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轫:一九二零

2020-01-08

生物进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古生物教授

一百年前的1920年是中国古生物学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一年。

为了国家的建设, 丁文江与我国最早的地质工作先行者先后于1913年和1916年成立了“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和“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开展地质人才的培养和矿产资源调查。

古生物学是地质工作的基础,缺乏化石知识就很难确定地层的时代,无法进行地层对比,也就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矿产资源调查。在发展的初期,丁文江深感中国地质研究最大的困难是化石知识的欠缺。

1915年1 月9 日,地质研究所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丁文江讲授古生物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教授古生物学。然丁文江并非以古生物学见长,为学生讲授一般知识尚能勉力为之,但要指导和进行具体的研究还是力不从心。

为了解一时之急,丁文江先于1916年聘请瑞典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古植物学家赫勒教授到地质调查所指导工作,并为中国培养古植物学人才。随后,1918年他指派周赞衡前往瑞典留学,师从赫勒学习古植物学。但是一般的讲,我国早期的地质学人才“都对古生物学不够专精,尤其是,因对无脊椎动物缺少专家,所以地质时代不易精密鉴定。”

1919年秋,丁文江在美国游历期间,通过美国地质调查所的戴维·怀特,找到了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古生物学教授葛利普,请他来华担任北京大学古生物学教授,并兼地质调查所顾问。

1920年,葛利普来华,从此,中国的古生物学教学与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诚如杨钟健在纪念丁文江的文章中所言“中国古生物研究的发达最有关系的为葛利普教授之来中国”,翁文灏在“近十年来中国地质学之进步”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自民国九年丁文江君聘请美人葛利普(A.W.Grabau)博士担任地质调查所古生物技师兼北京大学教授以来,中国始有研究古生物之人,而地层研究亦为长足进步。”

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葛利普来华后很快就完成了《中国北部奥陶纪动物化石》和《中国古生代珊瑚化石》两部著作。葛利普在研究中总是精力充沛、废寝忘食,在课堂上则是诲人不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当年的学生、地质学家高振西先生在翻译葛利普纪念丁文江的文章中曾有注释称,“今日中国古生物学家,如孙云铸,杨钟健、黄汲清、张席褆、乐森璕、田奇、朱森、陈旭、许杰和计荣森

等,直接为葛先生之高足,而间接为丁先生之培植。”

在葛利普来华的同一年,李四光从英国留学归来任职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生涯,培养了一大批地质学人才。李四光在研究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时,发现了一类纺锤形古生物化石并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将其命名为。

百年光阴弹指而过,中国古生物学早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的从业者也势必会秉承前贤的意志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古生物教授
基于工艺美术视角的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研究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恐龙的宏观进化与生态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原角龙
西藏改则地区昂拉仁错中—下二叠统昂杰组—下拉组地层古生物
辽宁三市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
Palaeontology和palaeobiology的区别及其中文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