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中石雕窗的装饰

2020-01-07陈蓉

炎黄地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石雕闽南纹样

陈蓉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不仅作为建筑部件存在,其本身还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在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装饰里,那些有代表性的题材与内容以含蓄的艺术语言,反映出闽南人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中石雕窗装饰的研究,期望这一独特的风格能为现代装饰雕塑设计提供丰富的借鉴,重新唤起人们对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视。

闽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且以最初迁徙而来的汉文化为积淀,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强烈本土感的闽南文化。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中石雕装饰及美化上体现着自己独有的风格。而窗作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不但有着通风、采光等实用功能,在建筑视觉中还起着美化、丰富建筑立面的作用。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不仅作为建筑部件存在于建筑中,其本身更是极具人文色彩的建筑艺术品。在保存较好的闽南传统建筑中,石雕窗随处可见,各家各户的石雕窗在图案、内容、形式上都各有不同,然而整体上,都涵盖了一些闽南传统的元素,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龙海市石码镇杨世泰古宅宅主帮助与合作下,笔者对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有了深一步的了解。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的表现形式

闽南传统建筑中,从砖石墙的墙体到内部石雕装饰的运用,都体现了以石材为主体的闽南建筑特色。闽南建筑外墙中的石雕窗,其一,用于基本通风透光之利,其二,作为单墙中具备点缀的装饰重点而存在。闽南建筑除了内凹的入口门以外,大都设有以青石为主料的石框窗,装饰纹路、刀法的清晰、流畅、明快、简练,突出了精巧、雅致、秀美。常见的雕刻手法主要有圆雕、镂空雕、平雕以及线雕等。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布局多讲究虚实平衡,讲究位置经营,装饰效果的营造颇有现代构成的意味,材料、工艺、力学、美学在小小的石雕窗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闽南建筑中的石雕窗多采用长方形边框,给人挺拔、修长的美感。完整的石雕窗装饰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是独立的题匾,多刻有人物、吉祥文字、寓吉植物等,表现内容多为文学经典字句或者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西天取经等。画面注重虚实与主次的处理,构成丰富、多层次的深浮雕效果(图1)。其以人物为主的雕刻,刻画不着意五官表情,也不拘泥人物各部位的长短比例,着意其动态的传神写照,以明快、洗练的造型方式,夸张、幽默、抽象的动势,使形象充满生气(图2)。

下部为石雕窗主体,雕工精细,雕刻素材多数取材于生活,却不拘于手法,追求意象的表达,讲究对整体构图布局的设计,极具形式美与装饰感,是雕刻艺术的精华之处。主体窗框的设置分纹理内框与浮雕图案外框,与窗柱的承重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每一个构件都制作精细,都可以独立作为装饰对象。雕刻的表现手法分写实与抽象两种,表现的内容常见:花鸟、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几何纹、文字纹、祥瑞纹等。装饰中注重点、线、面构成与穿插,纹样设置的繁简对比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美感,体现了闽南人对美感的对比运用和把握能力。

纹理内框以平整素面的几何形青石雕窗框为主,镂空面积较大,窗柱较多的窗台,内框多为“香线框”,即如“香线”般的细条。以单一圆雕窗柱为主的窗台则配有较大面积的内框以配合承重,常以素雅的几何纹理装饰,使墙面提亮,结合刻有莲花纹,卷草纹等吉祥纹样的浮雕外框,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见图3)。

中间的石窗窗柱装饰常见单根石柱,以原调形式出现,由于窗柱的主要建筑功能是承重,单根的窗柱往往较为粗壮,表面雕刻面积较大,保留中间承重的石柱完整。主要表达的对象为动物及花卉,偶见镂花窗,多为戏曲人物(见图4)。

浮雕图案外框可连贯成图,如造型连贯别致的花草藤蔓,也可四边独立成图。四边成图时,左右多以民间传统故事中的灵气器具与花鸟描画为主,如八仙中所使用的花篮、如意等法器。画面造型虽繁杂,却有一定的程序规范,显得次序井然。其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感和起伏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构图饱满、均衡。上方边框多以人物为主,多是与左右纹样配套的人物故事情节设置。下方边框多以花鸟走兽为主题雕刻,以刻画吉祥谐音的动物来寓意美好结尾,雕刻手法多为压地隐起。画面紧凑,布局合理,灵动的题材与窗格的静态巧妙地结合(图5-图7)。

以长方造型石雕窗的平衡状态在于整体形制的对称,整体量感达到平衡条件时,使人产生真正的稳定感。以此为大的韵律基调,整体造型中的各个局部,相互之间也是长方形的有序排列,位置明显的框架连接部位,亦采用相似的花纹或方胜纹,回纹装饰等,将四边框的图案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形成有序的统一风格,使画面既完美对称又富有变化,给人简练、大方、稳定、刚直的视觉感。

石雕窗中各个部件的内容之间有着各种对比,使画面具有微妙的韵律与形式感。材质对比,如青石材质与斑驳墙砖;色彩的对比,如青色的石材质与白色或花色的墙面;疏密的对比,如窗柱与镂空部分,作为整体的墙面与石雕窗雕刻线条;大小对比,如窗柱较多的窗台,多采用素面窗柱和香线框这类密集图案的窗框的组合;高低对比,如石雕窗的雕刻结合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平雕以及线雕等手法,因材施艺,加强其深度感,构成丰富,多层次,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透视效果;主次对比,如石雕窗题材内容合理分布,主体表现前后分层,大小面积分配得宜,情节、图案主次分明,强调视觉效果的整体感;动静对比,如石雕窗柱中的花鸟鱼虫形象的动势,与背景的植物与本身石材的安定感形成对比,使静止的画面具有了强烈动感等。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构思手法巧妙,雕饰纹样精雕细琢,形象吉祥稳重,都显示了闽南人认真严谨、取舍有度、沉稳大方等审美品位。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装饰的审美趣味

在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装饰里,那些有代表性的题材与内容以含蓄的艺术语言,反映出闽南人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取材多选自大自然与现实生活等,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不是抽象的概念推理,而是体现在具体的题材之中。选取这样的题材并不是要去认识自然物的生长规律,而多是象征了宅主的某种品格。

自晋以来,汉人四次大规模迁徙至闽,随之带来了原汉族文化。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造型里,叙事图案取材多选自中原传统故事情节、宗教神话以及民间传说。装饰纹样多为对中原传统装饰图案的继承和运用,具有一定的象征和隐喻意义。如象征子孙万代的缠枝纹;象征延年益寿的忍冬纹;象征富贵如意的如意纹等等。

运用植物图案来表达吉祥喜庆之意,如桂花纹样,寓意“折桂”,喻子孙科举及第,仕途顺遂;运用动物灵兽图象以寓意吉祥辟邪,如鱼谐音“裕”,象征生活丰裕有余;运用灵器组合,如大象驮花瓶,以瓶谐音“平”,合为“太平有象”,意即五谷丰收,天下太平之气象。以谐音寓意或同途寓意表达闽南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赞誉,如:雕刻瓶中插着如意,用以表达平安如意的意味。这些通过图案或纹样的双关是闽南地区传统建筑中石雕装饰运用的一个重要特色。

此外闽南传统建筑中石雕窗图像和纹样极多借鉴皇室的偏爱,虽无法明显呈现龙凤形象,依旧在纹样及图像构成上以一种潜在的结构表现出来,这即是闽南工匠们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传统闽南的建筑装饰图案文化多元化,作为港口的闽南地域在与海外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了海外装饰图案文化中的精华,并融合到闽南的传统装饰图案文化中去,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中常常出现泊来的花草蔓藤造型边框,人物场景中也常常有外国人形象出现。

作为建筑中的部件,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与闽南的传统的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窗所形成的艺术情调,与宅主文化追求相一致,具有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与闽南独特的风格,是宅主与石雕艺人思想的产物,并图于表象。这一传统的石雕艺术在闽南传统文化背景和地方产业特点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通过文化传承使这种风格逐渐形成与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然而隨着时代的发展,闽南传统建筑正在急剧消逝,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石雕艺术也在逐渐消失,新兴的都市里找不到闽南独特的历史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不免有着失根的感觉。探索闽南传统建筑中石雕窗的传统之美,也是希望能以此触动人们对历史建筑的珍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作者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石雕闽南纹样
拯救“濒危”花纹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闽南少年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