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中职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2020-01-03张明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发展问题中职教育

张明

摘 要: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处于弱势地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效果不尽理想。本文主要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展开阐述,从高技能人才概述入手,分析中职教育现状,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对中职教育改革进程加速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中职教育;发展问题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分支,包括技工学校教育与职业中学教育等,在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中职教育发展问题影响,专业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要想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还需在培养思路与平台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加强创新,实现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从而切实发挥中职教育的作用价值。

一、高技能人才概述

国家经济建设深入推进,对高技能人才更加关注,人才的时代价值随之提升。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较高信息素养,灵活运用现代设备,在生产与服务领域对高难度工作轻松驾驭,有一定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具备应对工作突发问题的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良好职业素养等综合素养的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界定,随着生产技术与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才的概念與内涵逐步拓展。尤其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从生产部门工作范畴逐步向服务领域拓展。这就要求人才除具备高级工操作技能外,还需具备高等专业知识,实现生产技能与科学技术有效衔接,逐步向双高人才发展迈进。高技能人才处于技能人才的较高层次,群体层次间的职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二、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1.中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五阶段模式:从市场调查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及开发教学环境、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五阶段展开的理论实践深入研究,通过实践经验总结,综合运用集中技术经济学与质量管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开发出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产学结合模式:综合学生培养与校办企业发展,企业培训学生技能;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完成前期理论学习后,到实训基地锻炼,再到生产性实习;学校自办或协同企业共建生产性实习工厂,提供学生实习机会;校内实行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培训的双证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职业技能;学校开发技术项目,用项目驱动人才培养,用人才支持项目落实。三是就业为导向的模式。突出专业教育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作用,通过社会经济调查了解地方经济与产业机构发展情况,围绕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确保学生就业率。影响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因素较多,其中产业结构调整要素不能忽视,因此加强市场调研意义重大。发挥专业品牌效应,提高学校知名度,进一步拓展市场,迎合社会需求建设新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专业。

2.中职教育发展问题

首先是教育体制问题,从中职教育入手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对教育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影响较大,问题矛盾逐渐凸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过多干涉,学校自主权缺失,学校对政府的依赖性强,自由发展中的资源短缺与无序发展等问题普及;二是受学校扩招竞争影响,职业教育处于被动地位;三是政策措施有待完善,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度低;四是存在产学与校企分离格局,校企缺乏合作动力,学校动力靠毕业生就业压力推动,但企业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不能忽视,导致产学结合运行体系并未完善。

其次是教学水平问题,中职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缓慢,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受职业特征等因素影响,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手段,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实际上教师工作强度大与教学任务重,薪酬待遇水平低,缺乏工作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意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及知识水平等方面相对缺乏,无法适应社会快节奏发展格局。除此之外,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校现代化发展。

最后是人才资源浪费问题,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但计划经济办学痕迹明显,注重发展传统专业与同专业人才数量多等问题突出。部分中职院校发展缺乏特色性,教师等资源未实现优化与高效利用,一些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低,最终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1.拓展人才培养思路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路上,应当本着以下原则进行:一是需求驱动:充分掌握当地产业与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次需求现状,根据社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及规格,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二是共建平台:学校加强与数控技术协会及企业等主体的合作,协同建设产学研联合体与流动工作室及实践训练中心等工程化人才养成平台;加强校内外科研与社会服务资源,提供丰富的学生创新与职业能力训练机会,进一步优化训练环境。三是课程开设:围绕地方产业与行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特色化的专业理论课程与岗位实践课程,优化特色产业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新旧教学内容整合,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2.打造高级工培养平台

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打造交互式的高级工培养平台:一是迎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与学校教育职能,加强与当地专业对口企业的深度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协会,实现实训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教与学、做一体化;职工与师资培训及课程改革一体化。实现各层次的有效对接,打造教师对接企业岗位与专家对接行业协会及学校对接地方产业的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协同创建实训中心与人才培训基地,切实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二是通过产业对接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学校之间应当加强联系,同时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并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完善产教研一体化的育人模式。三是发挥资源优势互补作用,建立双师双徒的大师工作室,请技能大师介入指导,积极成立大师工作室,大师承担带教专业教师的工作,大师与教师联合辅导小组学生成员[1](216,218)。

3.完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从完善课程体系入手分析,围绕当地经济产业需求与工作过程,遵循实用与实际等原则,根据生产过程要求,综合提炼职业能力。围绕特色教材与教学实训项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电子教学课件,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围绕产教融合与项目引领等原则开发特色课程,尽快实现课改目标。

从课改目标入手分析,其中一个宗旨是指推动地方经济增效升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逐渐取代以往的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教学目标。其中两个立足是指立足当地产业加强专业建设,立足企业生产经营丰富课程内容,实现产教深度整合。其中三个服务是指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当地经济、企业生产需求、学生终身发展。其中四个对接是指产业需求与专业建设对接,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的对接。其中五个梯度是指职业能力循序渐进地养成,包括接触产业、基础操作、独立完成、创意加工、操作维护五个梯度能力。

从实训教学体系入手,建议采取三环递进式方法,学校利用实训基地,围绕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积极构建多元化与综合性的实训教学目标,实训形式采取教学性—生产—实岗性三环递进式的实训体系,要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结构性功能层层推进[2](81-83)。

4.全程交互式培养

人才培养应当紧密围绕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进行:一是交互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培养目标,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要求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做好企业调研工作,充分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以此作为学校培养目标整改依据。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特征等要素制订培养规划,通过校企合作引导学生深入企业,近距离接触企业生产经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与自身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明确学习与能力发展方向。二是交互生产现场与校内场所,在学校教学期间,围绕教学要求与进度,实现企业与学校间的交互,主要包括企业多层次体验与学校期间的职业体验、专业体验、技能体验、岗位体验等。三是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的交互,企业技术与技能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工作,讲解生产经营一线知识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情况。

四、中职教育发展措施

1.转变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分析中职教育发展问题,提出高效解决对策。积极树立危机意识,联合实际并明确改革侧重点,摸索性地推动中职教育与时俱进地发展[3](24-28)。

2.加强创新

创新是推动中职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中职教育就业率低与资金少及发展慢等问题,分析发展现状原因,本著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问题。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职教育发展经验,迎合本土化特征加强创新整改,以此实现长远发展。学校应当打通学生就业创业与升学及留学的道路,打破中职教育发展瓶颈,拓展学生未来发展空间,因此需要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探索“一带一路”等教育新路径,如采取3+3+2的培养模式,引导中职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与共建教育是推动中职教育稳中求进发展的有力措施。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发展背景下,人才俨然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为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得到企业帮助支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更加合理。通过签订就业培训,优先选择合作学校的学生,提高就业率。同时迎合市场发展需求调整培养目标,推动中职院校定向化发展。

五、结语

中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在合作模式与教学理念等方面加强创新,让学生收到先进与高端的职业培训教育,从而实现就业多维度化与高端化。但人才培养不能与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服务要素脱离,还需围绕市场需求,本着实事求是与循序渐进改革等原则,合理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在校企合作中提高企业在人才培育等方面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加强培养目标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整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炜.中职院校数字艺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2).

[2]张铭.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大连市振兴发展对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3]仇梦华,张力跃.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183(3).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发展问题中职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