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增强思政课的科学性和教学效果

2020-01-03吴文兵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科学性思政课教学效果

吴文兵

摘 要: 科学性最重要的是:客观规律的真实性与逻辑体系的完整自洽性。让学生从客观的历史和事实中,把握合理的逻辑性,增强对思政课程所教导的理论和价值、国家和民族发展道路及制度选择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真正意义上完成高校思政教育任务。

关键词: 思政课;科学性;教学效果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教育一个显著的特征,与其他一切学科与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首要的政治目标是培养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互联网不断普及,信息化、碎片化、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大学生接受价值的多元化,年龄世代特征的互联网化,信息媒介的跨时空化,都让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问题。

最近几年,各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的改革,力图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从互动式、实践式、教师授课的方式、考核的灵活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认为,要提高一门课程与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最核心的是科学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明确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①。思政课的目的是,“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②。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科学性是思政教学的最基本内核

以往,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最基本的是“上情下达”,只要把中央精神、文件内容和教材大纲按部就班地“转述”给学生,就完成了思政教学任务。至于最终结果,一般看考试。

任何学科知识、价值观念能否被受众接受的最重要因素一定是科学性的强弱。科学最重要的两个标准,第一,能否解释并预测事实;第二,逻辑性是否自洽和足够简练。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天主教“地心说”主导的中世纪欧洲备受打压,布鲁诺、伽利略等都因此受罚甚至被处决。但其学说的科学性在此后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为欧洲走出蒙昧进入文明吹响了号角。事实上,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科学,都需要满足科学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集大成者。理论核心是科学性。能够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进程进行解释和预测,拥有完整自洽的逻辑体系。

高校思政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骨干课程。无论哪一门课程最核心的学说、知识和价值观都具有极明显和突出的科学性。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课程为例,介绍的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客观历史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自身革命、建设与发展相结合为主轴,以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不断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发展脉络为结果。有着明确的自变量、因变量、环境和历史与未来的可预测性。包含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又包括工学、理学等自然学科。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地位全面提高的背后,不是简单的成就罗列,而是有着充分的科学性与整体性。因此,思政课程本身就是具备高度科学性的学科,也是真理性最重要和核心的条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与坚持。

科学性与宣传本身,是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的关系。最核心与基础的仍然是科学性。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坚持课程与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才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与传播的勇气。思政课程的科学性是基于客观的历史与事实,也是基于现实的正确实践。对于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基础知识能力要求非常高。既要求思政课教师有坚实的历史功底和政治学基础,又要求教师具备强大而完整的逻辑分析能力。

一門课程与学科只有真正具备科学性,才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力量。随着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实践,更加证明了我们党的政治理论、指导思想、大政方针是正确的、科学的、实践的、人民的。

目前,我国高校的四门骨干思政课程是明确具备科学性的。在客观事实上,无论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奋斗、抗争,还是新中国后的探索、挫折,以及改革、开放、发展、复兴进程,都具备高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是思政课程科学性的前提。在逻辑体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类历史与现实的分析及预测,到目前为止仍然保持高度的正确性和可验证性。无论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还是中国的革命历程,发展进步的图景,都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验证。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坚定思政课程与学科的科学性认知与自信。

二、如何将科学性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科学性不代表能够自然让学生欣然接受并且效果良好。因而,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科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科的特殊规律进行。

一,教学内容要基于真实可靠的客观事实。有趣的事实是引导学生的最好工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最好奠基石。比如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如果简单地仅仅以理论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接受度是非常不理想的。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导引。以2020年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也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同样作为世界大国的中美两国发生了差异对比。所引用的材料可以从多方媒体采集,也可以从自媒体、国际组织、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得,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然后引出问题:这种中外差异是什么原因?这种认知上的落差是什么带来的?让学生按照已有的客观事实,做合逻辑的推理,最后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是文字性的,更是实践性和真实性的。这种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简单的理论介绍。真实可靠的事实,也是最具有说服力和长久的可验证性的。

真实远远强于一切诡辩和谎言。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这是科学性最基本的要求。所有在課堂上要引用的客观事实、新闻报道、视频文件都需要反复求证、确保事实。对于某些结论观点或者媒体报道要有大数据和完整性的分析,而不能以偏概全。这些教学辅助材料一定要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检验。习近平提出“四个自信”,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国家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拥有自信,客观公正地提出事实,即使是目前还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因为自信,我们承认不足,才能自我加强与改进。才能体现出实事求是、真实性,才能体现课程的科学性。

二,要科学合理分析基本的逻辑关系。思政课不能只讲结论,而忽略其中极为重要的逻辑体系。以往思政课,对于结论或者价值观是非常重视的,包括发展道路、制度选择、大政方针,等等,但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往往处于相对较少的教学和介绍。任何学科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注重形成机制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在思政课教学进程中,一定要坚持把握合理分析内在逻辑关系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课程的基本结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介绍重大历史发展原因或者重大决策、重大变化时,一定要把其中的逻辑关系浅显易懂又科学完整地介绍给学生。这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改革开放后我们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逻辑关系,首先要摒弃刻板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直接挂钩的传统理念,把经济活动的要素配置与市场作用,计划调节与政府调控的作用,进行较为专业和详细的分析,既不能简单一笔带过,又不能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清楚如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确定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科学逻辑的。进一步加深学生认知与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

三,要恰当结合客观事实与合理逻辑。客观事实是我们认知的基础,合理逻辑是我们认知的强大思想工具。将两者合理结合,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偏废,均衡与灵活结合,让政治理论与客观现实相互映射、相互论证。

三、思政教学要强化学生思维科学性

思政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结论上接受课程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从认知、分析再到实践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性思维方法认知并投入实践。简单地接受结论不代表在学生日常思维和实践中真实的体验和认可,科学化的思维和正确价值观指导的实践才是高校思政课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基本的历史和客观事实,主要的结论和价值观、正确的意识形态,还要让学生以正确的哲学体系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化的思维,对客观事务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与判断。需要对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

在教学中,需要在教师主导的引领下,激发学生观察事实,尤其是全面客观了解事实的动力和基本能力。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基本事实的资料收集和全面分析,而不是简单通过媒体得出结论。教师需要教导学生用合理化、学化逻辑对事实进行分析。很多荒谬的结论是通过貌似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思政课教师很重要的职责是把真正合理化的逻辑和科学化的思维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得到正确的结论和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能够正确分析客观事实和推理正确结论的科学化思维能力。

因此,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紧紧抓住科学性这一基本内核,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②https://www.sinoss.net/2016/1209/74975.html.

参考文献:

[1]喻菊,刘传俊.面向“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0.

[2]李佳.讲好中国故事对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水平的探析[J].社会科学前沿,2020,9(3).

[3]于春玲,汪晶晶.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探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1).

猜你喜欢

科学性思政课教学效果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