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0-01-07饶水根

江西教育C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渗透本土文化专业发展

饶水根

[摘 要] 一线教师如何参悟本土文化,并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一是追根溯源,参悟本土;二是探究本土,课程诠释。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洋溢着浓厚本土文化气息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专业发展;课堂渗透;本土文化

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要把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教育的使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同时我国地方文化也源远流长,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学校的管理者要有潜心钻研本土文化的情怀,从中汲取营养,把它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让学校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简明生动。

一、立足本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玉山县位于江西东北部,是江西的东大门,也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玉山建县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玉山籍博士有两百余人。 因此,玉山县又赢得了江南“才子之乡、博士县”之美誉。玉山县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本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本土文化丰富多彩。

有人说教师是用生命的温度雕刻着孩子最美的人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面阳光的心态和品性。一线教师要善于利用本土文化,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渗透教育。

校长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营造乐于钻研、精于协作的学习氛围,为骨干教师全面参悟研究本土文化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挖掘本土文化,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应成为学校骨干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结合教材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课。首先是走进考棚,感受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利弊;其次是考察明代古城墙,了解明代一段盛衰历史;最后是走近阎立本,与名家心灵对白。教师重点与学生交流探讨第三个活动过程:“走近阎立本,与名家心灵对白。”

教师指导学生先探究曾在家乡普宁寺居住的唐代画家、一代将相阎立本的生平状况。学生通过走访普宁寺和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得出汇报材料如下:

阎立本是陕西人,是唐代宫廷大画家,官至宰相,晚年不知何因选择来玉山隐居,这应该说是玉山的大幸。后来因他儿子不肖,他愤而舍家,斩断亲情,寄居普宁寺,终老普宁寺,这应该说是他家门不幸,却是普宁寺的大幸。普宁寺历史悠久,是佛宗六世后裔妙常禅师于总章元年在此开山建寺,过去叫“普宁禅院”。阎立本寄居普宁寺后,凭借着他的影响力,普宁寺香火越来越盛,规模越来越大。

学生汇报后,教师适时引导:当阎立本携家带口远离故土来到玉山定居,那是多么伤感!当他又由于儿子不肖,愤而舍家,斩断亲情,那又是多么悲苦的决断!虽然阎立本与他的儿孙们早成枯骨,但他的画作千古留名,成为世代相传的瑰宝。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当地的特定环境,以真实的生活环境为主要背景,教师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利用不同的学习情境和教学设施,选取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相结合,有意识地将文本学习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乡土文化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舞台上的主角。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思维活跃,一个个鲜明的观点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生不仅乐于探究,还从中增长了知识才干;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

二、结合本土文化,开展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可以容纳山川海洋,也可以演绎风土人情。让乡土资源走进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学,这不仅丰富了学校课程教学资源,还激发了学生探究本土文化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学生在感情、心理上对家乡的认知,同时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了一个个心系乡土的人。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

学校采用“5+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5分钟朗诵校本教材《山谷诵韵》,还有35分钟引导学生“以本为本,跳出课本”,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演讲、考察、采访、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风土人情篇时,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调查、采访家乡的风俗民情,上课时分小组讨论汇报。学生课前充分准备,课时讨论氛围热烈,学生小组汇报精彩纷呈,展现了学生对家乡山水、淳朴民风的热爱之情。

而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提倡努力挖掘地方人文资源,即根据家乡的文化背景、自然风貌、风俗人情等特色来指导学生从熟悉的乡土环境题材入手,让学生在习作上有话可说,同时也能把学生对家乡淳朴、真切的乡土情升华为爱国情怀。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使学生既抒写了语言美,又产生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热烈情怀。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

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本土文化教育,用数学思想来彰显数学文化灵魂,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体现数学文化特质,激发学生自身的人文情感,提升数学文化生命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师要充分利用家乡独有的教学资源渗透本土文化。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在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可以根据学校附近的古城墙史料的介绍来求证它的面积、体积等。学生实地丈量,量得古城墙正在修缮的一小段墙长为25米,宽约1.5米,高约3.2米。回到课堂后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修缮这段古城墙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石材?教师事先向学生介绍了古城墙丰富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到祖先的聪明才智,学生心底产生了一种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按长方体的计算公式计算,学生不仅很快地计算出“修缮这段古城墙所需要的石材”,还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印象深刻。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本土文化掌握教学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还能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知识殿堂。教师应深入研究本土文化,合适而巧妙地让本土文化走入自己的教学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参悟与渗透,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山水名胜、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著名人物等。这对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课堂渗透本土文化专业发展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学中年级英语写作的有效开展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英语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尝试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