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1-04仇加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初中化学方法

仇加华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殿堂的启蒙与基础课程。教师要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方法,把化学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不仅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把课堂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化学教学理念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培养模式做一些有效性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08

化学涉及到很多生活元素和日常现象,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方法进行总结,更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与灵气,加强自身对化学的理解和重视。教师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让学生重视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习认知规律来组织日常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注重化学教学元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同时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何况化学是一门结合生活本质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物质的能力和技巧,加深对当代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感悟,感受到化学的无限魅力。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方法和策略,在课堂中引入特殊的教学元素,才能通过因势利导的方法来创造思维情境,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用心感受的化学教学课堂,真正唤起学生的深厚兴趣,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获得内在的能动力。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目的即为锻炼学生而做出的教学实质活动,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等各方面的能力,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今后遇到任何类型的题目都能从实质性的角度出发,发动学生的实用技巧和运用能力。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知识,爱上化学,鼓励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化学现象的本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化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意识

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对许多复杂的理论还掌握得不够到位,有的学生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用心钻研和学习,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稍微薄弱,当学到化学用语、使用到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和理解负担,经常会感到抽象难懂,甚至对化学课堂感到柘燥乏味。我们教师要看到这种本质现象,通过有效的课堂模式来转变这种教学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自我引导过程,使原有的短暂兴趣固化为稳定持久的兴趣。

发散性思维是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教学术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言表达和化学学习选材思维的重要一步,从初中化学的学习理念出发,给学生制定出一系列的化学教学方案和模式。特别是化学实验过程中,要以一个问题或一个观点为中心,带领学生深挖细找,反复揣摩和推敲,在头脑中进行广泛发散。很多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开始時可以在生活中联想到化学知识,方便教师的“选优”化学题材,打造出准确而有个性化的教学课堂,让初中生认识到学好化学需要重视对日常生活的理解,看到物质的本质现象和发生规律,对日常的化学物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真正爱上化学。

三、引入化学教学实例,保证课堂的发散性内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教师必须依据两个方向进行扩散教学,即结构扩散和形态扩散。结构扩散是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在构造课堂形式时注重对日常生活元素的汲取和探究,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尽可能多列举具有“立方体”结构的东西或者化学用品,“NaCl”晶体、“CaCO3”沉淀、“FeCl3”等,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常见化学药品和试剂的结构性质,养成发散性思维。还要尽可能多地列举具有“旋钮式”结构的物体,比如DNA螺旋式结构等,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加深对课堂的印象。

另一种教学形态就是形态扩散,这是以各种事物的形状、形式、颜色、品相、味道、明暗等为扩散点,以便帮助学生适应多种关系、多种角度的物质推断题,把思维扩散的学习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可能性。例如,盐酸HCl可以和多种物质反应,最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此外盐酸HCl还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方程式为Fe+ 2HCl =FeCl2+ H2↑,还能与特殊的物质反应形成沉淀HCl+AgNO3=HNO3+AgCl↓,这些都是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给学生认真讲解,让他们明白反应的实质和现象,真正提高自身的思维发散性能力。

总而言之,化学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本质现象,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理解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化学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入化学教学实例,才能全方面地保证课堂的发散性内容,落实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满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07.

[2]孟宪香.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8.

[3]张同庆,李艳红.中学化学教学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4.

[4]端木丹丹.浅谈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国际高中化学校本教材专题研究课堂教学案例[J].新课程(中学),20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唐刘学校225723)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初中化学方法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