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治理研究

2020-01-03孙红梅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高职学生

孙红梅

摘要:高职学生因其年龄与.。智特点,较其他学段其他类型学生更易发生校园欺凌问题。要在厘清校园欺凌的现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枝、家长、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三位一体建立健全高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机制,保护好离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校园欺凌;预防治理

一、高职学生校园戢凌问题的现状

所谓校园欺凌,我国学术界的一般定义主要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同,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精神损害或财产损失等的事件[1]”。此处我们主要研究高职学生的校园欺凌问题。从时间和空间上讲,主要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发生在校内外或校附近的;从实施方式上讲,主要为言语欺凌、肢体欺凌与、关系欺凌与网络欺凌等。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职类学生校园欺凌问题还是存在的,欺凌者通过欺凌弱者得到金钱与物质、或者精神上畸形快感;被欺凌者——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被欺凌者,通常出于自尊心、害怕被再次欺凌等原因,不敢发声。这便是校园欺凌隐蔽性、反复性特征产生的原因。

二、高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高职学生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三个主体。这两个方面即为校园欺凌产生原因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我们要分析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这两个主被动主体,客观方面我们主要分析现实环境,即父母关系、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

1 主观方面

2 从年龄特征上看,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上比较冲动,在解决冲突时,更加倾向于选择简单暴力的解决方式。而且,通常情况下,一部分被欺凌者的身上往往存在一些弱势特质“吸引”欺凌者实施攻击[2],被欺凌者出于简单的自我考虑而表现出的懦弱,减少了欺凌者对于欺凌后果的担心,加剧了欺凌者欺凌行为的频次与厉害程度。这就造成了,这个阶段的学生,一方面发生校园欺凌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隐藏性、反复性更强。从性格特征方面讲,该阶段学生处于由未成年向成年的青少年阶段,性格较为简单直接,在说话、行为方面较少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且固执难以走出小问题的困惑,因而容易产生隔阂问题,发酵形成大问题。

3 客观方面

发生校园问题的客观原因我们主要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现实出发,主要分析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三方面。学校环境方面,高职学校在教育上更加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而部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培训。家庭环境方面,我们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行为模式与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良好的家庭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送到学校就归学校管了,忽视了对于子女的日常照顾。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更易受到身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需要父母精神上的涵养。社会环境方面,一方面,高职学校在社会环境中位置相对尴尬,高职学校质量参差,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不一,对于学生自身定位产生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于校园欺凌的预防与治理机制不够健全,青少年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够单纯净化,这是一个亟须改变的现状。

三、高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机制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我们高职学校,都应该牢牢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目标,预防和治理好校圃欺凌这个不和谐因素,实现高职学校职业培养与素质培育双重目标。

1 以高职学校为主导,健全学校预防机制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高职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学校要主动承担起主导责任,以教师、课程、校园文化为主体,建立健全学校预防机制。教师自身要加强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有问题征显学生的指导与干预。特别是辅导员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多方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做好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和治理。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人文素养基本课程,同时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在日常课程中渗透反校园欺凌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要注重反校园欺凌教育,可以与律所等社会机构联系,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要为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付出相应的责任,也让学生了解,如果被欺凌,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安全和权益。最后,根据《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并完善预防处理校园欺凌的措施,加强人防、物防,严肃处理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责任人[3]。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如宿管、安保等,也要承擔起自身的责任,防校园欺凌于未然。

2 以学生家长为引导,健全学生心理健康

父母是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最大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学校、教师要实现全方位、全过程与全员化的“三全”育人,则更要加强家校联合,从家长方面了解学生的动态表现,以专业角度告诉家长应该如何关心学生。同时,家长自身也注重陪伴教育,摒弃学生送到学校,教育就只靠学校的错误观念,与学校共同努力,陪伴教育好学生。

3 以社会环境为熏陶,健全法制预防机制

高职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处于从以家庭为单位向以社会为单位的过渡期,判断力与处理能力不足,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要抓住这个要害,变短板为利器,以社会环境为熏陶,建立健全法制预防治理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法制机制,重视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更加关注反校园欺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反校园欺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做到违法必究。另一方面,互联网反欺凌也是社会需要努力的一部分,良好的互联阿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养成,相关部门要净化网络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校园欺凌是一个需要被关注、被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教育责任也不仅仅在各级各类学校。高职学生的校园欺凌问题,更需要被关注和解决。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校、父母,或者是整个社会环境,都需要充分给予这个校园问题,抑或说是社会问题以关注,共同努力解决,才能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目标,更好的培养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牵建鹏,张树华,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预防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20 ( 09上):39

[2]孙时连施泽艺,校园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53

[3]王倩,浅谈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J]商场现代化,2017, 13:144 - 145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高职学生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