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电务柔性生产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2020-01-06陈伟革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区天窗柔性

陈伟革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部,上海 200071)

铁路电务设备维修由于点多线长的特点长期以来采取现场工区固定组织在天窗内实施周期性计划修的“刚性”生产模式。在铁路市场化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天窗随着运输生产组织变化越来越灵活多变,传统生产模式效率效益水平相对低下的问题更加突出。与“刚性”生产模式相比,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等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够对市场或者客户的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损耗的柔性生产更能适应和满足天窗等资源条件的变化,促进企业获得更大收益。对照提质增效工作要求,新形势下构建并实施电务柔性生产系统显得越加迫切。

1 传统铁路电务生产系统的弊端

国内铁路电务设备维修管理一直执行电务段或通信段、车间、工区三级生产管理架构。现场信号或通信工区是信号、通信设备维修的责任主体,按照年初制定公布的年度和月度维修计划项目内容实施周期性的计划修。这一“刚性”的生产模式,较长时间以来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天窗修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铁路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重视企业经营效率效益产出以后,传统电务生产系统不适应铁路企业发展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

以周期性计划修为核心的刚性修程存在不足修或过度修等问题。日常电务维修完全按照基于《铁路信号维护规则》、《铁路通信维护规则》等规定的维修周期、项目、内容编制的年度和月度维修计划项目内容实施,与设备基础质量、运用环境和铁路运输实际等脱节,修归修、用归用。在单一的周期性计划修模式下,尤其是全面实施天窗修以后,利用行车间隔产生的天窗资源非常有限,设备用与修的矛盾随着铁路运输强度不断增加而愈演愈烈。部分已经需要修理的设备因计划周期未到而没有及时得到修理,容易发生设备故障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畅通。部分使用频率低、运用状态良好的设备根据计划周期进行修理存在过度修等问题,不仅容易引发故障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而且也浪费人财物等资源。

按固定管辖区域由工区组织生产的方式存在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三级生产管理架构中,生产作业有关的人员、工装机具、维修材料以及配套生产生活设施等生产要素均按工区进行配置。日常维修作业中,现场信号或通信工区负责编制维修计划,并根据上级批准的维修计划严格按照工区的行政区域(按单位划定的管界范围)组织设备维修生产作业。出于安全、质量等需要,电务一次作业一般不少于4 人,即一人驻站联络、一人现场防护、一人作业、一人验收。由于各条铁路运输密度等各不相同,导致天窗资源差异较大,繁忙干线天窗时间短、给点条件差,支线铁路天窗相对丰富。同时,电务设备由于运用环境的不同维修需求和工作量也各不相同。在固定工区组织生产的模式下,单一工区既要完成设备状态检查,还需完成检修,一方面存在有限的天窗资源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支线劳力冗余、干线维修组织困难等问题。

以人工为主落后的修理手段制约了维修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多年来,铁路电务日常养护和集中检修等作业一直使用锤子、扳手等传统的工机具,现场设备运用质量状态检查、测量测试以及作业计划编制、质量分析、台账记录等均主要依靠干部职工手工来完成。随着装备技术的发展,信号集中监测等设备质量状态检测监测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在设备状态实时检查和记录等方面为解放发展电务生产力创造了条件。与工务系统大规模采用大型养路机械代替人工维修作业不同的是,电务设备维修仍以职工使用传统工装机具为主,检测监测装备的作用发挥也还有较大空间,作业效率相对较低。

2 改革修程修制建立柔性生产系统

针对传统电务生产系统不适应铁路企业发展需要的问题,按照流程再造、系统重构的思路,改革传统的修程修制,建立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生产系统,努力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排头兵。

建立柔性的修程体系。改革“一刀切”周期性计划修的设备修程,按照“等级化周期修+精准化状态修+联动式应急抢修”的体系重构设备修程。等级化周期修,就是根据线路繁忙程度、设备运用环境等因素不同,将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划分成不同等级,按照线路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技改、大修、中修和日常维修等修程。适当延长日常维修周期,根据现场评估情况合理延长技改、大修、中修周期,建立更加科学的周期修体系。精准化状态修,就是坚持机查与人查相结合,利用各类检测监测监控等机查设施和检查工区人查等方式精准掌握设备运用质量状态,分析原因并提出维修建议方案,由车间组织实施精确维修,提高维修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联动式应急抢修,就是按照到达设备故障发生车站不超过分级响应时间要求、合理设置电务现场信号工区或应急值守点的基础上,对于一些管辖边界的处所以及高速铁路与高速铁路并行、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并行的区段,建立跨单位、跨车间、跨工区的应急联动预案,实现应急人员、备品备件、工具材料等的共享共用,通过相互联动减少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时间。

建立柔性的修制体系。按照“生产围绕运输转”的原则,优化调整生产组织主体和架构,根据天窗等外部资源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修理组织,促进节支降耗、提质增效。首先,按照检养修分开原则优化重构工区。撤销原先单一的信号或通信工区,根据作业类别成立检查工区和现场工区,明确各工区职责分工。检查工区主要负责利用检测监测进行机查或现场人工检查等方式掌握电务设备质量状态,分析问题原因,提出修理建议。现场工区主要负责日常养护工作,并在车间组织下根据车间编制的维修计划进行集中检修作业。其次,优化调整生产组织主体。在日常维修中将组织生产的主体由工区调整到车间,由车间根据管内各条线路天窗资源情况,打破工区管理的行政界限,统筹维修资源与维修需求,落实好车间组织下的生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对于工作量大、区域能力不足的维修生产,如专项任务、大型施工、集中修等,由电务段或通信段作为生产组织主体,按照资源使用与工作量匹配的原则调集管内生产资源进行跨车间生产,提高维修生产的效率效益。

实施柔性的资源配置。按照“要素围绕生产转”的原则,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更经济更灵活有效地配置生产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闲置浪费。在生产人员配置上,打破设定现场工区定员、人事命令下达到现场工区的传统,根据工作量情况核定现场车间整体定员,工区人员由车间根据工作量情况配置并动态调整。在工区管理上,淡化管界的概念,日常由车间根据工作量情况打破管界组织专业化维修、集中化生产。在成本(维修资金)管理上,统筹考虑线路等级以及年度大修、中修、技术改造等修理计划,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维修资金,提高成本安排和使用的精准度。在检测监测配置上,消除“一刀切”的投入方式,根据线路等级、设备重要程度等因素合理安排集中监测、道岔综合监测、区间监测、智能分析等检测监测资源,在保障有效利用的同时避免过度投资。在交通工具配置上,按照集中配置、统筹利用的原则,由段或车间根据工作量情况调配使用工具车等交通工具。具备利用工务、供电专业轨道车等作为交通工具条件的,积极利用轨道车进行生产资源的远距离调动,方便生产组织。

3 构建与实施柔性生产系统还需把握的重点

改革修程修制、建立柔性生产系统涉及到机构优化、职责调整、资源的再分配再利用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改革修程修制建立柔性生产系统过程中,重点还需要把握好以下3 个方面。

找准工作定位。定位是改革之基。铁路信号维护规则等规章明确,电务部门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政策、行业标准、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也就是说,电务维修生产要围绕运输生产、根据铁路运输情况开展,有旅客或货物等运输需求就组织开车,没有运输需求则安排天窗进行设备养护维修,即运输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运输转,这是企业经营创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一定的效益,维修的投入就无法得到保障。在生产围绕运输转的定位下,负责电务设备养护维修的单位或部门就必须根据天窗资源安排高效组织维修生产,确保设备运用质量达标,减少对运输组织的干扰和影响。维修生产的高效组织实施,离不开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支撑,各类生产要素必须围绕生产需求来配置和统筹使用。因此,新时期电务维修工作应该按照生产围绕运输转、要素围绕生产转的定位组织实施,需要实现以本专业为中心向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转变。

坚持理念引领。理念是改革之魂。构建与实施柔性生产系统,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引,凝聚广泛共识、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要牢固树立“大运输、大安全”的理念,树立“零缺陷”的质量理念、“零距离”的沟通理念、“零漏洞”的管理理念、“零障碍”的服务理念、“零偏差”的执行理念,坚持一切皆有标准、一切皆有计划、一切皆有控制、一切皆有闭环、一切皆有评价,按照有利于生产过程安全控制、有利于设备质量提升、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率提高、有利于结合部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与实施柔性生产系统,勇于创新,最大限度满足铁路运输需求。积极倡导激情是一种能力、态度是一种素养、执行是一种责任,强调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并最大化释放个人潜能,把用心做好每件事的着力点放在每个步骤、每个环节上,展现积极有为的职业态度。

强化机制保障。机制是改革之纲。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以构建较为成熟完善的柔性生产系统为目标,在安全管理机制、专业管理、生产管理、奖惩激励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结合柔性生产系统构建实施带来的变化因素,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大安全风险识别、研判、检查、评价和隐患排查与治理力度,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安全稳定的良好氛围。修订完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办法,结合实际调整职责分工,动态优化专业管理工作机制。从加强计划管理和目标任务管理入手,提升车间生产管理能力,简化维修计划编制环节,运用甘特图(横道图)等工具对任务实施进度进行过程管理。将天窗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效维修工作量等关键绩效指标纳入工效挂钩等考评体系,利用奖惩激励机制引导干部职工聚焦改革、投身改革,提升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在铁路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电务柔性生产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也终将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工区天窗柔性
柔性仓储自动化技术在家居建材行业中的应用
新建地铁连接通道施工对已运营地铁车站的变形监测分析
纳米陶瓷基铝电解阳极防氧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自制新款天窗固定器
柯马智能柔性激光焊接站震撼发布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迈腾车天窗无法关闭
2012款科鲁兹车天窗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