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020-01-07王建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应用方法初中数学

王建强

【摘要】教育改革的推进使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数学课堂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加大数学的实践性,并在问题中结合所学知识不断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本文探究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利用问题引领学生,找到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数学学习意义,使数学课堂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重新绽放光彩.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应用方法

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困扰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难题.我们从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教师利用问题与学生互相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意识.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在提高数学实践上的应用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下,问题导学法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要求,它可以帮助教师打破教学局限,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上积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数学知识.问题导学法与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同.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要提高很多,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建立起数学思维,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提高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转变“学”与“教”的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中有效思考,发挥能力.

(二)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实践性,且涉及内容广泛,如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数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数学综合水平.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勾股定理,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出数学定义,将数学知识点和问题巧妙连接在一起,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会得到提升.

(三)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首先教学要在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下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充满了枯燥和乏味,数字和定义使学生产生疲劳,而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敏感,常常会在数学课上溜号、开小差.而使用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内容,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设置一个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彼此的发言中转变思路,从多角度、多方面拓展思维.一个问题串联系了课堂前后,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一)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国学生大多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都像等待妈妈喂饭的小孩一样,喂一口吃一口,而不会主动地去进食.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质疑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后被动地等待教师留家庭作业,安排教学任务,碰到一些难题,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缺少对问题的钻研精神.而且学生在初中时期思想波动大,喜欢与同学闲聊,做各种小动作,因此在数学课上很容易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无法攻破教学难点,也无法掌握教学重点.

(二)题海战术太过严重

教师基本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应试教育来说,题海战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题型,短期内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题海战术弊端严重,并且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事实上,大多数题海战术会使学生对所学科目出现抵触心理,造成学业上的负担.由于学生一直在做数学题,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丧失了该有的学习热情.而一些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无法接受做题率不高的打击而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对数学的定义和概念模糊不清

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数学定义、数学公式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熟悉各种公式的运用,总结起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认真学习,二是根本没有摸清数学公式和数学基本定义.有的时候简单的公式用复杂的文字理论所替代,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也不明白它们的构成,这背后体现的就是学生缺少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无法将概念统筹兼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意识,进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导学法可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体现了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原则.问题导学法帮助教师转变了教学思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设计上把教学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入新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把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思维中转换过来,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好铺垫.其次,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动,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新课后,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的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打开了思维,拓展了思路.最后,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作為拓展训练,通过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所学新内容进行课堂训练,在反复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问题,要想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抛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符合教学大纲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例如,教师在教完学生单项式和单项式相乘的内容后,可以抛出题目: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绕花园行驶的速度大约是0.8×5 m/s,那么他骑自行车运行4×100 s所走的路程是多少?正确的算式为0.8×5×4×100,四个单项式连乘.教师在说完题目后向学生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求这几个单项式的连乘积?”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很快回答,有的学生可能会思考几分钟,但是教师不要很快地说出答案,而是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回顾前面所学内容,从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三)问题导学法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立体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的联系,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利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更好地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某农副产品的成本价格为10元,该农副产品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每天的销售利润会最大?这种问题在生活中可能会难倒许多人,但我们用数学公式进行解决的话,会发现利用二次函数的公式就能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发现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他们就会更加投入到数学学习上.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将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从而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问题导学法在提高数学实践性上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如果只是单纯地背公式、做习题的话,那么我们不能说我们学会了数学.学习数学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简化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数学问题作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学习数学的大门,它是数学知识的课外延展,深刻地体现了数学的实践性.教师通过抛设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讨论问题,最终回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带着目的性和研究性去做题的,因此他们会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通过解题产生成就感,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数学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和练习中才会得到提升,而数学问题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落脚点,数学教师必然要利用问题导学法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在做题中才能学会思考,只有在合作解题中才能增加交流,只有在共同回答问题中才能拓展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不仅大大加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而且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重导入问题的质量

问题是关键,教师不能随意设置问题,最好能将问题与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导入问题的质量,可以逐渐加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个现象: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大家都在互相等着其他人回答问题.这是因为学生缺少主動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了听教师讲课、记笔记,课后背诵教师画的重点,他们的学习状态很被动.而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必然要学会独立进行思考.只有当经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后,才会对所涉及的知识记忆深刻.

(三)因材施教

学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了解每名同学的数学基础,并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拔高练习;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用问题导学法,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兴趣,打好数学基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度将注意力放在某一特定的学生身上,丧失教育的公平性.教师要努力找到课堂教学问题的切入点,针对不同学生产生的问题做不同的解答,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

五、结束语

问题导学法是近些年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找到有效的教学途径.但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依旧要与时俱进,在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后,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始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不断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应用数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成军.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14):80-81.

[2]吴阿红.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69.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应用方法初中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讨论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