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山县“十三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效与经验

2020-01-05严霞霞

山西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农田水利十三五

严霞霞

(方山县水利局,山西 方山 033100)

1 基本情况

方山县地处晋西吕梁山中段西翼,属全省35个重点贫困县之一。东邻娄烦、交城,西靠临县,北接兴县、岚县,南连离石。南北长62 km,东西宽46 km,总土地面积1 434.1 km2。

1.1 自然简况

1.1.1 地形地貌

全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关帝山主峰南阳山2 831 m,最低处大武镇武回村河谷仅987 m,相对高差1 844 m。东北部为土石山区,山势雄伟,岩石裸露,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面积1 170.3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1.6%;西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与河谷阶地区,除少量平地外,大部分地域梁峁众多,沟深坡陡,黄土覆盖,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263.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8.4%。

1.1.2 气象条件

据山西省气候中心编制的《山西省地面气候资料(1971—2000)》,全县年均气温7.5℃,极端最高气温35.6℃,极端最低气温-28.6℃;年降水量500.0 mm,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73%,尤以7、8月为多;年蒸发量1 850.2 mm,相当于年降水量的3.7倍;无霜期180 d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10 cm。

1.1.3 河流水文

县域河流以黄河一级支流三川河为主,为北川河的发源地,流域面积1 315.43 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91.7%,年径流总量1.158 1亿m3;其余为黄河一级支流湫水河流域。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资料,1956—2000年系列,全县水资源总量9 532万m3,其中地表水8 309万m3,地下水6 093万m3,两者重复计算量4 870万m3。地表水可利用量4 972万m3,地下水可利用量1 717万m3(岩溶水763万m3,山丘区裂隙孔隙水954万m3)。

1.1.4 土壤植被

全县土壤主要为灰褐土、山地草甸土、棕壤土和草甸土四大类,以灰褐土为主,面积占到84.3%,质地为沙壤—轻壤,比较适宜农作利用。东北部土石山区,植被覆盖率高达70%以上,水源涵养能力强;西南部黄土丘陵与河谷阶地区,植被覆盖率仅40%左右,水源涵养能力较差。

1.2 社会经济情况

全县辖5镇2乡169个行政村,据2015年底统计,总人口14.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占77.5%。耕地面积2.822万hm2,人均耕地0.195 3 hm2。国民生产总值27 47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 847万元,占到57.67%。粮食总产量3 962万kg,人均产粮274 kg,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 882元。农业人口比例大,加之十年九旱,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势在必行。

2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与问题

2.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多年来,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持续开展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共修建水库2座。其中,南阳沟水库属小(一)型,总库容500万m2;横泉水库属中型,总库容8 123万m2。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03处,其中,塘坝1处,堰坝(闸)13处,灌排两用泵站7处,机井35眼,配套建筑物55处,输水渠道198.4 km,输水管道7.5 km。发展灌溉面积2 251.8 hm2,占到总耕地面积7.98%。其中,自流灌溉61处,配套防渗渠道46.88 km,有效灌溉面积1 619.73 hm2;机电灌站7处,配套防渗渠道12.80 km,有效灌溉面积141.93 hm2;机电井35眼,配套防渗渠道17.30 km,有效灌溉面积329.00 hm2。在这些灌溉面积中,有节水灌溉面积180.67 hm2。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自流灌区取水困难

方山县的自流灌区主要分布在北川河畔的大武镇和峪口镇,由于河水流量不稳定,原来修建的取水口较低。2007年横泉水库建成蓄水后,设计的干渠59.73 km未建,造成下游的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渠系完好,但取水口无法进水,从而使农田得不到适时灌溉。

2.2.2 部分工程老化失修

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70~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设施设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与老化现象,特别是渠系建筑物毁坏情况非常严重。由于上级水利部门投资不足,而方山县又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力配套十分有限,受益区农民无力筹措,导致部分水利工程长期带病运行。据调查,约有40%的水利工程面临报废危险。

2.2.3 管理不善难以运行

在已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除峪口镇的2处机井工程拍卖给个人管理效益较好外,其余均属村集体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善问题。水费征收率很低,无力进行养护岁修,导致农田水利工程难以运行。加之工矿企业和居民住宅建设占地,导致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遭受破坏而无法正常运行。

3 “十三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针对方山县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实际,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强力推进。通过水利工程建设与更新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证原有灌溉面积,适度增加灌溉面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与食品,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3.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据统计,2016—2019年,共投资2 942万元,新建水源工程19处,其中自流灌区9处,小型提水泵站3处,井灌区7处;更新改造农田水利工程25处,其中自流灌区15处,小型提水泵站5处,井灌区5处;新建集雨灌溉工程2处,其中旱井500眼,旱池28座,硬化集雨场1.35万m2;目前,这些工程均已全部完工并正常投入使用。2020年,新开工建设水源工程4处,更新改造农田水利工程5处,计划投资475万元。截止9月底,各项主体工程均已完工,配套工程进入扫尾,预计在11月底前可全部竣工,将在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

3.2 效益分析评估

通过上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更新改造,可新增灌溉面积1 083.33 hm2,改善灌溉面积666.67 hm2;年新增供水能力177万m3,年节约灌溉用水量67.95万m3;年均增产粮食242.5万kg,年均增加经济作物产值78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上千元。节水效益与增产增收效益均十分显著,为脱贫摘帽做出了重大贡献。

4 主要做法与经验

4.1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领导

针对方山县以农业为主且属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农田水利工程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贫困农民摆脱长期贫困、稳定增加收入的惠民工程。兴建与改造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一项振兴经济任务,而且是一项脱贫政治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县政府牵头,成立了“十三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领导组,农林水等相关部门均为领导组成员,协调指导这项工作。

4.2 科学规划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把“十三五”农田水利工程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在2015年就开始提前谋划,由水利局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对全县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详细普查调研,弄清了存在的实际问题与脱贫攻紧、发展经济着力点及相关地域,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编制了《方山县“十三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

4.3 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工程所需

完成“十三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任务,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方山县属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得出大量资金。为解决建设资金困扰,采取了申请国家补助一点、省市倾斜调拨一点、地方财政挤措一点、实力企业支持一点、收益农民自筹一点等多种办法,从而保障了工程所需,推动了工程顺利开展。

4.4 搞好建设管理,保证质量进度

为了完成方山县的“十三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建设管理上,参照基本建设项目做法,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县水利局作为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负总责;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业绩突出、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与监理团队;工程监理严格把关,协调施工与发标单位,竭力控制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工程资金结算,严格实行报账制。由于建设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保障了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4.5 抓好运行管理,持续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重点,运行是关键。抓好建成工程的运行管理,是发挥预期效益极为重要的环节。根据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明晰所有权的前提下,放开经营权和使用权。依照各地的成功经验,根据工程规模与性质,采用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分类管理,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管理机制,从而保障了“十三五”农田水利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健康运行。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农田水利十三五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措施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红寺堡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后灌区用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