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栓平:带领学生看世界的路

2020-01-07邢晓凤

教育家 2020年44期
关键词:篆刻学校孩子

邢晓凤

“太行山下,蟠龙湖畔,有我们可爱的校园。红墙绿瓦,杨柳花鲜,我们是新时代少年。一砖一瓦,荷锄载月,有我们创业的艰难……”一首婉转悠扬的校歌在石家庄市元氏县苏村中心小学唱响,校长杨栓平亲自作词把情怀写进了校歌。30多年前,当他选择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时,爱便由此无限延伸。从石家庄市元氏县第三中学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到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再到苏村中心小学校长;从带领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孩子到引领几百个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岁月更迭,他对教育的初心从未改变,那便是陪伴学生,阅见世界。

只有知识可以帮助你们穿越阻碍

在成为小学校长之前,杨栓平是一位优秀的高中教师,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1988年,杨栓平从师范院校毕业后,进入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三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从1992年开始,杨栓平连续10年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课及班主任,他对学生有着发自肺腑的关爱——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他都会提着两个大水壶,来到宿舍为学生倒水,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元氏县属于半山区,贫穷是这里的常态,大山挡住了乡村孩子的视野,杨栓平却分明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有一群鸟儿在飞翔,他明白只有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穿越阻碍。每当有学生因为贫穷而中断学业,杨栓平总是鼓励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并想尽办法对他们展开帮助。

小翰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高二时因为家贫辍学。为补贴家用,小翰退学后自谋职业,在街头摆摊修起了自行车,杨栓平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看见了孩子那一眼可见的未来。他心急如焚,赶到小翰家里做工作,并找到学校领导为小翰免除了学杂费,小翰终于回到了课堂,高三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部队院校,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30多年的教学生涯,杨栓平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布五湖四海。同时,他也打通了一条乡村青少年反哺家乡的“蹊径”,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工作。

学生小茹家庭困难,她省吃俭用,总是买点咸菜,中午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就着馒头吃。因为贫穷而自卑的她,敏感孤僻,自尊心极强。杨栓平发现后,常常为她买可口的饭菜,教育她贫穷不是自怨自艾的理由,贫穷不可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贫穷作为懒惰的借口。在杨栓平的不断开导下,小茹打开心结,开朗了许多,她说:“杨老师,您就是我心中的榜样,我的梦想就是像您一样当一名教师,让孩子们的精神不再贫穷。”后来,小茹如愿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逢年过节,她总是会回校看望杨老师。

好老师,就是好学校

2007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杨栓平调任元氏县苏村学区,2009年开始兼任苏村中心小学校长。初来乍到,面对学校教学环境的简陋和师资的匮乏,杨栓平陷入了思考。做过多年优秀教师的他深知,好老师是学校发展的活水源头。

杨栓平把管理的精力放在关心教师专业成长上,挖掘教师的特长和潜能,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乐于付出,但缺乏创新精神,杨栓平着重从思想上打破他们的旧有思维,带着老教师去听年轻老师上课,向年轻教师学习;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教学不拘一格,杨栓平就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并积极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在杨栓平看来,年轻教师要从内心尊重老教师,老教师赏识新教师,才能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苏村中心小学和市区几个优秀小学形成了“手拉手”结对学校,学校老师互相到对方学校挂职,加强结对学校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实现了学校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017年苏村中心小学引进了7名市级特岗教师,2018年又引进了2名市级特岗教师。他们理念新颖,教学方式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和学生相处融洽。有一位教师原本教语文,但由于学校缺乏英语学科教师,便临危受命去承担英语教学,没想到她竟也得心应手。课堂上,她情绪饱满、激情四溢,课讲得活色生香,气氛非常活跃。有一次,她的课堂精彩到居然把几个在学校干活的工人,都吸引得停下手中的活儿听课。

学习为内心注入力量

杨栓平在校歌里写道“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我们正践行实现。”作为一名小学校长,他每天要面对360多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就像一棵棵幼苗,在学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在教育的滋养下启智、养性、育情。做好孩子的‘养成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杨栓平倡导“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办学理念,传承中华优良文化与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从细微处着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对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一天晚上熄灯后,杨栓平去宿舍楼查看,上到二楼,他察觉后面有人一直尾随着自己,回头发现是一名学生,便问他:“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去休息?”学生说:“今晚我值班,听到声音,怕有外面的坏人进来,就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杨栓平心里非常感动,如果学校的学生都像这名学生一样负责,那学校的教育便是成功的。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更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杨栓平是一名擅长指导学生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课程的专家,他深知阅读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可以把人带向远方。为此,苏村中心小学每个教室都设立图书角,摆放了200多本图书,每两个月班级图书进行互换。同时,学校组织学生上阅读课,进行征文比赛,要求学生课间阅读一篇美文,餐前读背古诗词,并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杨栓平认为,乡村阅读非常重要,这关乎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以及他们长大以后自我精神的成长。读书就是一次次踮起脚尖超越自己、获得突破的过程。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成长方式,它会为你的内心注入力量。

“而写字也同样重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骄傲,那一撇一捺都表现出了我们历史深厚的底蕴,人可以写字,字可以显人,写好字可以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坚固的基石。”杨栓平坦言。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苏村中心小学的书法课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周每个教学班都开展书法课,每个学年都有书写段位评定。孩子们每天坚持15分钟时间练字,每周要上一次篆刻课,同时也要求老师们每天一篇硬笔字,每周一张毛笔字,并为每个老师建立书写档案。2020年学校还成立了一个印社。

杨栓平强调,小学阶段是学习书法的黄金时期,规范漂亮的字体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重要。书法教育对学生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练字能够磨炼一个人的耐性,在横平竖直、一收一放间陶冶性情,而篆刻则于方寸之间见天地,使人襟怀明远。他本人就是一个篆刻爱好者,闲暇之时,他会待在刻印室里认真篆刻,一刀一划、游刃恢恢,在刀刀生发中刻出大千之美。今年夏天,他刻了40方印,有一天从上午8点一直刻到下午2点。“篆刻可以修身養性、磨炼毅力。投入篆刻的时候,天地间仿佛都安静了下来,那种沉静的力量让人着迷。”杨栓平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孩子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杨栓平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2013年苏村中心小学争取到中央体育福利彩票基金,修建了元氏县第二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周一、二、三、四,下午第三节课后,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少年宫的活动,为有特长的学生铺就了一条多元成才之路。“让孩子们多接触不同的文化,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杨栓平声音不大,却如流水溅石,蕴含着一种力量。

猜你喜欢

篆刻学校孩子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