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节能技术之研究

2020-01-05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10期
关键词:节约型能源消耗供热

余 玲 韩 东 张 燕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师生总人数约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4%,其占据着我国生活消费总能量的7%。由此可见,高校的能源消耗量已超过了社会能源消耗平均值,约为全国人民的四倍。因此,高校应重视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构建出节约型的文明校园。同时,高校需及时更新管理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能源消耗监管工作,并探寻出最佳的节能技术,全面落实高校节能减排这一目标,减少能源消耗的情况,为建设节能型社会作出贡献。

1 高校应用节能技术的意义

当下,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能源节约、能源开发以及能源再利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高校将节能技术应用到节能减排工作中,不但能构建节约型的校园,还可以增强全体人员的节约意识,使大家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另外,目前高校电力使用主要是锅炉、水泵以及照明用电;水能源主要是污水处理以及生活用水等,高校结合这几个方面,应用相应的节能技术,能使节能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1]。

2 高校能源的使用现状

2.1 能源消耗具有一定规律

部分高校为学生提供供暖,在采暖期需会消耗一定的能源,而不同月份的用能特点也是不相同的,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初寒期(10 月~12 月)和末寒期(二月~四月)是能源消耗高峰期;严寒期(一月~二月)则为能源使用低谷期。在进行采暖时,各个时间段的用能特点也是不相同的,就拿宿舍楼和教学楼来说,法定节假日以及非教学运行等阶段,其主要用能建筑为宿舍楼;而周一到周五的教学时间,其主要耗能建筑为教学楼[2]。

2.2 热能消耗占据较大比例

热能消耗占据着校园综合能源消耗的较大比例,约为60%~70%。

2.3 水力失调现象频繁出现

部分高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网散热损失较大,从而频繁的出现水力失调等现象,其管网热损失占据着供热系统总损失的35%~50%。

2.4 节能技术尚未全面普及

由于各个高校的地域条件以及经济水平,都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导致部分高校还未重视节能减排这一工作,其节能技术也尚未普及,当初步进行节能工作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导致节能技术不能有效应用[3]。

3 高校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创立能源消耗检测中心

高校应建设能耗监测平台,从而更好的对校园用电量、用水量和用热量实时进行监测。另外,还需构建完善的到热用户的集中控制监控系统,使其可以具备以下几个功能:①集中监控功能:能够实时监测与调控够热生产的整个过程。②热量计量功能:可以精准的对末端用热量进行统计以及调控。③预警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供热运行趋势进行安全预测以及运行安全报警工作。④量化管理功能:可以根据生产总过程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全面实施数字化管理工作。另外,能源消耗检测中心的建设,能够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耗统计手段,将传统手工抄表转化为远程集抄,使用全新的智能化调控装置,更加精准的以及科学的进行能耗管理,从而更好的转变校园能源消耗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4]。

3.2 采用分时分区供热技术

所谓分时分区供热技术,是指施工人员在公共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安装节能减排供热器,并结合每个公共建筑的使用时间设置出不同阶段不同室内温度的节能控制模式,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夜间以及节假日的出现能源浪费现象,实现智能系统按需供热这一目标[5]。例如,高校公共建筑在无人使用的期间,值班人员需及时的关闭阀门,使值班气温维持在六到8℃左右。同时,值班人员需在教师上班前就打开阀门,以此保障教职工上班时室内温度能够达到18℃,满足国家所要求的标准。另外,由于采暖时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分时分区供热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加强分时分区温控技术的实施。

3.3 大力宣传气候补偿技术

高校的换热设备以及室内散热器等,都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但是,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其室内温度通常高于设计温度,若施工人员不能结合室外温差变化,及时的调整换热设备,必然会使实际供热量超出用户所要求的温度,最终造成能源浪费的现象。而气候补偿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其供热系统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发生改变,使得其实际供热量与室外的温度较为符合,最终达到按需供热这一良好目标[6]。

3.4 推广烟气冷凝回收技术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其排烟温度超出了环境温度,使得温度过高的烟气在进行排放时,严重损失了大量的热量。而高校使用烟气冷凝回收技术,可以通过设置将烟气余热重新回收到装置中,并将其进行再利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降低了排烟温度,还大幅度的提高了锅炉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5 实施太阳能源热泵技术

学校的生活用水多数用于在开水房、校园餐厅、以及公共浴室,而部分高校所处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初步实施太阳能源热泵技术,以此来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具体措施可以分为以下两点:(1)在公共浴室开放阶段(据调查表明,部分学生最喜欢的洗漱时间约为下午,而这时间段基本是学生的晚餐时间,同时也是学校餐厅厨房用水时间),高校可以使用热泵技术,回收利用浴室中的废水以及余热,并将太阳能制取热水技术有机结合。(2)高校可以考虑使用太阳能技术、锅炉房供热技术以及热泵技术等多能源联合供热模式,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能源使用最优化,构建出节约型校园,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更为优质的校园生活,增强全体师生的节能意识,全面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这一要求。

3.6 有效加强管网改造工作

高校在应用节能技术时,需深入挖掘出集中监控系统的优势所在,使供热工作更好地进行。高校可以利用自力式流量调节阀或者是电动调节阀进行安装,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热失调现象的出现。同时,高校应重视管网失水现象的发生,安排工作人员定期的检查以及维护相关设备,进而减少不必要损失。高校应加强管网改造工作,选择技术过关的施工人员进行改造,在施工过程中,需使用聚氨酯等高性能高质量的材料进行保温,并按照要求规范的进行施工,最大程度上降低管道散热损失,将节能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佳。

综上所述,节约能源不但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应重视节能技术的应用,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建设节约型的校园。同时,高校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节能技术的引入工作,完善本校的节能设备,学习全新的节能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节能减排这一工作中,将校园构建成节约型环保型,成为节能工作中的良好典范。另外,高校需构建健全的管理机制,建立能源使用条约以及奖励机制,让全校师生加入到节能减排工作中,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节约型能源消耗供热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湖南省地方标准《日用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的编制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上榜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
浅谈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探索
车辆动力系统能源消耗的VTool计算方法
汽车组装中能源消耗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全国自治区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