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鳅发育中摄食选择与掘洞行为生态学的研究

2020-01-08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雯雯

河北农机 2020年8期
关键词:发育阶段食性底泥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何雯雯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俗称泥鳅、鳅。因其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素有“水中人参”之称[1-2]。目前,国内泥鳅养殖以土池养殖为主,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北、山东和四川等地[3]。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泥鳅资源大大减少,人们对泥鳅良种供应和人工繁殖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4]。本研究通过对泥鳅摄食选择和掘洞行为进行调研综述,旨在为泥鳅的生态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1 泥鳅的生态特征

泥鳅生存环境广泛,适应力强,喜栖息于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在湖泊、沟渠和水田等的静水底层均可见到其身影。泥鳅属于温水鱼类,生活水温在10~30℃,不耐高温和低温,泥鳅呼吸功能极其发达,能用鳃、皮肤和肠进行呼吸,而且当水中氧溶量减少时,泥鳅还可升到水面进行呼吸。

2 泥鳅的摄食行为

2.1 泥鳅早期发育阶段的食性

泥鳅在幼年时主要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为食。在观测泥鳅的食性过程中发现24 日龄和31 日龄(3~5cm)的泥鳅消化道中除了浮游动物之外,还出现了浮游植物和杂质,但是其数量比例和重量比例太小,难以判断是否为主动摄入[5]。黄文凤[6]认为全长5~8cm 的泥鳅,除食小型甲壳类外,还食水蚯蚓(Limnodrilus)、摇蚊幼虫(Tendipes)。

2.2 食物选择性

彭聪的研究结果表明:7 日龄左右的泥鳅主要摄食轮虫,随着泥鳅的生长,其摄取的食物逐渐变为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这与张雅芝和郑斯电[7]对黄姑鱼的食性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泥鳅在早期发育阶段的食性及其转变过程与其他一些淡水鱼类相似。鱼类对饵料生物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在一定范围内鱼类摄食的能量利用率随着饵料生物个体增加而增加[8]。

3 泥鳅的掘洞行为

3.1 洞穴的生态功能

研究发现泥鳅栖息的理想生境是底泥而非水体,这是因为外界对底泥的影响较小,底泥环境更加稳定,所以泥鳅的掘洞行为对于泥鳅养殖非常重要,现有研究表明泥鳅的掘洞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底泥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9],该现象在泥鳅的稻田养殖中能够提高水田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氮的含量[10],促进稻田的物质能量循环。

3.2 泥鳅的掘洞行为

目前对于不同泥鳅在底泥中的洞穴特征和掘洞方式的研究较少,我们可通过研究泥鳅器官与泥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泥鳅的掘洞行为,找出其共性和个性,增加对不同泥鳅的分辨方法,为泥鳅的养殖和分类提供便利。采用洞穴浇注法[11],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洞穴、水体、底泥与泥鳅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泥鳅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的经济养殖种类,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泥鳅发育阶段的食性和掘洞行为进行概述,来揭示泥鳅在发育过程中摄食选择的变化,丰富泥鳅在掘洞行为生态方面的知识,对泥鳅野生资源保护和生态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发育阶段食性底泥
小麦生殖发育阶段对低温的敏感性鉴定
基于钙镁盐的底泥高效脱水固化方案
浅析小龙虾的食性、养殖生产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及作用
关于新型底泥渗水砖可能性和实用性的探究
河道疏浚底泥堆土镉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对森工林区在商品林基地培养速生杨树探讨
尧都区花背蟾蜍食性的初步研究
滦河口文昌鱼生活史与食性初步调查
大花黄牡丹叶片发育过程中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