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仰公开课”为载体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2020-01-06曾妍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

曾妍

摘要: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的基本组织之一,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课堂教学之外的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2018年起,根据共青团江苏省委的统一要求,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开始探索以“信仰公开课”为载体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为这项工作带来了三点启示:加强組织领导,提高课程质量;立足服务学生,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育人功能

一、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高校是青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高校共青团是高校的基本组织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是其职责所在。近年来,高校共青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青年学生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第二课堂教育等灵活、广泛、新颖的手段发挥着课堂教学之外的育人作用。

二、“信仰公开课”对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的作用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方案》提出要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使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改革创新工作方式,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学生各类需求,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在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推进高校共青团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通过规范化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共青团江苏省委于2018年下发《关于实施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计划的通知》。“信仰公开课”包含“新思想公开课”“素养公开课”“梦想公开课”“青马公开课”。以“信仰公开课”为载体,可以从四个维度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

(一)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以基层团支部团课、青年大学习、青年学习社为契机和载体,开展“新思想公开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思想公开课”的必修内容,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建设,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二)立足传统文化,培养综合素养

以“诵读学传”活动为载体,开展“素养公开课”。通过诵先贤、诵英雄、诵模范,鼓励青年学生爱国、励志,忠诚坚定,奋发图强;通过读诗文、读名著、读箴言,鼓励青年学生敬业、奉献,忠于职守,克己奉公;通过学历史、学传统、学礼仪,鼓励青年学生诚信、明礼,信守承诺,抱诚守真;通过传文明、传精神、传理想,鼓励青年学生友善、文明,谦和好礼,诚恳待人,帮助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促进青年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发挥榜样力量,引导追逐梦想

以身边的好青年、杰出校友、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教师、正能量偶像、专家学者等为主讲人,开展“梦想公开课”。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我的青春故事”,深度剖析社会热点,发挥榜样力量和朋辈力量,引导青年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四)培育青马骨干,加强思想引领

以思政专家为主讲人、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为阵地、“青马工程”为载体,开展“青马公开课”。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和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青马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更多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三、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信仰公开课”的实践

(一)强化师资队伍,打造青马理论社团

自共青团江苏省委下发《关于实施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计划的通知》以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积极组织、深入挖掘,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的方式,选拔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高、宣讲能力较强、个人事迹突出的青年讲师组成“青年讲师团”,并通过调研、培训、座谈等方式不断提升青年讲师的理论修养和宣讲能力。此外,学校团委还邀请了一批校外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基层团干部、大学生村官作为“青年讲师团”的储备力量,不断为讲师团注入新鲜血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还从各二级学院选拔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骨干,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由学校团委集中培养,由“青年讲师团”的专家担任指导老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培育共产主义信仰,指导青年学生骨干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通过他们带动身边更多的青年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引导优秀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立足学生特点,创新活动方式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已是“00后”,学校团委一方面牢牢把握时代要求,另一方面立足“00后”青年學生特点,不断探索创新“信仰公开课”的开展方式。一是采用“点单式”宣讲模式,由青年讲师根据自身所长,结合革命历史、时政热点或自身经历梳理成一系列的青春故事,汇总成了一份“菜单”,各团支部、团总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宣讲课程,从而实现“双向选择”。二是通过提供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实践机会和平台,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增进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运用青年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网络新媒体手段,通过网上“青年大学习”、风尚云课堂、娄东文化知多少、青风采等专题、专栏,正向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好青年学习,关注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了解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活动保障

学校团委整合了校内外各类资源,保障“信仰公开课”的常态化、高质量化开展。一是争取学校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的支持,设立“信仰公开课”专项经费,使活动开展的财力、物力及场地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二是寻求团省委、苏州团市委、太仓团市委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通过合作主办、承办、协办等方式,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与兄弟院校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成效。

四、以“信仰公开课”为载体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的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课程质量

制订校级层面“信仰公开课”的指导意见,对团支部、团总支等不同层面的组织提出标准和要求,并将其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对青年讲师团的师资及课程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根据宣讲效果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定期开展展评活动,对优秀宣讲课程予以展示和表彰。

(二)立足服务学生,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

高校共青团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约束的工作方式,改变单纯的思想说教,必须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成长中广泛而多元化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不断加强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充分发挥高校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将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宣传方式相结合,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青年学生常用的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除传统的图文宣传外,可增加云微课、动画短片、原创音乐等更能为青年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并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地文化、校园文化,增强“信仰公开课”的吸引力,促进青年学生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营造“人人熟知新思想、人人践行价值观、人人追寻中国梦、人人致力做青马”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谢传兵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