夜光杯”、“一水,三城,四张名片”为设计理念。站房整体设计延展、舒适,线条运用简洁明快。站房前的酒杯形柱廊为旅客营造了舒适的城市与交通衔接空间,表达了开放创新迎繁荣、共创美好新怀来的寓意(见图31)。

图31 怀来站效果

站房正立面上设置了四张浮雕,分别代表了怀来的四张名片,一座古城、一位英雄、一盆净水、一瓶美酒,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怀来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见图32)。

图32 《一座古城 一位英雄 一盆净水 一瓶美酒》

站内玻璃装饰构成怀来站的独特文化标识;山水建筑代表了怀来当地的风土人情;人字纹穿插装饰,体现了京张高铁贯穿、纵横、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丝网印刷体现了极强的艺术效果;不同灰度的表现,丰富了装饰层次,增强画面效果(见图33)。

4.6 宣化站

宣化站以“古城新韵”为设计理念,宏观构架提取宣化古城墙的城楼、城台、城墙三大元素,以极简手法

图33 站内玻璃装饰效果

重构端庄的大明古城形象[12]。雪花镂空图案的玻璃,响应了冰雪奥运的城市名片(见图34)。

图34 宣化北站人视点效果

5 结论

文化设计可以作为铁路设计的一种深层次设计,乘客可以通过解读建筑来感悟到文化作品所内含的意义和文化底蕴。

文化设计应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时代要求,展现时代风貌[18]。要准确把握城市的地域特征,在设计中体现地域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站房高铁铁路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中老铁路国内段站房“颜值”初显 全部11座客运车站装饰装修接近尾声
营改增对公路站房工程造价影响研究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高铁会飞吗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