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0-01-03马俊原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就业观影响因素大学生

马俊原

摘 要: 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准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希望通过考研增加就业机会,欢迎和追捧“国字号”单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情况。学生和外部环境从两个角度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积极调整就业观念,适应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影响因素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应该化挑战为机遇。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后疫情时期就业质量,笔者进行了一次线上调查活动,时间是2020年6月16日—6月18日,对象是本学院所有大三年级学生,采用钉钉智能填表的形式对就业意向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问卷参考同级别高校就业意向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基本事实性问题,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有一定的保障。发出调查问卷380份,收回380份,有效问卷377份。

一、整体就业观初探

(一)考研热情度高,性别差异明显。

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之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普遍希望避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采取“缓着陆”的方式就业。因此,在本次有效调查统计中,超半数的人准备参加今年的研究生考试,考研热情度非常高。有85人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打算考公务员或事业编的学生有38人,约占10%,仍有46名同学不确定目前的发展方向(见图1)。男生281人中有116人选择考研,占41.28%,女生96人中有76人选择考研,约占79.17%,女生考研的热情较高。

(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在人文、环境等多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导致我国内陆与沿海、东部与西部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图2所示,山东籍学生316人中有164人计划考研,占52%,72人有就业意向,33人准备考公考编,13人有自主创业的打算,另有34人还未想好去向。

非山东籍学生61人中28人有考研意向,约占45.9%,13人有就业意向,5人想考公考编,3人打算自主创业,12人还未想好个人发展意向。目前非山东籍学生不确定发展方向的占比较大,可能是考虑是否继续留在山东而造成的。

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非山东籍的61人中,只有17人考虑留在本地就业,绝大多数想回到家乡。山东省内的316名学生中有130人,约41.1%就业地点选择本地。“慢就业”现象在非山东籍毕业生中占比同样较大,本次调查中有46名同学,约占13%,仍未有明确的计划打算。

(三)“国字号”单位依然是就业首选。

在本次调查中,有261名学生希望在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任职,想要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山东省内的学生群体中,有70.1%的学生希望任职于“国字号”单位(见图3)。有17%的学生希望在民营企业发挥自己的才能,有51人打算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主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65个就业方向是民营企业的学生中,有13人目前还没做好具体打算,占20%。261名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的学生中,仅有22人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计划。

再从性别角度分析,96名女生中有80名就业第一选择是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约占83%;而181名男生中有64%希望在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男生比例稍微低于女生。

(四)对工作的期望度高,但较难达到与之对应的期望值。

本次调查对期望月薪做了四个层次等级,分别是3000—5000元、5001—8000元、8001—12000元、12000—20000元,有46.9%的学生认为月薪在5000—8000元,26.2%的学生的期望月薪在8001—12000元。根据齐鲁人才网发布的《2019年山东应届大学毕业生秋招报告》显示,山东应届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325元,由此可见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度普遍偏高,很容易在初次就业时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就业遇阻,丧失信心。

(五)就业信息渠道多元。

由本次调查可以发现,现在学生们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变得非常多样化,“线上方式”逐渐成为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大部分学生通过招聘网站、就业网等获取就业信息。当代大学生还通过专业招聘类公众号、校内求职公众号和招聘公司公众号获取就业信息,以及后期整理和提交相关的就业信息。在本次调查中,有50名同学首先选择导师推荐就业,这些学生對专业的认可度较高。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最大的两个阻碍是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及学历层次限制。有43.5%的学生认为缺乏实践经验,20.4%的学生认为学历层次受限。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受客观环境影响,就业压力增大。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目前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提升,2020年又受到客观环境影响,部分行业受到冲击,招聘人数和规模相比以往有所下降,因此考研成了应届生较好的一个选择。加之2020年部分高校研究生扩招,很多学生有了考研的想法。一来可以提高学历及能力水平,打破就业市场上学历层次限制;二来可以适当避开后疫情时期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学生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研判不足。

调查表明,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是低于自我定位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学院或班级这个小集体中生活,没有能够完全接触外界社会,掌握的信息差异性造成了对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误判。并且随着自媒体的迅猛成长,大学生通过非官方渠道大量接触到一些片面的信息,例如“网红经济”“微商”等,对其个人价值观有一定的误导,容易产生惰性情绪和膨胀心理,影响自身发展。网络直播现象让一些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三)缺乏对自身清楚的认知。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作为准毕业生,在这个阶段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就业方向要有非常清楚的规划。如果打算就业,就要明晰自身的能力特点,明晰意向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惧怕差距,就能将差距转化为追逐人生目标的内生动力。但是从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水平没有清楚的认识,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对自己和对用人单位都不了解,最终结果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四)高校教育方式需提升完善。

通过传统模式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经济快节奏的冲击下,已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培養与需求之间出现代沟。高校注重视技能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是学生无法把掌握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就业市场上不少用人单位逐渐青睐“即插即用”的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招聘的应届毕业生需要用人单位付出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上岗,无形中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部分用人单位希望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录用员工,而不是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录用应届毕业生。高校可适当完善改进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教育紧跟时代需求。

三、应如何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大学生群体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压力。

1.做到知不足,明差距。

加强就业指导,尤其是关于就业形势的研判指导,可从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入手,让毕业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状况,从周围的小圈子跳脱出来,眼光聚焦于整个社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要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自己与他人有差距,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具有忧患意识,更具有凤凰涅槃的决心和毅力。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要引导学生洞悉国家发展大势,培育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2.做到不知足,有信心。

帮助毕业生找准自身定位,避免眼高手低,高的攀不上,低的看不起等有业不就的情况。找准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把握单位用人规律,衡量自身的能力水平。辅导员可鼓励引导学生增强就业信心,既要抬头仰望星空,又要低头看脚下的路,提升自身就业硬实力。

3.早准备,早规划。

就业绝不是等到了大三才开始考虑的事情,要在平时下功夫。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加强对专业的指导教育,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所学专业、未来所从事的行业,专业无分好坏,工作不分贵贱,行行都能出状元。培养专业兴趣,在就业选择时才有更充足的底气。

4.多行动,做到手中有粮。

想要走向社会就需要在校期间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比赛项目,例如“互联网+”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节、创青春、挑战杯等,强化实践能力;多考取相关等级证书,例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等,毕业时才能出类拔萃,有走向社会的实力。

(二)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1.加大政策的宣讲力度,保障毕业生清楚掌握最新的就业政策。

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出了多项要求。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文件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支持,给毕业生吃下“定心丸”。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各地方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推送服务体系,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定期筛选、实时更新与大学生专业、兴趣等相关的就业信息。针对有意向、有需求的学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减少单一、重复、无效信息推送,逐步提高就业信息的利用度。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借助当前流行的新媒体推送信息。逐步精简毕业生签约手续,尽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加强省市之间的线上认证互通机制,在签约和后期派遣或改派时让信息多跑路,让人少费心。

3.引导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目前毕业生可通过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招录计划等深入基层建功立业,为自己的青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各高校可加大宣传力度,为毕业生讲解并解读政策,号召有志之士到基层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小青.浅析“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20(18):145-146.

[2]张亮,刘素萍,徐秀芳.90后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及解决方案[J].科教导刊(下旬),2016(09):171-173.

[3]路朝阳.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2020(18):214-215.

[4]王东慧.探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197-198.

[5]曹原.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大众文艺,2020(11):202-203.

[6]张宝玉.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128-129+139.

[7]潘子松.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政策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141-142.

[8]杨帆,权全,王冲,王竞婕,吴玥,杨元园.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开发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27-28.

猜你喜欢

就业观影响因素大学生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