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油画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

2020-01-06丁锐

人物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油画教学研究与分析

丁锐

摘 要:在油画教学的研究中,需要对现阶段教学的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改进的入手点与重点。从当前的油画教学状况来看,将优化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重点,促进二者的融合,对于教学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于油画教学审美化进行分析,并且应用创新性的教学思路,探讨多模式优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油画教学;多模式优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分析

引言:在我国的现代美术教育中,油画是重要的教学分支。相对其他的绘画方式,优化能够体现出更为真实的画面,具有造型能力优势。因此,油画的学习对于学生基础的稳固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在理解优化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对于油画教学展开全面地研究与分析。

一、油画教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油画以及油画教学的发展历史

油画并非是我国传统的美术绘画形式,是由西方艺术界传入的一种绘画方法。油画的绘画过程中,需要应用特殊的颜料,以及相应的油画绘画技法。即便是在西方艺术界,油画这种绘画方式也有着独特性,油画的艺术表现综合能力高,同时能够综合其他绘画方式赋予不同画种以油画的特点。如,水彩画、水粉画以及素描等,都可以作为油画的草图。油画技法进入我国之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艺术家前往欧洲、日本进行艺术学习。在学成之后,受到其接受教育的影响,初期的优化教学,也是仿造欧洲模式构建的。随着油画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与传播,艺术模式与现实之间越来越密切,我国的优化更为偏向于写实主义,并且以人物主题服务于宣传目的,这一时期的应用性特点也影响了今后的油画教育。

我国引入油画教学的时间较晚,受到这一因素以及传统美术教育形式的影响,油画教学的体系性存在着不足。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中需要绘画者把握细节因素,不同学生学习油画的状况有所区别,要应用切磋以及针对性指导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技术控制能力,从而达成艺术表现整体能力的提升。因此,许多情况下,油画教学仍旧受到师徒制的影响,需要教师与学生具有一定的了解,就绘画进行深度的交流。

(二)油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中,油画教学的教学模式逐渐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教学的模式不仅会受到教学历史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了现代技术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对于油画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学生的状况与以往也有所不同,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更多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认知拓展以及审美的构建,都产生了影响,也促生了学生较为个性化的艺术情趣[1]。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行油画教学的难度明显有所提升。在关注新技术的同时,教师的教学引导还要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艺术创作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创作者个人的认知以及情感对于作品的影响极为明显,保存并且引导学生的个性,对于其个人风格的形成能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油画教学审美化

油画教学的审美具有一定特殊性,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油画教学的审美偏向于真实性的内容重现,以及对于真实场景美感的突出表现。由于场景选择的不同,油画的具体审美倾向也会有所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审美化发展存在难度较高,同时显现效果较慢。油画教学通常是围绕着技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对于审美的关注有所不足。这就使得油画教学课堂整体陷入到一种沉闷的氛围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所具有的自主意识更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体系,如果学习中不能充分参与体验与思考,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2]。

因此,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与参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感受与表达,促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学习内容融合,提升课堂效率。通过促进优化教学的审美化发展,就能够使得这一教育的目的的达成。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生活的实际场景,结合与此相关的当代优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高等教育阶段的美术鉴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欣赏,学生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对于绘画中各种艺术元素进行观察与分析,如油画中的场景选择、油画的配色以及油画绘画中所应用的线条形式等,都是学生可以观察模仿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的艺术审美眼光审视自我的生活环境,并且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因素,并且选择相应的生活主题进行创作,如校园风光、校园风格等。油画审美与真实的结合,就可以在学生与现实生活的互动中实现。通过这种互动,教师可以在绘画创作中应用学生的真实感受进行教学引导,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的审美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态。一些高校中,为了追求教学效果,教师应用某种制式教育的形式就学生某一方面的审美观察引导进行了集中的訓练,在这一范围中学生能够创作出符合油画审美要求的作品,一旦扩大主题,则审美化的特点又难以体现。这就说明,学生的学习仍旧是一种技术的掌握,未能够从自我的感受与经历中构建出审美认知体系。油画的审美化教学,与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提升、体系的构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3]。

三、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进行艺术感受体验、表现的多模式构建

在当前的油画教学中,苏联式油画教学的模式应用广泛,这种教学的模式对于学生的基础训练能够产生重要作用。然而,在这种模式中由于受到绘画主题的限制,在创作中应用的技法是较为单一的,精神内涵有着明显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过度的现实主义风格。事实上,油画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照相技术的出现,油画绘画中对于真实地展现逐渐被摄影所替代,艺术家们开始关注油画的写意功能。写意功能相对于写实,更能够突出创作者的艺术观察独特角度以及艺术表现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个性,需要进行深度的感受以及艺术思考。需要在多模式的优化教学体系构建中,设置更多地观察与感受点,在重视艺术社会功能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进行创作,在学习阶段就关注于自我艺术个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感受体验以及表现,与审美仍旧是密切相联系的,因此油画教学的审美化极为重要[4]。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二)在写生教学中重视目的选择与主题尝试

油画写生是训练学生油画技法的重要教学形式,写生的过程是学生对于自我观察进行反馈的一个过程,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包含着信息的输入以及输出,学生的写生作品,是经过观察与加工的。由此可见,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以及观察的选择,对于最终的练习作品会形成重要的影响。

受到苏联式油画教育的影响,当前的写生教学中多数院校更为重视学生的技法培养。事实上,苏联式油画关注的特点仍旧在于真实地再现,同时要求绘画作品能够表现宏大的主体。在多模式的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对此进行突破。首先,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出相应的学习目的,如对于某一种技法地集中训练,或者是对于某种主题内容的训练。通过交替教学的模式,学生能够同时提升技法以及绘画表现力。

(三)提升学生基础情感能力,应用其他艺术门类促进美术学习

图式要素在被视作油画艺术语言条件下,均具备一定程度的表达能力,均可以被视作表达和传递人类基本情感的符号,在艺术表达活动过程中具備充分的有效性和可解读性。油画学习活动过程中面对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针对基本语言能力展开的学习,因此只要某一种具体的图式具备相对完整的语言特征,就可以将其视作审美表现的具体符号加以使用,而有关该语言符号的所有技术应用参考规则,在具体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将会获取到扎实且充足的学习价值和使用价值[5]。

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油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分析现阶段油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优化的策略。通过教学的审美化与多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改善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产生更为密切的连接。同时,通过改善教学也能够促进我国油画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师需要继续进行探索,结合自我经验与历史经验,完善教学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王璟.分析油画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J].艺术评鉴,2020(15):131-133.

[2]宁夏.美术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124-125.

[3]徐秋枫.美术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J].戏剧之家,2019(13):198.

[4]金敏.油画教学审美化的课堂实践探索[J].艺术科技,2017,30(03):76+147.

[5]郭超.油画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137.

猜你喜欢

油画教学研究与分析
论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展览与市场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探讨
关于资产评估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探讨
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论油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油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战略
浅谈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