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

2020-01-06王秋生

山西水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王秋生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水利局,江西 吉水 3316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同时也提高了基层管理工作的要求[1]。当前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机制还不完善,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探讨基层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指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管理工作建议,为今后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当前基层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低、管理意识不足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1.1 工程整体质量标准较低

工程建设质量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监督内容,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2]。由于早期设计水平有限,大部分基层小型水利工程即便能维持正常运转,也因施工时未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及规范不能正常运行,更无法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当前基层部分地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有:建设效果不理想,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规划不合理,设计规划人员认知偏差等诸多因素致使现阶段的工程建设质量问题重重,利用率较低[3]。

1.2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与意识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观念[4]。在工程竣工后,仍未建立完整的运行管理体系,无法正常开展维护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工程长效管理意识,认为工程竣工即工程结束,而工程是否发挥预期效益却没有专门机构管理。工程使用主体绝大多数是农民,村集体作为农村的主要管理者,责任意识不强,部分村干部不专业也没精力管理,对长效管理工作督查不到位。其次,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方法,没有制定完善的检查维护计划和预算等工作,严重阻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权责分配不明,工作落实不到位

基层水利工程具有小而散的特点,通常都会由水利部门移交给各地村镇管理。部分镇村干部少,分工不明而无暇顾及,一些农户随意垦堤为田,降低了水利工程运行能力。权责分配不明、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突出短板,严重影响到长效管理工作效益的发挥[5]。例如,在冬、春两季,为了达到农田灌溉的要求,需要全面清理河道中的污染物和杂草,但在实际下达任务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部分河道归属仍存在争议,极易出现责任落空、工作推进缓慢的情况。

1.4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一般采用合同管理,只规定了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双方的责任与权利,缺乏后续管理的有效监督机制,容易导致矛盾发生。部分基层水利项目的申报立项,没有听取专业的指导意见,在资金使用方面也未能开展有效监管,难以实现真正的公正立项,工程质量难以保障。此外,基层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缺乏自我约束力,态度极不端正,加之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容易导致资金使用混乱、权责矛盾纠纷等问题。

1.5 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需要大量资金、技术的长期投入。健全水利基础设施,所需的维修养护经费会逐渐增多。不仅需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用于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最终落到工程管理上的资金十分有限。目前,国家支持力度较大地区,当地基层的水利工程规划科学合理,建设进度较快;一些土地资源丰富而人口密度较低的山区,相对缺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水利工程主要由村集体或个人出资修建,特别是农田地井等设施的建设[6]。

2 基层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

2.1 重视工程质量管理

相关建设单位应全面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相关的国家标准,保证新建工程质量安全。基层水利工程需加强施工技术、材料管理,严格审查各类材料规范指标,满足相关标准与技术要求,监督项目落实情况。尤其是相关检查机构,应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2.2 加大舆论宣传,增强长效管理意识

在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干部群众需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明确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辅相成关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工程各项功能。政府应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的宣传活动,让农村居民了解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真正让每一位居民都认识到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共同监督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及时解决各类问题。由于日常使用频繁,一些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损坏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管理,不仅会出现故障,还会导致水利工程工程效力降低。

2.3 落实管理责任,建立问责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技术规范,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问责制度,运用信息化技术,跟踪记录工作的执行情况,与相应岗位职责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因责任未落实或违规操作等情况对工程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此外,在建立合同管理机制时,应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合同编制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做到有章可循,确保实际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

2.4 完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

基层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同等重要,只有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效力[7]。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完善工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应定期检查基础设施设备的维护检修情况及工程的运行情况,严格评价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极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证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同时将乡镇水利合作社、水管员等管理体系纳入工程监督管理范围,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接受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有效地督促管理人员履行自身责任,维持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

2.5 创新经费筹集办法,构建工程管理保障体系

工程管理经费直接关系到管理措施的落实,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经费主要由镇、村承担,但镇村财力有限,能承担的经费非常有限,因此创新管理经费筹集办法,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落实经费筹集渠道。各级政府可以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工程的管理经费;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收取河道占用补偿费或者从水资源费、建设基金等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费用,用于河道管护工作;还可以向受益群众筹集部分专项经费。

同时,还要加快基层水利工程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运用科学手段开展经费预算工作,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技术经费的投入比例,加快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建设步伐。

3 结语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长期性的,构建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工程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针对当前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建设体系,开展经费预算等方面的保障工作,有助于提高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为确保基层水利工程良性发展,还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推进工程实施前后的运维工作,实现项目的设计效益,做到真正地服务基层。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