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教学的策略

2020-01-04何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促进发展深度教学

何娇

【摘要】深度教学从本质入手,发现规律,体会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回归学生对知识本源的学习,适当设置疑问,帮助学生顺利“爬坡”,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站在知识生长的起点上、源头处,本文从深度研究学生、深度研究教材、深度教学反思三个层次,探讨如何将深度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深度教学;知识本质;促进发展

课堂教学的浅层化问题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化要求呼唤课堂教学向深度教学转化.深度教学要求: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课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思维能力.

一、深度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衡量教学效果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通过学习得到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采用课前导学前测、学前调查、作业分析等方法,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教学.

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温度”地教学.

出示问题:想办法表示北京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师:同学们都看过天气预报,主持人是怎么介绍一个地方的气温的呢?如某天北京的最高气温是零上5 ℃,最低气温是零下2 ℃,你们会怎么样表示出来呢?

生:-2 ℃~5 ℃.

师: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

同学们你争我抢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可以用符号,有的说可以画图,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果需要一种统一的表示方式,用哪一种比较好?可见,搞清楚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寻找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學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在知识的把握程度上不同,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不尽相同.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知识点比较多,倘若教学设计不好的话,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深度教学时,要以书本为核心,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时了解和评估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以简洁的语言、易懂的思维,将课程重点列出条目,方便学生记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什么要对数学课堂进行归纳总结?这是因为数学知识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构成的,层层叠加,环环相扣.有次课尾笔者给学生留了一个思考题:“有这样一个数,如果3个3个地数下去还余2,5个5个地数下去还余3,7个7个地数下去还余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呢?大家现在回答不上来没关系,课下好好想一想.”这是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小时候碰到的一个问题,他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这与他的天赋和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正负数”时,有一个教学片段如下.师:“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正负数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并做引导:“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正负数,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信息(课件):今日福州最低气温零下3 ℃记作( )℃,最高气温零上6 ℃记作( )℃.萱萱的爸爸10月份收入3000元,记作( )元,支出1600元,记作( )元.这些信息你们也能用正负数来表示吗?把它写在练习本上.”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正负数表示的量都具有相反意义,并让学生交流有关正负数的信息.师:“那你们能说出一组像这样的信息吗?同桌两人,一人说信息,一人用正负数表示.各小组的桌上是不是有很多卡片,请同学们先小声地读一读,再想一想能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动手分一分.你们还能说出几个正数和几个负数来吗?”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讨论和研究,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法,通过提问,从学生日常见到的事物出发,逐步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动脑筋思考问题,很想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若教师能够顺着学生思考的问题去拓展教材,会给数学课堂带来更多的课程资源.

二、深度研究教材,教学设计要有广度与深度

深度课堂不代表难度课堂,深度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超越,深度课堂是有活力的、有交流的、有讨论的、有灵魂的课堂.小学生对一些常见的数学现象有了基本的认知,碰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总想弄明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和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启迪学生更加留心身边的数学,使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却不具有长期性,这就需要教师来维护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之外,还要用自身热爱数学的精神和态度来感染学生.

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能识别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学生已学、会画、会辨别的基础上,教学设计可以有适当的广度,如用字母来表示,将线段进一步抽象成一个或两个字母.

小学生储备了一定量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来更加细致深入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解某课内容时,不妨提前了解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学生已经了解或掌握的知识,逐步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相交与垂直”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引导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剪刀、时针与分针、房屋的圆柱与横梁等,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征?板书相交与垂直.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相交和垂直的.进而引入新课:相交与垂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相交与垂直的知识.

再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位置,引出行和列的概念,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探索确定位置方法的基础上教学设计可以有适当的广度,试着让学生在抽象图形中找到有序数对.在这个学习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由過去的“传授者”变为“引路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发散式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材,教学设计要有广度和深度.

三、深度教学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构建反思性课堂,而不是表演性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时反思:是不是针对学生实际进行了教学方法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下一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不断的反思与调整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效率.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和学这两方面组成的,两方面的作用都不可或缺.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在于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与学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反馈,依照学生在教学中表达出来的细微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情境图和例6的问题,通过认真的比较,让学生得出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放手让学生应用乘法结合律自主计算练习七,并尝试对过程进行总结梳理,有效地突破难点.这样通过引导教学,掌握新知,使学生融入主动学习的氛围当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实际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实验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巧妙地提出疑问,有目的地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会筛选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填鸭式”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数学素养的塑造者,要充分把握深度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规律,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本,多层次、多形式进行深度教学,在有效增强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将能力提升和素养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小学数学课堂打造成学生学习知识的课堂、提升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17-23.

[2]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12-17.

[3]黄利顺.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3(8):149.

[4]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促进发展深度教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开展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总结推广“隆化模式” 积极深化林场改革
校园剧社与校园戏剧的发展关系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深度教学:课堂转型的又一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