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2020-01-08包子强张嘉霖

河北农机 2020年8期
关键词:服务水平强降水暴雨

包子强 张嘉霖

1、安徽马鞍山和县气象局

2、天津津南区气象局

1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的概述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经常发生在夏季,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两种气象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对两种天气进行统一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灾害天气的预测。短时强降水主要的特点反映在降水量方面,降水量每小时能够达到20 毫米或者三小时达到50 毫米,其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往往有区域性的特点;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 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其主要特点是范围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形成区域性的洪涝灾害。

2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分布特点

2.1 形成的原因

大气中的水汽是降雨活动的基础。而降雨多集中于夏季,主要是因为夏季地表水分蒸发量大,水汽上升遇冷形成云,而强降雨多数是由云雨形成的。暴雨的形成原理比较复杂,主要物理条件是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2.2 分布特征

我国主要处在季风气候区,很容易发生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因为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存在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灾害。从时间上看,强降水和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4 月份和10 月份。从地理分布上看,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差异性,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地区,而暴雨集中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

3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的危害

作为一种极端气象灾害,两种降雨形式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影响,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短时强降水或者是暴雨天气,也可能伴随狂风和雷电,之后降水量增大,严重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首先,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可能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尤其在山区,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其次,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天气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如雷电或是强降雨会影响航空、通信等行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因此,为了降低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所带来的威胁和影响,要不断强化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气象服务,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保障,为国家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如何提高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的气象服务水平

4.1 强化气象服务技术手段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具有一定的特点,即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只有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才能更好地缓解这种气象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能力也实现了提升,一些先进的技术开始在气象服务中被应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对极端天气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大科技在气象服务水平中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气象灾害智能感应技术,通过监测点和智能设备及时有效地预测暴雨天气和强降雨天气,为之后的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4.2 气象服务传播途径

为了更好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需要丰富气象服务传播途径,让更多的人及时接收到气象预警信息,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气象服务的进步提供了平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及时接收气象服务信息,为及时有效的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奠定基础,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尤其重视对气象微博、公众号及气象APP 等平台的开发利用。相关工作部门联合气象服务系统进行互联网建设,通过气象服务APP 及时发布权威气象信息,从而为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

4.3 创新极端气象预警机制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仅仅依靠气象部门进行预防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应该不断创新气象预警机制。首先,结合气象服务的类型和发生的原因制定科学的天气预警预案,重视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和暴雨天气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充分发挥气象预报的服务能力。其次,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尤其重视和水利、国土、旅游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打造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服务平台,对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进行及时的预警和预报,帮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治措施。

5 结语

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对我国经济建设影响巨大,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应重视对短时强降和暴雨天气的气象服务工作。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也显著提升,但是我国所面临的气象灾害形势还比较严峻,仍需要相关的工作部门和科研人员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为更好地防御气象灾害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服务水平强降水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2020年8月中旬成都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MJO背景下文山州区域强降水分析
暴雨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当暴雨突临
临汾市多尺度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加强图书馆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关于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措施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