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探讨

2020-01-04刘玉平

影像技术 2020年6期

刘玉平

摘要:目的:探讨MR和CT检查运用在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MR:T2WI以高信号为主,T1WI以等信号为主;②CT: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要表现,且在平扫中,可见等密度,分布均匀。结论:临床上运用MR和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MR;CT;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胸腹部

中图分类号:R445.2;R445.3;R733.4文献标识码: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0.06.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R and CT examination in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in chest and abdome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20, 80 patients with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in chest and abdomen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ll of them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MR, and their imaging finding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pathology. Results: ①MR: T2WI is dominated by high signal, and T1WI is dominated by equal signal; ②CT: The transparent blood vessel type w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and in the plain sweep, the isodensity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could be see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use of MR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in chest and abdomen is of high value.

Key Words: MR; CT;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Chest and Abdomen

巨大淋巴結增生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病变,大部分为良性,在腹膜后或纵膈区域比较常见,其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特点,与其他肿瘤区别难度较大,术前诊断准确率不高。当前在对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进行诊断时,通常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包括MR、CT等,并且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因此,本文对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运用CT和MR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56岁,平均(38.7±12.5)岁,其中30例为女性、50例为男性,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②不愿参与研究者;③临床资料缺失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1.2.1 CT检查

选择Hispeed Advanced 64排CT扫描仪,设置参数,间隔和层厚各10mm,包括增强扫描和平扫,从主动脉开始,直到隔面。选择欧乃派克或优维显为对比剂,总量为80-100ml,控制好流率,一般为2-2.5ml/s,延迟45s后扫描。

1.2.2 MR检查

选择GE Singa 1.5T超导型扫描仪,取横断位,检查前8-12h,叮嘱患者保持禁食状态,扫描前15min,给予患者1000-1500ml温水口服,使胃肠道保持充盈状态,并且对患者呼吸进行训练,确保扫描的顺利进行。同时,运用SE序列,包括T1WI(TE=20-30ms,TR=400ms)和T2WI(TE=90-120ms,TR=2000ms)。在进行增强扫描时,运用FMPSPGR序列,将20ml马根维显注入患者肘静脉后扫描,通常重复扫描3次,第3次扫描延迟一段时间,一般为3min。

1.3 观察指标

对肿块的分布、大小以及形态进行观察,并且记录MR和CT扫描征象。

2 结果

2.1 肿块的大小、形态以及分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腹内肿块分布:多发性12例,位于后腹膜6例,右侧肾上腺区域10例;胸内肿块分布:多发性6例,左侧主、肺动脉窗2例,右侧奇静脉隐窝8例,右侧气管旁8例,左侧肺门12例,右侧肺门14例。同时,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肿块边缘光滑,表现为单发孤立的卵圆形或圆形,与周围结构的边界清晰,并且局限性肿块的直径>3.0cm,而多发性肿块的直径则为1.0-4.0cm。

2.2 MR和CT表现

在CT检查中,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要表现,平扫为等密度,相对均匀,并且钙化肿块形态可见枯枝状或不规则团块状。而在MR检查中,肿块在SE序列T1WI上呈现出等信号,而在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要表现,并且在T1WI和T2WI中,一些患者病灶周围出现走行迂曲的流空小血管。

3 讨论

3.1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诊断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疾病,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慢性抗原刺激、病毒感染以及药物等诸多因素有关[1]。通常情况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在病理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其中前者比较常见,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90%左右,并且以单发性为主,而浆细胞型则主要为多发性。临床上在对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进行诊断时,影像学检查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肿块性质。因为单发性透明血管型发病早期强化明显,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相比较周围大血管而言,其密度比较接近[2]。在CT检查中,可见多发或单发的类圆形、卵圆形肿块影,病变边缘光整,具有清楚的界限,密度比较均匀,且边缘锐利清晰。单发性浆细胞型由于血管成分较少,相比较透明血管型,其没有明显强化,以中度或轻度强化为主,所以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同时,若没有出现扭曲扩张的滋养血管,不管是透明血管型,还是浆细胞型,其诊断难度较大,无法准确定性。因为多发性浆细胞型通常会使患者出现肺内间质性改变,并且小支气管中还会表现出淀粉样变,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有关,并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还会出现非特异性表现,如肿瘤样天泡疮、重症肌无力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次研究发现,在SE序列上,肿块的T2WI为高信号,而T1WI为等信号,其表现特征比较典型,容易判断。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钙化也是一种特征,以细砂粒状、枯枝状以及团块状为主要表现。一些可见周围组织堆挤征象,邻近血管具有规则的形态,走形自然,没有出现明显侵犯,并且在胸腹腔内,没有发现明显腹水。有研究发现,钙化的发生与肿块内血管组织退变有关,所以枯枝样钙化表现为血管样铸形,具有明显的特征性[3]。

3.2 鉴别诊断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相比较异位化学感受器瘤而言,巨大淋巴結增生症的腹部和胸部CT、MR表现区分难度较大,都表现为扭曲扩张的血管[4]。同时,巨大淋巴结增生症顺着淋巴链生长,而异位化学感受器瘤则与主动脉有关;②与平滑肌瘤比较,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表现为囊变、坏死特征;③与副神经肿瘤比较,在CT平扫中,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呈现出等密度,且分布均匀[5]。

由此可见,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MR和CT表现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通过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 1 ]王卫东.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15):193-195.

[ 2 ]伊军.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的临床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130.

[ 3 ]蒋亚平,周康荣,徐松涛.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1):831-834.

[ 4 ]何海燕,吕学东,马航等.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引导肺门纵膈淋巴结穿刺活检中的临床杂志[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7):1208-1211.

[ 5 ]邹玉坚,郑晓林,陈聛,肖利华,袁灼彬,梁满球.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