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文化在主题性民宿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徽三汊河湿地为例

2020-01-08翟天然

关键词:空间设计安徽民宿

翟天然

(蚌埠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近些年,伴随着对地区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国内学者也开始从生态旅游和民宿文化中寻找途径。《蚌埠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推进A 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绿色旅游饭店”[1]和“安徽省特色文化主题饭店”以及乡村旅游示范村工程建设。研究差异化战略视角下的设计策略可以为蚌埠乡村民宿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为蚌埠乡村民宿的资源整合提供对策;为蚌埠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民宿注入文化思维。近则可以催生蚌埠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远则为国内乡村文化和经济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契机。

一、安徽三汊河湿地地域特色及内涵分析

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800 公顷,是淮河流域目前维护较好的一块集漫滩、河流、沼泽三种形态的复合性湿地。三汊河湿处于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上,具有明显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湿地环境优良,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作为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安徽三汊河盐城湿地拥有这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民情,地域特色浓厚。

(一)安徽三汊河湿地自然特色

1.自然资源丰富。经过安徽三汊河水系的自然河流有两条:淮河、北讹河;人工开凿的河流有:清沟河、青二截水沟、40m 大沟、一号大沟、青年沟等。三汉河通过清沟河、青二截水沟与上游的黄马沟相连,下游通过北犯河与钓鱼台湖相通[2]。春天湖水涟漪,夏天虫鸣蛙叫,秋天芦花荡漾,冬日银装素裹。接天连日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各类水生植物,如菖蒲、莲藕、芡实等,也是各种鱼类,飞鸟流连的“快乐老家”。

2.优越的地理环境。安徽三汊河湿地地处安徽省中北部、淮河流域的中部,绵延数十里的芦苇仍保持了未经人工雕琢的原生状态,不得不说是淮河流域湿地生态中保存最好的一块原生态湿地。安徽三汉河湿地因其处于我国的亚热带与暖温带两个地区的分界线上而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过渡气候特征,其湿地类型丰富,也是各类鸟类栖息、繁殖的适宜场所,在淮河流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3.丰富的生物资源。湿地公园内初步调查有维管束植物61 科193 种,有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湿地公园内有鱼类4 目8 科19 种,两栖爬行动物3 目5 科11 种;鸟类有13 目37 科103 种。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尾鹞、小鸦鹃等。属于安徽省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猫、四声杜鹃、金腰燕、灰喜鹊等。安徽省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蟾蜍、黑斑蛙、中国水蛇、黄鼬、狗獾和猪獾等。见图1*。

图1 安徽三汊河湿地景色

(二)安徽三汊河湿地人文特色

三汊河湿地公园周边拥有众多历史遗迹,文化底蕴丰厚,是淮河文明重要的腹地,如因盛产珍珠而获得美誉的“珠城”—蚌埠、大禹治水的传说、距今7 000 多年前的双墩文化遗址、诸多三国遗迹和以“龙华禅寺”、汤和墓为代表的明代遗迹。以花鼓灯表演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也在此风行。在周期性洪水的灌溉下形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草甸,植物生长茂盛,动物种类多样,这里也是湿地区域被保护和恢复较好的区域之一,是淮上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二、基于地域主题的民宿空间设计原则

(一)生态保护是第一要务

生态优先原则,即是生态经济学倡导的“生态合理性优先”原则,“即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优先于经济与技术的合理性”[3]。在设计具有湿地地域特色的主题性民宿空间时首要的是顺应湿地生态自然的规律,湿地环境作为一个城市的“肺”,营造空间内涵时必须要以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素。所以,湿地地域特色并不是一种主题性民宿空间设计的手法或表达方式,而是顺应自然,强调人居环境要按照生态化的理念,呼吁人们回归乡野本心的一种理念和模式。

(二)与区城文化相协调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的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民宿作为建筑实体建设具有不可移动的特性,使其需根植于区域的人文特性,以地域特色为主题的民宿设计务必协调两者的关系。它是是区域功能的一部分,也是地区文化的载体。一方面,该地区的文化特性吸引着对此感兴趣的游客,为民宿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另一方面,主题民宿的设计倘若可以与区域文化的协调,能使主题民宿形象与区域形象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推广各自形象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民宿的主题与区域环境相悖,不仅会导致民宿形象塑造的失败,更是对区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进而破坏了区域人文文脉。

将地域文脉适度表达当下,“追寻地域文脉”在空间设计中越来越常被作为一种创作思路频频出现。诚然,对地域文脉的简单复制堆砌或是将地域文脉盲目舍弃都无法为民宿的设计寻找出路。从代表城市特性的民宿空间设计来说,应试图把握“传统”与“现代”间的契合点,将传统的地域文脉进行梳理、提取,适度地将传统元素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表达而非从具象表达上的“惟妙惟肖”。

三、安徽三汊河湿地主题民宿专项空间设计

(一)湿地形态的运用

“三汊河湿地文化”代表性元素有丹顶鹤、芦苇荡、滩涂景观、淮河文化、渔文化、珍珠工艺等。在具有湿地特色的民宿空间设计中可将这些形态元素运用打破、变形再重构的方法运用在空间的装饰上。比如、可将芦苇荡、丹顶鹤的形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后运用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道路、指示以及装饰品上,将民宿的设计品牌化、统一化,也使得设计更富有细节性。安徽三汊河湿地的首要特征即是水,如何将湿地的特征——水的元素提取并运用在民宿的设计中,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民宿空间设计中水元素可以从视觉语言中分为静态水元素和动态水元素,这两者的设计目的都是一致的:为了达到将室内空间室外化,将室内的景致与室外景观进行有机的结合。

1.静态水元素的运用。静态水元素在设计上可以分为形象上的水及意象上的水两种表现形式。形象上的水无外乎是例如水池、水潭、观景池等相对静止的水元素来表达设计中的静止空间。利用水的自然属性来表达民宿空间设计的主题——比如,利用水的镜面反射和折射的效果拓展空间的尺度,起到渲染主体物的作用。通常设计中池壁一般有垂直型、坡状及阶梯状。透过池壁的材质及造型也可以实现静水形态的多样化。意象上的水可以理解为形态上近似于水的元素,比如镜面、光幕以及具有水的造型特征的纹理等,或是可以产生与水相关的联想的元素——鹅卵石、砂砾等。(见图2、3)将此类元素单独或与形象上的水搭配组合运用,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边界的延伸感以烘托空间的静谧悠远,达到师法自然的效果。

图2 日本枯山水

图3 墙面水纹造型

2.动态水元素的运用。在民宿的空间设计中具有方向性的水元素通称为动态水元素,相较于静态水在室内空间的广泛运用,动态水的营造受空间的尺度所制约,在形态上表现为:流水、跌水、水幕、壁流、喷泉等。流动的水的精妙之处在于“动”,在安徽三汊河湿地主题民宿设计中流动的水代表着潺潺流淌着淮河水,象征着代代生息的淮河两岸人民,也寓意着淮河文化源远流长。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局部运用动态的水元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将原本沉静的空间打破,起到活跃气氛的妙用。流动的水碰撞出的声响也从感官上增强的空间的韵律感,使整个空间生动起来。将动态的水元素设置在需要烘托的主体物周围,也可起到吸引人注意或驻足的功能,从而引起人们对空间主题的回味。

3.自然材料的运用。地区性的自然物质记载着当地的地域风情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该地区长久以来的一种标志,也是为当代的文化资源作为借鉴。安徽三汊河湿地景区以接天的荷花和芦苇荡最负盛名,园内常年生长着水杉、石楠花、菖蒲、莲藕、和茭白等水生植物。在民宿中采用自然移植的配置方法将具有湿地特色植物放置其间,是营造湿地特色民宿空间的绝佳选择,不仅凸显了的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更满足了人们对自然野趣的向往。见图4。

图4 会客区效果图

装饰材料无疑是民宿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环节,最终的呈现效果也必须依靠材料得以体现。近年来,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生活的人吗愈发体现出对自然的向往,追求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自在生活。为了彰显湿地民宿的设计特征,在民宿空间的设计中应多选用当地自然材料打造自然清新的居住风格,以真正契合人们内心归宿感为设计目标。在以湿地为主题的民宿空间设计中,可多采用竹材、麻制、藤编、湿地海草、泥沙、贝壳、碎砖等当地材料,结合材料的特性赋予其全新的造型及肌理效果,渲染出当地的文化氛围。在安徽三汊河景区内,芦苇作为其代表性植物,可有所选择的运用于室内空间的设计中以其本来面貌或再次加工力求表现空间轻松、自然的情趣。芦苇作为装饰材料其色彩较温和不张扬,其材质相对比较细腻容易打造出个性的肌理效果,比较容易打造出空间古朴的野趣。如在座椅或床榻上点缀以苇席可将空间内的色彩点亮,又给人带来柔软清新之感;或是将芦苇加工成苇帘,用于门厅的立面或顶面的装饰或陈设,可以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除此之外,芦苇板材、芦苇墙纸、芦苇夹胶玻璃等新材料的使用,既贴合湿地主题民宿的设计风格,更表达出设计师对环保理念的不断追求。见图5。

图5 客房效果图

(二)湿地色彩元素运用

民宿可以理解为是当代人对有别于城市生活的另一种选择,目的是在于放松身心,更是在于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在本案例——安徽三汊河湿地民宿的色彩设计中,笔者首先根据地域特征梳理出了区域文化的主脉络——其是淮河流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的南北交融及文化的博彩之地,是淮河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其次再确定了湿地自然特色的整体基调,对地域自然、人文元素进行抽取、提炼。湿地的自然色彩本身就带有着大自然赋予的特殊魅力,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点缀着各类野生动植物,春夏秋冬形成的四季分明的色彩属性。

安徽三汊河湿地主题民宿空间设计中的整体色彩以徽州建筑色彩为主基调,色彩的运用坚持统一、简洁和自然的原则,同时结合安徽三汊河湿地景区所处的位置——蚌埠的自然、人文属性,以安徽的土壤颜色——黄棕壤的土褐色为辅助色,以此打造出淳朴、静谧的色彩氛围。为了营造与湿地环境相契合的室内空间,植物色彩的搭配运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树干的浅褐色搭配使用又将辅助色土褐色的沉闷打破,使得色彩的变化更富有层次感。芦苇荡的黄绿色,水杉的翠绿色,石楠花的青白色以及粉红的长鬃蓼、红蓼点缀其间,都构成了湿地民宿空间的灵动、惬意的色彩感觉。见图6。

图6 徽派风格装饰画

具体到湿地主题民宿空间的色彩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民宿周边景观的色彩对民宿室内环境的影响,如在大厅及客房的局部采用通透的大面积玻璃来打造,将室外的景致“借用”至室内,随着植物四季变化而产生的色相变化,配合室内通过艺术加工进行的植物组合配搭以达到自然野趣的妙处。见图7。

图7 休闲区效果图

(三)文化符号运用

与一般的宾馆、旅社有别,民宿最大的特征它融入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是旅客认识当地的一面镜子。所以,民宿的空间设计必须着墨于增强空间的艺术性。笔者认为,在安徽三汊河景区设计一处具有强烈淮河流域、徽州文化特色的民宿无疑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处标签,是对区域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具有区域特色的民宿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淮河文化的发展,刺激当地的商业活动。

在进行民宿空间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考虑其坐落的地理环境及本身的建筑形态。如若是当地老建筑,则在外形上可无需多加改变仅需在局部需要修缮或改良的部分用现代的材料及表现手法进行设计。如果是选址新建的民宿则在设计时需考虑到建筑形态、空间格局、装饰材料等方面与环境的关系,不然会造成建筑与环境的格格不入。见图8。

图8 接待区效果图

如何将地域文化符号运用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小品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表现形式。在安徽三汊河湿地民宿的空间设计中把人文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沿袭等抽象的语言符号通过小品设计的方式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呈现。或创作成浮雕、圆雕等雕塑作品陈列于大厅或悬挂于墙壁。或是将滩涂文化设计成一系列具有故事情节的浮雕墙做成大场景的背景墙,抑或是将具有安徽三汊河湿地的代表性动植物采用解构、抽象、变形的手法设计成装饰品陈列于空间内,增强空间的细节感和故事性。见图9。

图9 公共小品效果图

(四)声光电元素运用

声光电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展示设计中,而现在尝试将声光电元素运用在湿地主题、民宿主题空间设计中是为了利用声光电的表现力呈现出空间所要表达的主题,甚至剧情化的展示索要呈现的情景,更强调了人在场所内的主导作用,使得这样一个湿地文化为主题特色的民宿空间上升到一个展示湿地文化的空间,不仅是人们休憩的场所,更让人能看、能摸、能问的交互体。一个有特色的民宿单是有明确的主题、精妙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传达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通过声光电元素的运用,比如灯光、音响、电子幕墙的设计出一些和湿地主题相关的体验区,把住客的触觉、嗅觉、听觉甚至是味觉都调动起来,除了让人感受到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更为了呼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结语

随着现代人对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带有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的提出对现存地域文化以及民宿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契机,面对白热化的民宿经济竞争,只有在差异中求生存才能从本质上打造本地民宿文化特色,彰显地域特色。从当代设计视阈来看,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宿设计,是推动民宿设计不断发展与革新的源源动力。合理开发和利用好安徽三汊河湿地景区资源,把地域文化打造成一种商业品牌,结合农村“三产”,合理将农村闲置的区域(蚌埠)农村资源,经过总体规划后完善配套设施从而建立规范体系,以期帮助区域(蚌埠)乡村民宿合理可持续发展,打造蚌埠地域文化特质的“既有看头,又有说头”独具魅力的强势旅游品牌,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强城市魅力、地区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安徽民宿
《安徽记事》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你是民宿达人吗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