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2020-01-06陈跃芬戴志浩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

陈跃芬 戴志浩

摘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职业教育在技术支撑、人才支撑及文化支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结合产教融合视角,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结合溧阳地方产业特色,遵循政府发展方向,利用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场地和设备,对广大服务型人才进行技术培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溧阳模式”,即“制度规范、校社协作、教学互补、产训结合、信息服务、交流提高、典型带动”,真正在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精准扶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路径探究

一、研究背景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因此,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人才与经济的相辅相成,对提升经济质量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同时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其中,新型职业农民中的社会服务型人才,是基于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即以现代服务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的进一步定位和细分。[1]社会服务型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下,审视服务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溧阳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目标,规划先行,一直以来旨在建设生态美丽、产业美好、生活美满、文化美妙的“四美”新城。以“四美”新城为目标,以生态创新为依托,以城乡融合为手段,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得的溧阳,正肩负起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使命,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以农村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应把握机遇,着力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一批“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溧阳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人才存在的显性问题

(一)人才结构欠合理

1.从年龄结构来看,随着溧阳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在村镇的服务型人才越来越老龄化,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术相对偏弱。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溧阳地区服务型人才平均年龄45岁以上的占68%,同时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在职的服务型人才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同样工种,愿意从事同样的服务型工种的“农二代”少之又少。服务型人才年龄结构断层,不仅影响了技术的传承,还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从队伍结构来看,由于传统的考评机制不够完善,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服务型人才专业技术比例不均衡,尤其缺少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家,一部分服务型人才还是临时性人员,很少参与行业核心技术研发与发展规划。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型服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种人才队伍结构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3.从专业素养来看,区域里的服务型人才很多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很少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证,而现代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服务型人才由于缺乏有计划的专业培训与突出的实践经验,很容易成为行业的落伍者。我们曾对溧阳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水平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被调查者有初高中学历,小学以下学历的约有两成,剩余的极少部分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所以新型职业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道需要长期关注的难题。终身教育的兴起,城市发展的规模,已经让继续教育的概念在服务型人才中得到一定的认可。虽然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情况下,服务型人才的培训依旧停留在老面孔、老内容等层面,培训方案的不完善和考评机制的不健全,都使得人才队伍建设举步维艰。

(二)部分服务行业尚未形成规模经营

对于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需要有稳定的工作范畴。但是,溧阳地区的服务行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加入政府或团队合作发展的仅占17.5%,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很多小规模的服务型行业企业,生产完全停止,规模小、资金不足、缺乏稳固劳动力等因素,导致部分服务行业难以形成经营规模。

(三)人才发展与激励制度亟待完善

服务型人才的适用,是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匹配的,与市场就业岗位更新相适应的。[2]2019年起,溧阳瞄准“四大经济”重点产业方向,围绕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贡献度大的基地型旗舰型项目,集聚一批根植性强、爆发力强的科技型成长型项目,加快推动一批优质外资产业项目落地。服务型人才与项目的对接融合刻不容缓。就现有情况而言,服务型人才用工的临时性、技术的迟缓性、人员的变化性,对人才管理与考评都造成了客观困难。现有制度下的考评是否合理,考评的依据又该如何确定,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人才培育路径探究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重点是要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3]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目标,江蘇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结合溧阳地方产业特色,遵循政府发展方向,利用学校实训场地和设备,对广大服务型人才进行产教融合式技术培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溧阳模式”,即“制度规范、校社协作、教学互补、产训结合、信息服务、交流提高、典型带动”,在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精准扶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需求体系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4]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就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提高服务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以统筹规划强化政策合力,学校对接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的五个试点乡村,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就业新方向。结合产业文化、生态文化、田园文化等行业,与政府、行业产业和用户实现多元主体的跨界整合、协同创新,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对接需求,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造就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服务型人才,实践“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模式,为全市面上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坚持精准对接,创新发展能工巧匠

溧阳1990年撤县设市,市域面积153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0万,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溧阳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曹山旅游度假区),辖9个镇、3个街道。是国家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建筑之乡。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54亿元,增长7.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0.27亿元,增长6.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5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11.23亿元,分别增长5.6%和5.0%。实现工业总产值1628.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6.17亿元,分别增长14.5%和1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10元,增长9.1%。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是华东地区唯一(全国仅2家)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是我省第一家景区类主板上市企业。365公里“1号公路”串起最美的风景,引领周边5.4万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总投资280亿元的曹山未来城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溧阳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会议会展中心,为溧阳融入南京都市圈,打造接轨南京“第一城”和南京市民休闲度假的大花园提供支撑。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作为北京中关村在外设立的首家实体化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纳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向着国家级高新区目标迈进。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汽车及零部件、农牧饲料机械等四大重点产业。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了上汽、宁德时代等45个产业链项目,年内产值超200亿元,正向全國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产业链最全的千亿级产业迈进;智能电网、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双双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建安业特色明显,产值占据常州“半壁江山”,高层电梯安装占据国内90%以上市场;常州3家特级资质企业2家在溧阳,拥有年产值超百亿企业3家,是“中国建筑之乡”“江苏建筑强市”;全市从业人员超10万人,贡献了28%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21%的税收收入。

借助地域发展优势,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坚持职教集团、社区学院、政府支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精准对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电梯安装维修、建筑、电商、烹饪、礼仪等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挖掘能工巧匠,按照“整合资源、注重实用、填平补齐、整体推进”的原则,培育了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和技术过硬、就业稳定的“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

(三)坚持产教融合,建立实训平台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积极整合办学资源,形成了由校内外实训基地组成的实训平台。在校内,以学校现有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了现代作物种植基地、果木培育基地、农机维修基地、电梯维修基地、农业信息化基地等5个校内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具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大部分设备都具备行业领先水平,既是学校相关专业学生课堂教学的场所,教师科研的平台,更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阵地。在校外,与本地特色优势企业合作。与优鲜到家农业公司、社渚青虾基地、欣龙生态园、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本地特色企业合作,在企业内建立实践基地,为学员构建高效“田间课堂”的同时,也是检验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除了上述五大实训基地之外,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还是江苏省技能大赛电梯维修与保养教练员专项省级培训基地,“中高职衔接二产类专业教师协同研修班”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被认定为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点。溧阳是闻名全国的“电梯之乡”,近年来,溧阳五大电梯安装企业每年在全国各地安装电梯近2万余台,显示了“电梯之乡”雄厚的工程安装实力和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为了将溧阳市的电梯安装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溧阳政府部门联合行业部门,推行产教融合,创新“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电梯维修保养这类工种人员时,学校联合本地电梯企业、行业和江苏省特检院、别桥镇社区教育中心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15年以来,开展电梯维修保养各种人才培训上万人次。

(四)完善考评机制,科学保障服务型人才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现代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5]学校规范用人制度、培训制度,包括职业资格制度、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检查督导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为用人用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全面提高人才服务教育质量,全力打造一支优质的服务型人才。规划先行,学校先一步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政校企负责实施,树立三维育人的方式与目标。同时,校企合作,依据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和考评机制,形成良性竞争与适当激励,进行差异化培养和周期性培养,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培养内容和方法,同时也配以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机制,以技能达成和素养提升为目标,把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积极创设有利于服务型人才成长的环境与平台,为技术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和国家从整体出发,抓住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本和命脉。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上海青浦举行,给“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一支职业教育主流,我们有责任围绕打造生态价值新高地,致力提升服务型人才质量,扛起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大旗,为溧阳地方经济发展开展先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7(7).

[2]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3).

[3]耿玲.兰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16(10).

[4]张大良.提高人才培养,坐实“三个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20(3).

[5]胡晶晶.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民致富,2016(22).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