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分析《西斯廷圣母》

2020-01-07任真

艺术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图像学

摘要:图像学作为美术史研究方法论的一种,是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去解读作品,也称“图像学方法”。本文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来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创作背景、绘画技巧以及内在含义。《西斯廷圣母》这幅画刻画了为拯救灾难的人世而奉献自己的孩子的伟大圣母形象。该画富有真实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整体构图平衡稳定,风格典雅,色彩搭配和明暗使用完美凸显出了人物的动态丰富。这幅著名画作找到了统一和变化的完美契合点,不仅符合美学原则,更展示了作者独有的绘画风格,在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绘画精神的同时,又别具一格。

关键词:潘诺夫斯基;《西斯廷圣母》;图像学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1 潘诺夫斯基与图像学

1.1 图像学是什么

图像学是在图像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时对其内容进行解释,不仅是研究图像学的重要方法,也是人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与图像志相比,图像学更理性,对图像的分析上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具思想性。

德国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发表了著名的《图像学研究》,这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如何理解图像学分析,即研究者在研究第一阶段往往还是对形式上的分析,将重点放在图像表面的物象,针对作品本身探讨其视觉性。研究人员在第二阶段对故事或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而在第三阶段,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将更深层次解读图像所传递的隐藏意义。图像学方法论是一条完全不同于形式主义的文化道理,立足于该画作的历史文化和知识背景解读作品背后蕴含的意义。该方法论强调艺术作品的寓意,更注重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和意义分析。分析方法的图像包括图像记录描述,图像记录分析,解释图像,“现实”分析风格研究作品的形象。

1.2 潘诺夫斯基艺术史研究的人文主义视角

从艺术史研究态度看,人文态度是他所持有的态度。他对关于图像意义研究的核心阐释,实际上表示的是同一个对象,也就是整个艺术品的几个侧面。潘诺夫斯基认为无论是人文研究还是科学研究,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先从观察开始的,所以都应该遵循一个预选的原则:讲究观察、记录和实证,并寻找自然现象的一般规律。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说,这就是一般的历史概念;而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个原则就是指导性的理论。

艺术史家不同于大众对艺术品“普通地欣赏”,他们在关照和把握艺术品时,是在掌握其背景资料、尽可能地收集一切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力求真实、准确地评价和分析艺术作品。他们更强调艺术品不能只看形式,要看其意义。

2 以图像学方法分析《西斯廷圣母》

2.1 创作背景

1513年,教皇打算将这幅画当作礼物送给黑衣修士,拉斐尔便受到教堂的托付前来作画,故此画以《西斯廷圣母》为名[1]。当时教堂的名字起源于教皇的名字,西斯廷教堂是罗马教皇私用的,也是教皇选出仪式举行的地方。而这幅祭坛画,则是指定装饰在西教堂内的礼堂里的。

2.2 绘画技巧

从绘画技巧看,拉斐尔适当地运用了短缩透视法,从而留出了具有纵深感的空间,给人一种厚重和真实的感觉。画家扎实有力的素描风格也发挥得淋漓尽致,画中的线条被处理得简洁、壮阔。而圣婴用了局部素描的手法,运用得恰如其分。在色彩处理上,画家运用了多种色彩,使人物形象鲜明、灵动,达到了很好的色彩效果。这幅画作的人物和真人大小几乎一模一样,圣母和耶稣的体态有力又健美,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西斯廷圣母》(图1)中的画面就像一个舞台。教皇身披华丽的圣袍,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当观者仔细地观视时,圣母年轻美丽而又庄重的面孔,貌美的圣母的双唇,仿佛听到了祝福的话语。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睛望着,他们的童心和稚气跃然纸上,他们也许是在聆听教堂外奏起的管风琴乐。这两个孩子的形象经常被印成明信片,并畅销一时。此外,拉菲尔特意在圣母衣服和教皇手指之间留出了深度空间,这是当时最有效果的绘画方法。画作的底部有一根栏杆,不仅代表的是教堂的入口,也象征着虚与实的分界。

2.3 内在含义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所作的[2],也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绘画生涯的代表作,诞生于他创作的黄金时期。西斯廷教堂内的这幅圣母像,代表了光辉伟大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的母性形象,她伟大又美丽,为拯救人类,与小耶稣分开。画作借一个个衣着简朴的青年女性表达了圣洁的母爱[3]。在中世纪,人们的思维被宗教统治,许多国家的国教为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宗教的信仰就变成了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手段,艺术成了一种传教的语言。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重点都围绕着教堂建筑。拉斐尔借《西斯廷圣母》这幅画作表达了光明和黑暗的对抗。绘画专注于人物的特征和行动的象征传达意义,而不注重展现性能技术[4],因此绘画的功能性受到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拉斐尔的圣母是非常有名的,如在庭园里的叫《花园中的圣母》(图2),而且受到所有的人欢迎[5]。假如在街上对某个女人说她长得像拉斐尔画中的“圣母”,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女,还是七八十的老妪,都是每个女人想得到的称赞,不仅是夸赞美丽,还是至上的荣耀,直到如今还是如此。

3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次

3.1 《西斯廷圣母》前图像志分析

图像的基本形式是从作品本身出发探讨画像的视觉性[6],可以从构图、线条、色彩、造型等方面对《西斯廷圣母》进行分析。我们考察与描述前图像志很简单,正如我们所见,在构图上,椭圆性构图,突出圣母的伟大;两边人物较暗,体形较小,更加突出中心人物;布局让图片完全和谐。另外,《椅上的圣母》(图3)也是拉斐尔完美无瑕的作品。画中所有复杂影响、所有线条的方向都意在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圣母。拉斐尔的用意让我们难以抗拒,圣母真的完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她不仅容貌出色,而且极具智慧。透过她的眼睛,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现象的最深处。塞万提斯的幻想诗句可以说明这一点,她善于透过表象洞察其本质,画作中人物的目光都投向不同的方向,只有圣母和她懷抱的婴儿在凝视着我们。作为观者的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被这种忐忑不安和与众不同的目光吸引。

最后,色彩与体积的表现和构成可以用我们的经验加以理解。在设色上,采用近乎真彩的柔色,极度贴近真实的人体肤色,特点在于突出画面主体元素,以此表现不同的画面质感。

3.2 《西斯廷圣母》的图像志分析

对画作中的内容,即识别人物和故事,是《西斯廷圣母》图像志分析的重点。美术作品中的形象都不是随便或者偶然画上去的,是与特定文化中对相关主题的形象表现习俗密切相关的。通过结合特定的时代与背景,融入现有的文学、艺术、文化等因素,对图像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第二层次分析,从人类思想的历史维度解释图像,而非单纯地表达“看见的就是得到的”。其中用圣母、主教、圣女和天使各自不同的表情生动地表明母亲的不舍、主教的虔诚,代表民众对圣女的崇敬和恭顺。《西斯廷圣母》所概括的内容很复杂,第一眼看上去,这幅画中所有的内容看起来都是积极向上的,但当我们细细品味的时候,那种忧伤的感觉就会慢慢涌上心头,久久萦绕不能平静。画家以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西欧文艺时代的“黑暗”中世纪末期的社会状况,以极强的感染力将人物带入其中,寄托感情。

3.3 图像学阐释

图像学阐释是对图像“本质”的探究[7]。通过分析《西斯廷圣母》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等因素,了解该作品创作背后潜在的价值和表现意义,解读图像的意义。作者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去观察社会生活、提炼艺术形象[8],在作品中表现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效果。

探究画家的心理变化是图像学阐释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西斯廷圣母》这幅画作中充满了内在的动感,圣母踩在云端之上,微风袭来,将她送至人间,并没有在玛利亚的头上加带光环,而是使整个画面附有一层神秘的微光,缓解严肃宗教主题的紧张性,巧妙地运用光线等艺术技巧拉近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使画面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这幅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人的赞美,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之大,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真情假镜”的表达方式。拉斐尔画作中往往表现了自身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探究其创作的心路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这在对作品进行第三层次的解读时是十分重要的。拉斐尔作画细腻,注重描绘性,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9],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展现绘画能力的同时,也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10]。

4 结语

拉斐尔的这幅美丽而神圣的绘画,总体上是圣母送子拯救世界作背景的宗教画,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来研究这幅作品,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如此平铺于世人眼前,以画写实,作者将自己和他理解的世人集合为一体,将自己对人、对世界的爱在画中表达出来,展现出优雅、柔和、和谐、明快的风格,利用图像学的方法论对作品进行分析,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欣赏、观看画作,从多个层次来解析画作的艺术价值。这种方法堪称艺术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这个领域有无可撼动的地位。通过该方法论,我们不仅可以欣赏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美,还可以了解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表达,深入研究和思考作品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季优铭,朱宇婷.南京地铁站壁画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94-95.

[2] 王碧洋,朱宇婷.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主题壁画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99-100.

[3] 丁凡倬,郝凯利,薛晨,等.陈之有意 设之成境——室内陈设艺术刍议[J].大众文艺,2019(14):126-127.

[4] 李星怡,曹磊,窦逗.景观一体化设计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19):125-126.

[5] 张冬冬,曹磊.在家具设计中传统手工艺对个性化定制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6,29(06):269.

[6] 宋昱萱,曹磊.商业街景观规划中城市文脉的延续[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6):40-41.

[7] 郁添淵,曹磊.探索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以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92-93.

[8] 赵婧,曹磊.明清无梁殿建筑装饰特色研究[J].兰台世界,2015(03):146-147.

[9] 刘思宇,曹磊,窦逗.城市家具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65-66.

[10] 张秋实,曹磊.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电视技术,2018(10):142-146.

作者简介:任真(2000—),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

指导老师:曹磊(197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图像学
评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维米尔与《绘画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阐释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符号学与图像学
图谱图像学与书籍文献学的古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