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2020-01-03张艳沁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大思政劳动教育价值

摘 要: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已经形成。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置身于宏大的“大思政”背景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深入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对中华民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历史、现实及长远的价值;探索“大思政”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以劳为根、以劳为补、以劳为策,不失为现阶段重大的战略举措,具有前瞻性、必要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大思政;劳动教育;价值;实践方略

一、“大思政”格局领航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

引领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堡垒作用日益凸显,让思政教育为劳动教育铸魂领航逐渐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大思政”的育人内涵。

新时代,高职教育进入跃进式发展阶段。随着“双一流”“双高计划”名单的公布,各所高职院校投入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示范性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铸魂工程、战略工程、固本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政工作肩负着人才培育及内涵建设的重要使命,多维度、多深度立体化的“大思政”格局呼之欲出。何为“大思政”?顾名思义,“大思政”即“思政政治大格局”的简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以“育人”为根本宗旨,以开放、融合、发散为基本特征,深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育人工作的全面性。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大思政”不仅将立德树人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还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育人的各个环节,突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为高校崭新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其二,思政课堂的迁移性。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方向,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指出:“应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可见,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互进式建设在学界已达成共识。“大思政”课程尤其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性和实践本领,学生情感的体验、实践的感受是枯燥的思政理论课堂教学的有利拓展及延伸。其三,思政改革的多面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劳动教育的“大思政”背景。

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被再次重申,并且,习近平将劳动教育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思政”伟业之中,指明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对于劳动教育提出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可见,劳动教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大中小学校的重点发展任务及人才培养目标。

二、大思政视阈下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价值旨趣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1],个人的理想和梦想需要劳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由劳动创造。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依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思政”载体,能够充分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价值,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民主、和谐、兴盛奠定坚实基础。

(一)历史价值: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

有关劳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3]内涵主要是指:一方面,劳动是物质世界的源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易经》曾言:“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一种孜孜不倦的劳动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正是依靠劳动延续生生不息的血脉,内化成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帮助我们获得各种物质资源,占有各种物质资料,繁衍后代。在高职院校中强化劳动教育,就是启发并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充分彰显了劳动教育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并重的当今社会的价值和基础性地位。通过劳动教育并不是宣扬、崇尚金钱的地位,而是着力倡导崭新的“劳动价值观”,即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不劳就无获,少劳即少得。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着、生活着、劳动着,才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才能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收获理想的人生。从历史维度看,劳动教育的重新释义正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新时代下的蓬勃张力。

(二)现实价值:进一步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始终是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对象。正所谓:“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不仅抽象的人类世界、历史来源于劳动,真实可感的人也依赖于劳动的创造。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劳动不仅创造了人,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人类也在劳动中受益,成为更加文明、进步、智慧的人。可以说,劳动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创造并积极改造、发展着人类。

“堅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是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指示。劳动教育,肩负着“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环。高职学生既能在劳动中提高专业的技术、技能,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又能在劳动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自然过渡,为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再者,基于劳动教育的改造,增进引导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有利于高职学生坚持并弘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劳动本色,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长远价值: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和习近平有关劳动的重要论述,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长远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长期目标,更是“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长期应当坚持的重要举措。

劳动教育与高职人才的未来成长休戚相关。劳动教育植根高职教育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长期的、基础的、系统的劳动教育,人才具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更深层次,劳动的积淀有利于广大青年成长为具有扎实劳动素养及精湛专业技术的全能型人才,在未来人才竞争中依靠“稳、准、狠”的基本功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新时代,高职教育走向“双高”“双创”的宽广发展空间。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一环,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人才的缔造者和输出者,需要依托劳动教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国教育和中国文明富强源源不断地输出“有用之人”,提供坚强后盾。

三、以大思政为载体,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实践方略

(一)“以劳为根”,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历史性变革机遇。劳动教育,在培育、输送中华民族优秀人才的同时为高职院校的跨越式进步注入能量。一来,劳动教育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以育人为本位,以质量为根基,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人才的含金量,提高技能素养,对于增加高职院校的内蕴、提高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二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开放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牢固树立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人才培养队伍,注重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向企业核心能力的转化,形成校企合作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高职院校融会贯通企业文化,兼容并蓄,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开启富有内涵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以劳为补”,建立高职立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6]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第一次重申劳动教育,又被纳入“五育”构成“德智体美劳”的整体,彼此互为促进,互相融合,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举措。目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虽被提上日程,然而,主要还是基于一种劳动价值观的体认,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学习缺乏系统的、规划的设置。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夯实人才基础不仅需要宏观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大背景、大格局下,劳动教育完全可以打开视野,创建与其他学科融通的课程教育体系,将工匠精神、劳动美德、传统美德融入思想政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三观”教育中,提倡社会主义正能量。以立体化、多维化的劳动课程教育方式,弥补人才基本功能力的不足,填补实践拓展性有限的短板,真正发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三)“以劳为策”,创建劳动贯穿式引领的长效机制。

“劳动伴随着人类始终,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劳动就有劳动教育,它是人一辈子的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教育”[7]。可见,劳动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永恒性。在多媒体、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并非只是体力劳动,可以是脑力与体力并重的复杂性劳动;特别是结合大思政的时代背景,劳动教育提倡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正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着力培育学生的共产主义品质及态度,理应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基本方略来抓。并且,劳动教育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可以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努力构建贯穿式、引领式的劳动教育长效机制,能够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从劳动教育的目的看,劳动教育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具有革命的划时代的重要价值。对于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劳动教育、劳动育人的责任在肩,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劳动价值观,参与劳动实践,让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根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劳动的功用,成为“托起中国梦”的使命教育和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9-09-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3/27/nw.D110000renmrb_20200327_4-01.htm.

[3]夏鹏翔.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N].光明日报,2020-7-26.

[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9-09-11.

[6]光明日报评论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8-09-14.

[7]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N].光明日报,2018-10-9.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思政专项)“劳动教育驱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创新研究”(编号:2019SJB600,主持人:张艳沁)。

猜你喜欢

大思政劳动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给”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