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7王竹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王竹梅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为各个阶段教育教学的一项根本目标.在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使得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意义得到了进一步凸显.核心素养侧重于教育前瞻性,这样的特点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新思路.以新课改为导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逐渐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本文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和导向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寻找核心素养和数学课程之间的契合点,选择与小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基本认知

从定义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逐渐形成的适应未来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关键品格以及能力,体现在知识、能力、情感、思想观念等层面.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侧重点,不仅应该为学生讲解教材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更应该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更多机会,组织其进行实践与探究,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推动力.要想达到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教师自身能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特点

(一)侧重于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作为主要的教育理念,使得讲解的教学内容以及选择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全体学生.教师自身应该具备教育前瞻性,将教育目光放远,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更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侧重于培养其形成探究能力、逻辑思维、实践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核心素养.

(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能取决于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所讲解的数学知识多少,应该将学生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作为判断依据.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并不是教师能讲解多少数学知识,学生就能达到相应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无法被学生理解,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并不优质,使得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被浪费.所以,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重视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三)及时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要想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师应该善于及时反思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决.教师不仅应该反思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实有效,是否契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否能够使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点.还应该积极学习教育理论,汲取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积极寻找更加契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以达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将所有的课堂时间都用于教师自身讲解数学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被动,难以将其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传统课堂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并没有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提供较大的空间.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改以及核心素养理念,无法切实满足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对于教学重点的选取有所偏差.教师一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讲解重要的知识点,习惯性预设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难以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学生很难理解与消化数学核心知识,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提高,对于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策略

(一)融合生活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特点主要呈现出形象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传授抽象化數学知识的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强调了通过数学教学这个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性过渡到抽象性,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针对这样的教育改革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能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其实现思维的转变.例如,教师讲解到“分数”这个部分时,可以拿出两个西瓜,为学生创设一个“分西瓜”的情境,教师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西瓜,一个分给男生,另一个分给女生,都是按照平均分配的方法,班级中找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是8和3,那么每个男生和女生所分到的西瓜就分别是18和13,学生能直观看到每个女生的西瓜比男生的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讲解“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知识点.

(二)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数学核心素养强调了培养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品格和能力.这就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思维交流和深入探究的机会.在小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例如,教师讲解到“圆锥的体积”这个部分时,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小组划分,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圆的知识、圆柱的体积公式等内容尝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每个学生思考这个任务的切入点不同,思维的深度也不同,有的学生着重分析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并将圆柱体积公式作为基础进行探究;有的学生会分别设置不同的定量和变量,比如,底面半径和高,分析圆锥体积公式的组成要素等.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其思维发生碰撞和互相启发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形成核心素养.

(三)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

要想使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发挥作用,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革新教学理念.首先,生本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其次,合作理念.合作意识是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合作课堂,将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融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启发.最后,自主理念.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侧重于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

(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将其运用于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例如,教师讲解到“百分数和比”这个部分时,课前可以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下来,比如,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性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将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上传网络,供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难点展开详细的点拨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后,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对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己尝试运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数据、建立扇形图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核心素养的目的.

(五)巧妙设计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侧重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为学生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得到驱动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到“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从前,有一个游戏屋,这个屋子一共有2个门,其中第一个门上面有2把锁,上面标注着400 cm和5 dm,门的下面有很多把钥匙,钥匙上也标注出不同的长度,比如4 dm、4 m、5 mm、500 mm,你认为哪一把钥匙可以将门打开?并说一说你的理由.第二个门也同样有2把锁,上面标注着3 km和5 000 m,钥匙的长度分别是3 000 m、300 m、50 km、5 km,那么你知道如何打开门吗?”通过这种契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够得到锻炼,提高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六)借助课堂游戏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当中,数学运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算属于数学课程基础的范畴,对学生未来学习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游戏是其比较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乐趣.因此,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游戏,带领学生进行数学运算训练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自身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到“四则运算”这个部分時,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好胜心理,为学生设计一个游戏——计算闯关.教师运用计算机在屏幕上弹出一个小程序,其中包含20道四则运算的计算题,每道题代表一个关卡,学生每完成一道计算题,才能进入下一道,如果计算错误则需要重新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闯过所有的关卡.这种游戏具有一定的竞赛性质,学生要想赢得比赛,就需要认真听讲与学习.这种游戏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任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导下,融合生活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巧妙设计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课堂游戏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展开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段雅琴.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8):138,140.

[2]朱华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87.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