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0-01-05谢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实训思政

谢微

[摘           要]  移动通信技术是高职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技能。针对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阐述在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中区分理论部分和实验实训部分分别开展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践,以期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积累专业课程思政开展的经验。

[关    键   词]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思政;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004-03

随着5G牌照的发放,2019年成为公认的5G元年,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不仅为我们带来“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网络体验,也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教育等科技的发展,市场对ICT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2019年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5G人才需求猛增,供给却增长滞后。本校高职通信专业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正是面向5G需求的课程,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更加要关注在系列课程中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

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5G是一个高科技的交叉领域,合适的候选人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更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精神。为此,我们从本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展开分析,以思想政治教育统领知识、学理、技术等教育环节,凸显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功能,发挥隐性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相互协同的效应。

一、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特点及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课程涉及的技术更新快

移动通信技术内容广,且技术发展速度快,高校的移动通信技术教材更新往往要比技术发展的速度慢。2019年,5G预商用,5G牌照发放,这都意味着新的技术也在逐渐成熟,而目前教材教学内容更多还是以4G为主,这就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目标相矛盾。要紧跟技术的发展,除了在教材内容上及时更新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对新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从提高学生学习意识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有意识、主动地去吸收新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移动通信最新发展方向和先进技术。

(二)课程专业性强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虽然更偏向于工程应用,但是却需要较多通信理论知识作为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实训操作,其中理论知识是实验实训操作的前提,其涉及的课程基础包括通信原理、微波与天线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无线网络技术等,课程内容包括电磁波传播特性、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实现原理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基础不够扎实而无法理解本课程知识点的困境,特别是遇到一些概念多、原理多、通信流程复杂的情况,如果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较强的探究精神是较难学好的。

面对课程专业性强的特点,除了教学方式上的多样化以外,我们需要融合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毅力和专业自信心。思想方面的教育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具有内在的推动力。

(三)工程实践内容丰富

由于移动通信技术涵盖了丰富的通信理论与工程实践内容,需要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基本掌握通信网络规划和部署的实践能力,熟悉网络数据配置、业务开通及调试的基本操作,初步具有解决通信过程中故障排查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相关用人企业对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安排相应的工程实践内容。本课程在实践内容安排上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课内,通过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开展课内实训教学;课外,通过岗位实训、竞赛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过程更贴近实际工作,更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树立专业的职业精神。

二、高职通信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正确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管理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让我们的措施能够有效实施,达到学生思想水平提高的目的。

高職通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知识基础较差

高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比较差,因此在进入大学以后,遇到专业课程中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往往选择退缩,长此以往,会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导致学业情况每况愈下。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对通信专业相对较难的课程,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优化教学手段,同时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足够的信心。

(二)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主动学习是大学期间学生能够提升自身技能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高职通信专业的学生,从上课的表现来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不强,需要老师在背后推一步前进一步。这种主动学习意识的薄弱阻碍了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也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专业课程老师除了在课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外,更要融入思想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有意识、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三)动手能力较强

相对来说,高职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在专业实训课程中表现尤为突出。那么,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结合实践实训内容开展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又可以充分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组织第二课堂的活动,比如参观相关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参与竞赛活动、创新项目等,都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技能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理论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中,根据相关知识点的时代特征,结合实际的案例介绍,将专业知识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引起学生共鸣,直抵心灵。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积极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职业发展和国家命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另外,要避免将思政内容机械地加入课程中,这样不但起不到思政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准备思政内容时,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在透彻分析本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一般规律,提炼出思政相关的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表1给出了部分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和思政结合的教学设计例子。

四、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如前所述,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具有工程实践内容丰富的特点,除了课程内的实训,还有课程外的岗位实训和竞赛,这些实践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学到移动通信网络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践过程的思想变化会直接影响其实践效果,因此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工匠精神的体现等思政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实践效果的正面反馈。表2是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例子。

总之,通过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要实现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通信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克服自身的性格缺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通过自身的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28-29.

[2]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3]付秀花.“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3).

[4]范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要言传更要身教[N].人民日报,2004-11-02(11).

[5]樊飞燕,樊棠怀,谭文群.移动通信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36):93-94,103.

[6]王志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11).

[7]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8]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

[9]王涵.基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12(24):79-80.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实训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