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蹈实击虚高标梅格
——苏轼《浪淘沙》赏析

2020-01-08孙俊强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课外语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春情梅格下阕

⊙孙俊强(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浪淘沙

⊙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喜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这首词无题,或云“探春”。这是苏轼词中唯一一首“浪淘沙”,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702)正月,是他最早的词作之一。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此时苏轼出京初至杭州通判任,时年三十七。

词作记述苏轼冬春之交,出东城踏看春情。此刻的苏轼,政治上小受挫折,心胸悒郁,“探”字自然地流露出欲遣愁怀,寻求另一番景象的心情。然而,步出城外,一路迤逦,见到的却是一幅清冷平淡的画图。早已是春回大地的时候了,墙头伸出的杏树枝干依旧是光秃秃的,晦暗而无生气;栅栏里的百花尚未发芽,显得荒凉而委顿。上阕写实,三、四句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种事物,以极简练的笔墨,运用极富特征的白描手法,如两个高度概括的特写镜头,便勾勒出了冬春之际的自然景象。眼前之景太平淡、太乏味,甚至不能激起一丝情绪的涟漪,一个“试”字表明诗人此行,既有所希求也是有心理准备的,因而写得不愠不火,以此为下阕情感的喷发蓄势。

苏轼诗词善于“为文造情,凭空布局,善于掉弄笔峰”。上阕冷峭沉郁,下阕则峰回路转。继续前行,眼前忽呈现出一条纤尘洗净的秀丽小道,原来是前村一带雪后初晴。景移情易,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诗人不禁感叹,春神原来是不辞辛劳,恪尽职守的。诗人不由得憧憬,春光到处,定然是梅花绽放,向人间报告春之来临。下阕写得明快轻捷,与上阕构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诗人情绪的转折,寄托了诗人美好的希望和期待。

“击虚”之法贵在“移空作有”,善于创设虚景,“吹绽梅英”便是如此。眼前之景本是令人失望的清冷,却幻想出花开的绚丽,春光的灿烂,借以抒写个人的情志,曲折地表现出诗人虽遭挫折而乐观旷达的襟怀。上下阕写法一实一虚,以实衬虚,妙意追求,颇有毛泽东“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意趣。诗歌意象的选择往往是作者好恶心理的反映。苏轼一生酷爱梅花,在其诗中反复歌咏,“尚余孤瘦雪霜枝”“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等佳句,无不表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苏轼将其概括为“梅格”。尾句既是对梅花傲雪报春品格的赞美,更是苏轼人生追求的写照。

猜你喜欢

春情梅格下阕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梁启德作品
最后的夏天
诗意杨花醉春情
亲人( 连载一)
珍珠令·看圆月近人
一次失败的整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