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市早春瓠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01-04许小江

长江蔬菜 2019年21期
关键词:瓜条雌花绍兴市

许小江

导读:浙江绍兴市早春瓠瓜一般3月底开始上市,因正值叶菜断档期,且味道鲜美,故价格较高、生产效益好,深受农户喜爱,为早春大棚蔬菜生产首选品种。推荐并介绍当地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浙蒲6号和越蒲1号的特征特性。

绍兴市早春瓠瓜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般3月底开始上市供应,此时正处于叶菜断档期,瓠瓜因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容量大,价格较高,生产效益好,是当地农户早春大棚蔬菜生产的首选品种。目前绍兴早春瓠瓜年生产面积达0.1万hm2左右,一般667m2产值1.0万~1.5万元,高的可达2.0万元。

1 生产发展概况

1.1 栽培技术的发展

瓠瓜雌花以侧蔓生长为主,因此,早期,生产上采用侧蔓结瓜,一般4~5叶主蔓摘心,子蔓或孙蔓用雄花授粉1~2朵后摘心,选择商品性好的1个幼果留作商品瓜培育。采用该栽培技术,商品瓜上市时间长,可持续采收,但阴雨天不易坐果,且费工费时,不适宜规模化生产。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植物生长激素的开发,乙烯利和氯吡脲(早瓜灵)开始投入生产,并逐渐在绍兴市瓠瓜生产上应用。喷施乙烯利后,瓠瓜主蔓会连续发生雌花,集中在2~3天内开放;用氯吡脲(早瓜灵)浸雌蕊,果实迅速膨大,不易化瓜,可集中采收,减少授粉和采收时间,省工省时,能提高产量和效益,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农户开始扩大瓠瓜生产规模。但若苗期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喷施乙烯利效果较差,另外,早瓜灵浓度控制不当,瓠瓜易出现苦味。

当前,菜地熟化,病害加重,植株根部病害严重,嫁接苗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通过嫁接,能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确保稳产和高产,产量可达5000kg/667m2左右。但普遍反映品质不如自根苗好。

1.2 品种应用

最初的生产用种均为地方品种,如绍兴长瓜、杭州长瓜、安吉地蒲等,瓜条长度50cm以上,细长型,果皮浅绿色,常规种,由农户自己留种。随着生产应用年限的增加,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21世纪初,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绍兴市农业科学院开始开展杂交育种,选育出浙蒲系列和越蒲系列杂交组合,广泛应用于绍兴市的瓠瓜早春生产,提高了瓠瓜产量和抗病、抗逆能力,瓜条长度由50cm以上缩短到现在的35cm左右,深受农户好评,成为当前绍兴市早春瓠瓜的主推品种。

2 主要生产技术

2.1 施足基肥

种植前,每667m2撒施腐熟有机肥1500kg、三元复合肥(15-15-15)50kg、硫酸钾镁肥20kg,深翻耕匀。

2.2 合理整地

瓠瓜叶片较小,为提高生产效益,采用高密度种植。根据大棚宽度来确定作畦数量,6m大棚作畦3个,8m大棚作畦4个,覆盖地膜。

2.3 培育壮苗

①适期播种 瓠瓜耐寒性弱于南瓜,比南瓜推迟1个月左右育苗。一般在12月上中旬至翌年1月播种。

②浸种催芽 瓠瓜种子外壳坚硬,要求浸种时间适当延长。种子在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h左右,然后用温水淘冼1~2遍,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用温热湿毛巾包裹好,放入塑料袋内,置于25℃左右环境催芽,一般3天左右即可出芽。

③温室育苗 育苗在大棚内或设施温室内进行,选择晴天10:00后播种。将基质与水拌匀,水分控制在60%~70%(做到手捏紧刚好有水珠滴下)。然后均匀放入32孔穴盘中,用手指压实填满。

用短竹竿在每个穴盘孔中央插1个小孔,然后将种子芽向下放入孔中,每穴1粒,覆1层浅薄基质,洒上水后,盖上白色新地膜,外加小拱棚和中棚。

2.4 苗期温湿度管理

一般6~7天,当有70%~80%的幼苗顶土后,移除地膜,让种子顶土出苗。根据气候变化,晴天中午进行通风,降温排湿,防止幼苗徒长。

同时,根据苗床干燥程度,及时浇水。一般要求选择晴天10:00左右,用棚内贮存的水洒一遍。

嫁接育苗,可提早至11月播种,砧木南瓜比瓠瓜提早2~3天播种。1周后,砧木1叶1心,瓠瓜子叶展开后即可嫁接。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和工作效率,一般采用工厂化育苗,农户直接从育苗工厂订苗,2~3叶期供苗。

2.5 移栽

①适期移栽 一般幼苗长至2~3叶,苗龄30~35天,选择晴天移栽定植。

②合理密植 株距为0.4~0.5m,行距1.5~2.0m,6m大棚种4行,中间1畦种2行,两边各种1行;8m大棚种6行,中间2畦各种2行,两边各种1行。密度为1500株/667m2左右。

③防冻保温 弓棚搭架栽培,大棚内套2个中棚和小拱棚,实行四棚一膜栽培管理。

2.6 田间管理

①控制湿度 苗期适当灌水,伸蔓期严格控制水分,一般不灌水,坐果后保持土壤湿润。

②通风降温降湿 苗期及伸蔓期,选择晴天中午,揭膜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病害发生,促进雌花开放和坐果。

温度较高时,要及时拆除中棚,大棚两侧进行通风,防止高温灼伤植株。

③喷施乙烯利等植物生长激素 在幼苗6~7叶时,选择晴天喷施1次150mg/L左右的40%乙烯利水剂(嫁接苗要求浓度适当提高),即普通喷雾器(容量15L)中加满水后,放入乙烯利10~12mL(嫁接苗为15mL左右),促进主茎集中发生雌花。

④整枝保果 喷施乙烯利后,第一批瓜主枝雌花集中发生,待雌花开放后,及时授粉。一般要求1株留瓜3个,嫁接苗可留瓜4~5个。

喷施乙烯利,植株此阶段没有雄花,需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在傍晚16:00至翌日6:00~7:00,从别处采摘雄花授粉,一般1朵雄花可授粉3~5朵雌花。为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可采用激素辅助授粉,1支2mL的5%氯吡脲(早瓜灵)水剂加0.5~0.75kg清水,10:00浸开放的雌蕊1遍。随着温度的升高可适当降低浓度。

第一批采收完成后,留2个侧枝,雌花开放后,及时授粉,授粉方法与第一批相同。每条侧枝选留优质商品瓜1个,并且及时摘心。以后重复进行,直至生产结束。

每批瓜采收完成,及时摘除老叶、黄叶和病叶,减少病害发生。

⑤肥水管理 采收盛期及时追肥,每隔5~7天667m2施高钾复合肥8.0~10.0kg、尿素5.0kg。保持土壤湿润,根据气候及田间湿度,及时灌水。

2.7 及时采收商品瓜

第一批瓜,一般授粉后10~15天,果实色泽变亮时,及时采摘,以免影响商品性和品质。之后批次的瓜,一般10天左右即可采摘。采摘时要小心轻放,防止损伤表皮,影响外观。

3 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3.1 存在问题

①土传病为害严重 与其他地区一样,由于耕地紧张,土壤无法水旱轮作或休耕,连年种植瓜菜,导致土地熟化,病害加重,根部土传病为害严重,出现有的地块苗期生长好,采收期或中后期大量枯死,有的地块已无法种植自根苗瓠瓜。

②现有品种与生产、消费需求有差距 当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要求瓜条短、能一次性就消耗完的产品,而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瓜条长度和消费者的要求差距较大,无法满足1个炒1盘的需求。

从外省引进的短棒瓠瓜,尽管瓜条较短,但产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户对产量和效益的需求。

3.2 发展方向

①开展嫁接育苗 采用嫁接育苗,可提高瓠瓜的抗病能力和产量。考虑到设施问题,一般采用工厂化嫁接育苗,统一供苗。

浙蒲6号

越蒲1号

但育苗工厂不要集中同一时间育苗供苗,应分批次供苗,否则会造成产品大量集中上市,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以及农户的效益。

②推广优质抗病品种 推广和应用长度为20~30cm、品质优、坐果能力强、产量高的品种,以满足居民高品质、1个炒1盘和农户对产量及效益的追求。

4 目前主要栽培品种

4.1 浙蒲6号

该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选育而成,早春设施栽培产量为4500kg/667m2左右,早熟,长势中等,叶片较小,侧蔓结瓜,侧蔓第1节即可发生雌花,雌花开放至商品瓜采收8~12天;坐果性好,乙烯利处理后单株一次性可结瓜3~4个;瓜条长棒形,上下粗细均匀,脐部钝圆,瓜条平均长度35cm左右,横径5cm左右,果皮深绿色,单果质量0.5kg左右;肉质致密,质嫩味微甜,耐低温弱光性较强。

4.2 越蒲1号

该品种由绍兴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早春设施栽培产量为3500kg/667m2左右,植株长势旺盛,侧蔓第2~3节发生雌花,秋季雌花发生节位略高,从授粉到商品瓜采收12~14天。瓜条棒形,粗细比较均匀,脐部较平,果肩微凸,瓜条长25~35cm,直径5~7cm,瓜皮茸毛密,果皮淡绿色,色泽亮,单瓜质量0.35~0.50kg,肉质致密,口感佳。

猜你喜欢

瓜条雌花绍兴市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西葫芦脯的加工工艺
五香冬瓜加工方法
大棚西瓜人工授粉技术
冬防西葫芦短粗瓜
帮花授粉
西瓜皮综合利用经济效益高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