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高校体育俱乐部中如何实现思政育人

2020-01-08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舒爱平

河北农机 2020年8期
关键词:俱乐部教学方式育人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舒爱平

1 高校体育俱乐部可实现思政育人的相关概述

在高校内,体育教学主要目的可细分为五个方面,即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与健康心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五大教学目的基本任务均为立德树人,高校思政教育其根本任务也在于立德树人,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与思政教育任务一致性决定了以体育技能传授为载体,实现思政育人教育。而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当下推出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其对实现思政育人有着推进作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俱乐部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俱乐部中教师仅负责协调、引导、辅助等工作,学生可基于自身个性发展选择不同体育项目学习,俱乐部可根据等级会员制,组织不同程度学生开展不同体育活动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良好体育意识的树立以及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实现思政育人[1]。

2 高校体育俱乐部中实现思政育人的路径

2.1 营造思政育人氛围,提高思政育人重视程度

面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参与率极低,影响实现思政育人的情况,高校应从各院校实际出发,针对本校学生,结合思政教育开展实践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建设,如组织体育竞赛、增设运动标语、增加体育馆思政文化元素等,以此丰富学生体育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围,推进高校整体思政育人水平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率,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快思政育人目标实现。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高校教师需注意,要降低一定程度活动或竞赛难度,以实现思政教育和体育技能为竞赛目标,由繁化简,技术细化。此外,高校在进行思政育人氛围渲染时,可利用榜样力量,如在开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明星的体育精神和道德行为,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实现人文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双重传递。

在高校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时,要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功能,首先急需提升体育教师对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思政教育水平。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高校体育教师要突破原有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基础上,加深对思政育人的认识,改进原有教学方式,深化自身教学理念,如在体育课程中适当融入思政内容,正确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思政知识。第二,根据高校俱乐部教学特点,依据学生兴趣与爱好,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教学课程,提升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体育学习,为思政育人教育提供保障。第三,在进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时,体育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对难点体育技能进行实时讲解,进行思政教育鼓励,以此,获得学生尊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完成体育技能的掌握,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中的思政育人功能。

2.2 深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及时反馈机制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其根据教学现状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可实现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用传统教师授课方式,虽符合俱乐部的“表”,但缺乏对学生的培养,过于追求形式,难以发挥思政育人功能[2]。但从两种模式来看,其都以学生为根本,从而进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所以,要想提高思政育人的实现,需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深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对低年级学生以培养理论和熟悉技能为主,高年级以训练技能和参加竞赛为主,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体育课程优化,从理论到实践,从训练到竞赛,层层衔接,递进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完成思政育人目标。此外,为提升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在进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时,需建立师生及时反馈机制,以此调动学生主动性,实时调整体育教学中的思政育人进度。

3 结语

面对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生情况实时改变教学方式,如营造思政育人氛围,提高思政育人重视程度;深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及时反馈机制,以此既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又可实现体育技能的熟练掌握,从而切实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俱乐部教学方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