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展示数学,实践促进成长

2020-01-07刘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小学实验数学

刘佺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实现数学基本学习能力的建立,还需要借助趣味数学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知识、应用知识,进而在数学实验的参与和体验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实验就是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数学实验的组织和实施引领学生在趣味化的实验课堂探究中有效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实现数学应用意识的建立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实施数学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本理念”,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实验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引领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观察、参与、操作、分析过程中逐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数学综合素养的建立.

一、实验活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实验活动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重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实验活动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有效的教育引导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实践.经过实验活动的体验,学生将体会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其次,实验活动将拓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常见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将讲授式教学与多媒体设备加以结合,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教师将数学实验引入课堂,会使学生在数学实验的探究中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数学新知.因此,实验加入数学课堂将改变传统数学教育,拓展数学课堂的开展形式.

再次,实验活动将以直观的知识展示形式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当学生在参与数学实验的时候,学生将被其中直观的现象所吸引,且学生可以将实验现象与抽象化的数学科学原理加以结合.久而久之,学生将在抽象与具象的演变中增强数学建模等重要的数学素养.

最后,实验活动的开展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学生借助实验观察、实验参与和自主操作等步骤完成数学实验的探究之后,他们的实践能力将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与强化.

二、实验活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现状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高效应用实验教育活动,教师需要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开展现状.

第一,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实验的教师较少.很多教师都认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容易导致课堂混乱,会使学生容易沉浸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操作过程中而忽略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

第二,部分教师开始在数学课堂上应用实验,但是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师依然不太鼓励学生以实验的形式参与数学学习.

第三,教师开展实驗的教育活动较少.因为需要器材的准备和教育步骤的细化构建,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大量的数学实验活动,往往仅以网络实验展示和教师实验演示为主.

针对上述教育现状,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喜好实施数学实验活动.

三、实验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实验观察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引导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并引领学生在实验的分析和探究中有效实现对数学新知的基本认知和学习积极性的建立,进而促使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观察和体验中主动投入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这部分知识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对几何图形“周长”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学习,其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纸片,尝试结合手中的直尺、细绳、软尺等物品对长方形纸片的周长进行测量.学生在笔者的引导和帮助下积极投入数学实验过程中,并被这种趣味化的学习形式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数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且在实验的参与和体验中有效建立了实验探究的意识.同时,在实验的观察过程中,学生被这种与以往学习方式不同的课堂开展形式深深吸引,建立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笔者的操作过程,认真跟随笔者的讲述和实验操作完成了对不同几何图形周长的认知和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观察中发现“数学课堂可以这么有趣”,提高了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最终,经过笔者的实验演示,学生积极尝试,结合手中拥有的实验器材,采用多样化的周长测量方法投入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和分析中,进而完成了长方形纸片周长的测量,并借助多次测量验证了自己的实验研究成果.可见,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不仅能够充分提高课堂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借助对数学实验的探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数学知识的基本认知.

(二)实验操作促进理解

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参与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有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往往会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小实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减少畏难情绪,促使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就在课堂上请学生以数学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笔者为每名学生发放了一块超轻黏土,请学生按照“将超轻黏土分成两块一样大的部分”“将超轻黏土分成四块一样大的部分”“将超轻黏土分成八块一样大的部分”等实验指令参与实验操作.一开始,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快速完成了实验要求,并帮助周围不会的同学完成了笔者的各项实验指令.经该数学实验,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参与实验的快乐和成就感,而且在自主进行的实验探究中快乐操作,在快乐操作中有效实现了对“平均分”“几分之一”数学概念的初步认知和理解.当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的理解之后,笔者又继续提出实验要求,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结合手中的“创意泥”完成分数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学生一点都没有觉得困难,反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创意泥”的操作和切割中,并在愉快的活动体验中实现了对分数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在实验操作活动中不仅实现了对分数相关知识的有效认知,还在轻松的实验探究中直观比较、了解了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有效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实现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实验合作健全品质

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实验的课堂组织形式要求学生在数学小组中明确分工,共同进行数学实验,并借此有效促使每名学生都在小组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在实验合作和探究中实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了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掌握,实现数学合作意识的建立和良好品质的有效健全.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时,笔者要求学生以数学小组为单位参与实验活动,并为每一个小组发放了一张印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纸张(均由规则正方形构成).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实验,分析正方形和长方形(手中的实验器材)哪个大.经过实验前期的教育引导,学生按照笔者提出的实验开展要求在小组中明确分工,有的人负责规划纸张,有的人负责裁剪纸张,有的人负责拼凑纸张,有的人负责意见统计和结论总结.每个小组成员都在合作中各司其职,都密切关注团队实验的进程.经过数学实验的合作推进,每个小组都借助数格子、裁剪拼接等实验方法有效得出了数学实验的相关数据和结果.学生不仅在实验探究中有效得出了问题的答案和结果,并对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实验探究中实现了合作意识的建立,合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个人品格的有效健全.可见,数学实验的开展将引领学生在完成数学知识了解和认知的同时实现良好品质的建立.

(四)自主实验锻炼能力

经过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学习兴趣,还将在不同实验活动中有效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自主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观察、自主操作、自主总结的数学实验探究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实验将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化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时,笔者请学生结合手中的塑料小棒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在多媒体设备上,笔者展示了10÷2、50÷5、45÷5、135÷9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并请学生结合手中的小棒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借助已经掌握的表内乘除运算法则,有些学生想要借助口算的形式得出实验结果;有些学生则希望使用摆小棒的形式稳妥地进行实验,按照除数的数量将代表被除数的小棒进行平均分配.经过数学课堂上的实验探究,每名学生都在自主参与中选择了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且在实验探究中完成了对数学问题的突破和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借助实验过程实现了口算、估算、笔算的演变,完成了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运算技巧”的初步认知.经过数学课堂上的自主实验,学生不仅提升了数学课堂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数学课堂的乐趣,掌握了学习除法知识的正确方法.

(五)实验总结完善素养

当教师引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完成了数学实验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完成实验总结.实验总结的开展将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科学结论.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引领学生完成数学实验总结,帮助学生在总结和凝练中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带领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并请学生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分析“北京与南京的位置关系”“上海与北京的位置关系”“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的哪里?”等实验探究问题.经过课堂上地图的详细观察和笔者的教育引领,学生基本掌握了在地图上进行方向辨别的方式.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总结.通过自主总结、合作讨论、深化结论等学习步骤,学生不仅明确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掌握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几个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在数学实验总结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总结,建立了应用位置与方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数学小实验,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课堂实践的乐趣,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认知和掌握,而且在总结数学结论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学探究的成就感.可见,在数学课堂的实验总结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探究能力,还将完善数学学科素养.学生借助数学实验的总结完成了实验过程的详细梳理,在总结中学会了数学知识的验证和应用方法,并在总结中实现了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应用能力的建立.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可以借助数学实验进行教学、引导,并帮助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观察、参与、操作和分析过程中有效掌握实验原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凭借数学实验的探究和操作有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数学学习能力的建立和健全.相信在数学教师的教育引导和课堂实验的积极组织下,一定可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数学探究能力健全、数学基础知识丰富、数学学科素养完善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魏芳.运用数学小实验激活数学大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26-77,83.

[2]杜广彩,李俊传.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实验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1):119-120.

[3]郑春梅.小学数学实验开发与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121-122.

[4]林飞雪.数学实验让小学数学学习更有趣[J].黑河教育,2020(6):69-70.

猜你喜欢

小学实验数学
做个怪怪长实验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