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文化能力:实施英语语篇教学的核心视点

2020-01-05钟蓓蓓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

[摘要] 语言生长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语言就要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蕴含了大量文化信息,本文探讨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语篇内涵培养学生文化感知力,依托语篇情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创设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评鉴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语篇教学;文化感知力;文化理解力;文化评鉴力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师通过语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在将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得体地与他人交流。所以,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方法渗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建构文化。

一、挖掘语篇内涵,培养文化感知力

文化感知力是指学习者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和感知中外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材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链接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仔细研读语篇、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点拨,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力和文化敏感性。至于如何点拨,点拨到什么程度,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定。

1.深挖语篇,巧用对比,体验文化

语篇中隐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将文化信息呈现给学生。文化对比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语和英语在词、句、语法上的差别。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教师要适当扩充其文化意义。

[案例一]

以《新标准英语》 M7 Its Childrens Day today为例。文本以school TV的小主持人小胡的口吻介绍儿童节孩子们正在做什么。文本中涉及do a dragon dance这一短语。教师在教授dragon 这一词时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中国龙的形象。但作为英语单词的dragon在英语中就是这样吉祥喜庆的龙的意象么?当然不是!dragon这个词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常以邪恶、好战、凶悍的形象出现。教师在介绍这一单词时还应该将这一词汇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在恰当的场合得体地使用语言。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呈现中西方文化“龙”的形象。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能力有限,教师在对比讲解时不能使用太难的语言,可分别用图片呈现中西方“龙”的形象。关于Chinese dragon,教师解释道:“You see the Chinese dragon,you are lucky.”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lucky一词,点明感情色彩。对于西方的dragon,教师说:“People dont like it.It usually do bad things.”用他们前些日子学的do bad things 来解释,帮助孩子们理解。教师在运用“文化对比”方法时,不仅要考虑到文化本身的差异,也要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创新对比的方式,引导孩子在文化互动中学习、运用语言。

2.研读语篇,捕捉细節,迁移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研读语篇,捕捉教材中的文化细节,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础。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文化内涵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实践方式。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化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文化常识进行语言文化知识的正迁移。

[案例二]

在M7 Its Childrens Day today教材文本中,提及主持人“Xiao Hu”来自“school TV”。school TV这一短语,对学生来讲是新授内容,为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短语的意义,教师引入生活中的文化常识——大家熟悉的CCTV中央电视台。教师在呈现时首先让学生听文本录音,回答:“Xiao Hu is from school TV.”此时学生会读会说school TV,而对它的意义还不能深刻理解,这时教师和学生通过CCTV的呈现进行意义协商,有TV一词,学生很容易地进行正迁移理解school TV是学校电视台的意思。

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讨论,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语言,感受语言背后文化的魅力。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力。

二、依托语篇情景,提高文化理解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感知力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对文化现象感性的认知转化为理性的理解。文化理解是指学习者通过英语阅读,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并逐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和文化自信。教学素材的选择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基于学生间文化背景的差异,基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优选贴近学生的生活,兼具“理解性”和“文化内涵”的素材。教师需要立足语篇主题,依托语篇情景,使学生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理解文化。

1.链接剧本,丰富语篇,点拨文化

教师对语篇的解读方式要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为依据。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知识储备的差异,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找准拓展点,丰富语篇,点拨文化。

[案例三]

M7 Its Childrens Day today语篇内容较为丰富,新授的短语比较多,在讲到do a play时,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短语的语言内涵?教师以图片的形式链接中国的舞台剧《小红帽》和西方的舞台剧Little Red Riding Hood,孩子们欣喜地发现,原来不仅我们中国孩子喜欢这部舞台剧,国外的孩子也喜欢啊。如果以后孩子们去英国、美国游学,也许这就是将来孩子们在进行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时的谈资呢,也许各国儿童都能在这部舞台剧中找到共同语言哦。

2.紧扣教材,链接生活,启迪文化

在教材中,有许多隐性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将跨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活动中,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这种潜意识的跨文化教育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解力。

[案例四]

在教授M6 Well have breakfast at 7时,文本中提到have breakfast和have lunch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补充了brunch这一词汇。

T:Now magic time.If you get up late in the morning,you dont have breakfast or lunch.What do you have?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自然地讲道:You have brunch.此时PPT动态展示了breakfast和lunch如何变成brunch的过程,增强了词汇的可理解性。教师找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挖掘了贴近生活的文化现象,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景。

教师基于语篇解读文化,帮助学生将散落在语篇各个角落的语言文化点串联起来,让文化理解更好地融入语篇教学。有了文化内涵的语篇变得更为丰富、更加立体、更为学生所喜爱。

三、创设探究活动,增强文化评鉴力

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够感知、理解语篇的文化内涵,更要引导学生对所了解的文化现象进行评价与鉴赏。文化评鉴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评价、鉴别语篇所反映的价值取向,汲取精华,逐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道德情感,并形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文化评鉴力培养要以课堂活动为抓手,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异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分析和比较文化,能够评价、鉴别、赏析和汲取文化精华。

1.对比中西差异,恰当评价文化

当语篇文本涉及节日文化时,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中西方节日对比的方式进行拓展,丰富节日文化的内涵。比如,可以拓展节日的日期、节日特色习俗、节日祝福形式等,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并进行恰当的评价。

[案例五]

教师在教授M10 Unit 2 We have Christmas的过程中,通过阅读Sam和Daming 的节日海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日及庆祝方式,了解中西方重要节日庆祝方式的异同。西方人借助圣诞节庆祝耶稣诞生,中国人则通过春节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教学步骤如下:(1)阅读Sam和Daming的节日海报,找两个节日相同的庆祝方式的相似点:歌唱、互赠礼物;(2)老师总结相同的庆祝方式不同的庆祝内容,如都在唱歌,但是唱不同的歌曲,都在家欢聚一堂享用美食,但是不同的节日品尝不同的美食;(3)在闯关游戏环节中对比了两个节日中不同的祝福语、不同的美食、不同的经典歌谣、不同的节日特点,并以问题What do you like best?Why?引发大家思考与评价不同的节日文化。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在了解、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评鉴力,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文化观、价值观。

2.评鉴文化现象,培养文化自信

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深入,我们更需要凸显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中西方文化体验活动同步开展,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案例六]

教师在教授M8 U1He lives in the east of the US这一课时,文本的第一部分通过小诗“East and west,home is the best.North and south,Lets have a rest.”呈现四个方位词。

教师在备课时巧用制定挑战性情感目标的差异教学策略,将一根情感线“East and west,home is the best.”贯穿整节课。教师用“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entence?Can you find a saying in Chinese with the same meaning?”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评价这句谚语,并启发学生思考在中国是否有意义相似的俗语。有的学生评点说:“Wherever you are,home is the best.”还有的学生说:“We must love our home. Because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同学们纷纷点头,他们在评点、比较、鉴别中找到了中西方思维的共同点,很是兴奋。

在阅读文本中,教师深入讲解美国的文化,并通过地图呈现美国城市的方位。在讲到Los Angeles时呈现Disneyland,讲到Washington DC时,介绍美国总统tramp和White House。通过读前、读中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吸取西方文化精华。在阅读后,教师设计了“小导游介绍中国”的活动对比中美城市,并提出问题Are you proud of being a Chinese?最后,全班朗读补充的小诗,以诗歌诵读的形式结束本节课。

Our country is China!

We are Chinese!

We speak Chinese!

We live in China!

We love China!

East and west,home is the best!

North and south,China is the best!

首尾呼应的设计,爱国情感的渲染,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激情澎湃朗读自编小诗的声音,全班同学的民族自豪感激发至高潮。

我们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英语教师,应当仔细研读教材,發现并拓展中华文化的内容;通过对比与评鉴,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增强民族自豪感。语篇包含着大量的语言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情感信息,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立足学生差异,帮助学生感知与理解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分析评鉴语篇中的文化现象。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篇中的语言素材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钟蓓蓓   江苏省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
提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优化策略谈
“开放性”问题设计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依托活动有效导学,打造高效英语语篇课堂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