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勤俭节约在校园蔚然成风

2020-01-07刘洁彭瑞敏左艳如

教育家 2020年44期
关键词:节约浪费学校

刘洁 彭瑞敏 左艳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奢靡之风在社会蔓延,餐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校园也不例外。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的习惯,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餐饮浪费问题,让勤俭节约在教育系统蔚然成风。

勤俭节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理应上好这堂德育大课。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新时代,勤俭节约教育的重心是什么?当下,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勤俭节约教育如何深入人心?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及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的意义、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的路径。

议题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谭杏芝:首先,提倡勤俭节约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植社会务实节俭之风,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承担的责任。

其次,提倡勤俭节约是应对能源枯竭和自然灾害威胁的现实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开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乃至享受型转变,能源枯竭的危险逐渐显现。同时,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攫取,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在这种情形下,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居安思危,从节约粮食这件“小事”做起。

最后,勤俭教育能树立人的自尊。“勤”,能创造财富、健全体魄,养成主动作为的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俭”,是惜物。通过勤俭教育,能够让学生懂得物质是人劳动的成果,要尊重人的劳动、尊重劳动的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劳动,才能真正树立自尊意识。

闫文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之所以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因为我们浪费不起——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缺水、缺电、缺石油、缺耕地……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人生活并不富裕,但浪费粮食和其他劳动成果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勤俭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需要14亿国人同心协力、身体力行,每个公民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尽一份力量。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個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每个人的行动。

让我们真正做到“四个一”——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提倡循环用水、提倡使用节能产品、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对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还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

罗崇敏:在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目的是让青少年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使我们的学生懂得珍惜。在我看来,其主要意义就是培养青少年的爱惜之心,让学生懂得爱人、爱物、爱资源,爱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一切东西,珍惜粮食、珍惜父母的劳动。

议题二:新时代,勤俭节约教育的重心是什么?主要涵盖哪些内容?

王建娥: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在物质资源相对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教育如何在学校实施?在我看来,新时代勤俭节约教育的重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精神层面认识勤俭节约,倡导简单生活、理智消费、爱护自然。面向新时代,学校实施勤俭节约教育,要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绿色学校结合起来。只有把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才能将“以俭养德”“以勤育人”落到实处。

第二,要真正抓住勤俭节约教育的“牛鼻子”。新时代,学校勤俭节约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合理利用资源,杜绝浪费,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勤俭节约教育不是提倡穿破衣、吃粗茶淡饭,该花的钱得花,该买的东西得买,这个标准和尺度要把握好,要量力而行。

在勤俭节约教育方面,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文具的合理利用。班级层面,精心准备文具选购课,科学引导学生采购文具;家长层面,利用家长会、微信群等途径引导家长为孩子合理选购文具;学校层面,通过“文具的自述”话剧比赛、爱心义卖等活动强化学生合理使用文具的意识。

二是餐饮浪费的合理规划。对学生在校期间用餐情况即时进行评价,给予“光盘”的学生积分奖励,并对每个班级积分最高的学生进行表彰,授予“光盘小标兵”称号;营养老师、班主任、校医与校园厨师等共同制定学生校园饮食方案,使午餐营养又好吃,同时,学校食堂管理更加精细化,按照就餐人数备餐,减少浪费;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家中父母、祖辈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吃得最干净”等活动,带动家庭成员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是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组织师生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如网上搜查节粮、节水电、爱护公共设施、环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节粮节水节能的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举办以节约水电、爱护公物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或绘画比赛,并将获得优胜奖的学生作品张贴到学校宣传栏;开展节水节电小妙招视频征集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营造节水节电的氛围。

四是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我校定期开展“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才智和想象,将废旧塑料瓶、易拉罐、废弃光盘、纸箱等常见生活废品,制作成抽纸盒、笔筒、小帆船等环保创意手工艺术品。

议题三:当下,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

罗崇敏: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外部,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媒体的虚假宣传,如对所谓典型或榜样大肆宣传,这会误导学校教育;二是社会的虚骄之气,不少人认为我们国家强大了、富裕了,从而奢侈浪费,这会影响青少年;三是家长的虚荣之心,家长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必然会影响孩子;四是官场的腐败现象。

那么,学校该如何应对挑战呢?首先,中央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浪费主体的依法治理;其次,学校和家庭要紧密结合,将学校的勤俭节约教育和家庭勤俭节约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再次,媒体一定要注意理性宣传勤俭节约教育;最后,要注意社区的勤俭节约宣传,利用社区的力量推进学校的勤俭节约教育。另外,学校要高度重视勤俭节约教育的行为养成,从吃穿用等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形成勤俭节约美德。同时,各校要理性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关方案。

宋银刚:当今时代,加强对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品德和素质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社会因素。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良消费观的误导,许多青少年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已过时,吃饭时总爱挑三拣四,剩下饭菜成为常态;离开教室常常忘记关灯,浪费水的现象也很严重。二是家庭因素。父母或将教育重心全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或秉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忽视了孩子勤俭节约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唤起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勤俭节约习惯已成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开展好勤俭节约教育呢?

身正为范——领导群体率先垂范。我校领导每天都深入班级与学生共进午餐,一起践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以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耳濡目染——营造校园勤俭节约氛围。我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讲述名人勤俭节约小故事和学生身边的勤俭节约故事,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做到勤俭节约并不难;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开展勤俭节约活动倡议,号召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在教室、食堂等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师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多彩活动——争做勤俭代言人。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展评、观看勤俭节约教育片、举办演讲比赛、制作勤俭节约名言警句卡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浪费现象,温习历史中关于勤俭节约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争当勤俭节约代言人。

劳动教育——丰富学生体验。我校充分利用3亩劳动基地,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形成对勤俭节约更深层的认识。

家校共育——合力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勤俭节约情况调查表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形成家校合力。

议题四:勤俭节约教育如何深入人心?

王欢: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的过程中,北京史家教育集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形成共识。

一方面,我们注重发挥文物的作用,借此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文化,引发孩子共情。例如:我们通过展示古代作为马具的“节约”,让孩子了解节约的本源意思,明白节约表示节制和约束;给学生展示清代《耕织图》,让他们了解一粒米从成长到餐桌的繁复过程,从而意识到一餐一饭来之不易;给孩子讲述“省油灯”的故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节约是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通过创编诗歌、表演等形式,让勤俭节约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举例来说,我们发动学生进行“一粒米”小调查,通过解答“一碗米饭包含多少粒米”“如果每天每个人要吃一碗米饭,那么人这一生要吃多少粒米”“如果我国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能节省多少碗米饭、够自己班孩子吃多少年”“如果全世界76亿人口每人节约一粒米,又能节省多少碗饭、拯救多少饥饿儿童”等问题,借由数据深刻认识节约的价值。学生们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发出了“零米粒,我们在行动”倡议。过程中,大家达成了共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可以兴国,小可以旺家。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孩子们围绕勤俭节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节约的习惯由此养成。

第二,实现共为。

一是开展“净盘惜粮”活动。在此方面,我们已经坚持了18年,师生都形成了节约的习惯。二是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日常活动,营造勤俭节约氛围,让师生知道节约是荣耀之事、浪费是可耻的。三是签署勤俭节约承诺书,内容包括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爱护校园卫生、绿色出行等内容。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签字,共同完成。四是及时表彰总结,推广经验。五是注重家校社共育。例如,学生们会基于在社会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调研、走访、统计数据,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然后到社区中去宣传,并形成一些报告、意见,进行推广。

第三,设计特色课程。

比如,我们专门给孩子们开设了营养均衡课程、健康饮食课程和“我是大主厨”课程。我校的厨艺课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让学生能够吃饱,学会5个凉菜、5个热菜、5个主食和5个汤食的做法;二是让学生能够吃好。在我们学校,学生可以参与提供每天的菜谱,并有机会真正下厨房操作。

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收获:一是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包括人走灯灭、光盘等;二是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增强了;三是孩子们身体发育更加健康;四是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行,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谭杏芝:首先,勤俭节约教育要“接地气”——勤俭节约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要求,而是渗透在细节中的生活经验与智慧。有些浪费并非主观故意,如生活用品买多了用不完,导致过期扔掉。对此,可以让学生“查一查”“算一算”,看哪些生活用品是必需的、数量需要多少、要花多少钱等。同时,可以组织“看一看”。如我校王茂老师在班级开展“光盘行动”前,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大米和粮油如何来到我们餐桌的纪录片,以此引发学生共情,逐渐养成勤俭节约品质。

其次,勤俭节约教育是一场持久战。培养勤俭节约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决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将勤俭节约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勤俭节约教育必须“全民皆兵”。一方面,应特别注意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对教育者进行全员教育和培训,然后再由教师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出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陈世连: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内容。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既要有思想上的认识,也要有行动上的落实,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知,贵在形成共识。我校结合德育课程的实施,开展了丰富的勤俭节约教育活动,以此深化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一是开辟宣传主阵地。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制作勤俭节约教育专题片,定期推送,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与学习。同时,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深化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二是担当社区宣讲员。在每周学生进社区活动中,积极融入勤俭节约主题宣传,采用发放宣传资料、进社区院落宣讲的方式,让学生担当勤俭节约的倡导者,树立良好的家风、社区之风。三是家长进课堂。定期邀请家长进班级开展主题教育,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家长的劳动之艰辛,从而形成尊重劳动成果、爱惜劳动成果的认识。

行,贵在实践体验。一是在劳动教育中感知珍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制定了各学段居家劳动菜单,内容涵盖扫地、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推送,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居家学习生活,又培养了其劳动能力与习惯。另外,我校还通过学校传统的幸福农场种植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种养植劳动,在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等过程中感知劳动的艰辛。下一步,我校将利用校园周边的空地,打造出一个占地18亩的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一个以“粮”为主题的微博物馆,丰富孩子们关于粮食的知识,使之懂得爱惜粮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二是在“光盘行动”中养成勤俭节约习惯。餐桌上的浪费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校紧盯午餐管理这一重要环节,深入开展“光盘行动”,配置班级专用餐车按需配餐,设置流动加餐车对食物进行统筹调度。同时,在每班设立午餐管理员,孩子们既是“光盘行动”的践行者,也是监督者。三是在学校生活中渗透勤俭节约教育。让勤俭节约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发出绿色出行倡议,在适宜的路程范围内鼓励学生们步行上学,以实际行动减少大气污染和资源消费;实行班级公共财物认领制,并纳入班级积分考核,养成爱惜公物的习惯;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定期开展“书籍漂流”活动,既节约了用书的成本又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量。同时,在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实行循环教材制度,在点滴细节中浸润勤俭节约教育。

王桂林: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持家治国的根本,应该深深根植于学生内心。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从“人格化”习惯培养出发,以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并自觉、主动地行动。

校园文化引领。办学初期,我们提出了“阳光潜能”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校训,探索形成了“阳光课程”体系,制定了“七彩评价”方案,旨在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最大潜能,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做最真实、最美的自己。其中,“七彩评价”中就涉及勤俭少年的评比。方案实行一年以来,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明显改变,学习热情高涨、遵守纪律、勤俭节约,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校风正在形成。

家校合作共育。首先,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对家长进行指导,让家长身体力行,在家庭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家长和教师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把勤俭节约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穿着校服,同学之间不互相攀比;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买零食,吃饭营养均衡,不挑食;节约用水用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爱护书本及一切公共设施;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勤俭节约事迹要及时表扬鼓励,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

德育活动养成。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月主题活动是德育的有效途径。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向学生宣传勤俭节约的意义和重要性;围绕勤俭节约开展“讲故事”“做手抄报”“光盘行动”“勤俭小能手评比”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荣,让勤俭节约的意识深入學生心里,并转化为自觉、自发的行动。

社会综合治理。校园周边小商小贩摆放的摊点是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培养中遇到的较大难题。学校在做通家长工作的同时,要请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针对学生身上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杜豫:学校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时,要切实引导孩子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做“铺张浪费”的监督者、做“厉行节约”的传播者。

抓住契机,让校内午餐成为勤俭节约的实战场。我校自实行校内供餐以来就十分注重学生文明用餐、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在就餐前开展文明就餐教育,指导各个班级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在班级内开辟文明就餐评比栏,设置“值餐班长”“分餐小干部”等学生志愿岗位,餐前诵读惜粮诗文,餐中监督用餐礼仪、光盘情况,倡导师生不剩饭剩菜,将按需取餐、文明用餐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开展趣味性主题活动,让勤俭节约教育深入人心。通过开学第一课、升国旗仪式、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将勤俭节约教育与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将中华美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崇尚劳动、崇尚勤俭节约,推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校园新风尚。

我校在学期伊始就组织开展“节粮小先锋”德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统筹安排了“勤俭节约是美德”宣传文化周。同时,将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与德育课程融合,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一粒米到达餐桌上需要多少劳动》,指导学生们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一粒米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培育“舌尖上的美德”,让“光盘行动”“打包一族”成为校园文明新“食”尚,以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新风尚。

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红领巾志愿者走进社区向市民发放宣传页,提醒餐馆和居民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以“光盘”为荣,倡导大家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

学习楷模,树立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学习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农”模范人物等的先进事迹,了解中国人民为了吃饱穿暖曾付出的艰辛努力,体会中国粮食生产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以人民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定“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想信念。

总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全体师生要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小餐桌”推动“大文明”,让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校园蔚然成风,为创建文明校园和绿色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节约浪费学校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节约
学校推介
爆笑网文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