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护理在胺碘酮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2020-01-03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左房性疾病心肺

(南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心脏骤停极易导致猝死[1],需尽快实施心肺复苏。为了提高救治效果,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期间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风险护理即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开展护理工作,可促使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心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病学词典》[2]中关于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排除用药禁忌者、伴有严重肝肾及脑等器官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22~73岁,平均(46.8±4.7)岁;包含心源性疾病34例、呼吸性疾病11例、脑血管性疾病8例、外伤性疾病4例。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1~72岁,平均(46.9±4.5)岁;包含心源性疾病33例、呼吸性疾病12例、脑血管性疾病7例、外伤性疾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及气管插管等急救治疗,给予患者1 mg肾上腺素注射液、300 mg盐酸胺碘酮注射液+20 mL等渗葡萄糖静脉推注;如患者循环未恢复,每5 min推注1 mg肾上腺素注射液;如发生室颤,则给予150 mg盐酸胺碘酮注射液+20 mL等渗葡萄糖静脉推注,直至心肺复苏结束。护理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急救护理,包括持续心电监护,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及体征变化,每5~20 min测量一次血压,对患者呼吸幅度、呼吸频率、血气、瞳孔大小等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早期脑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而言,早期脑复苏非常关键,待患者心跳恢复,可测得血压时,头部用冰块冷敷或佩戴冰帽,进行头部降温,温度保持在28℃~30℃,同时遵医嘱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脱水剂使用,降低脑组织耗氧量,避免脑水肿发生,降低颅内压。②加强呼吸道管理。由专人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护理,保持呼吸通畅,对气管内异常响声密切留意,如气管内有分泌物则进行吸痰处理,避免发生肺部感染;③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预防口腔感染;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期间,需留置多种管道,心肺复苏后需协助患者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病房需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各种导管无菌管理,避免继发性感染发生。

1.3观察指标 患者自助循环恢复时间(ROSC);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生存率、左房血栓形成率;出院前,对生存患者意识障碍情况采用GCS量表进行评分对比,量表满分1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意识越清晰。

2 结果

2.1两组ROSC时间对比 观察组为(8.28±2.23)min,对照组为(14.67±3.88)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78,P<0.01)。

2.2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存率的对比 观察组各时间点患者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存率的对比[n(%)]

2.3两组左房血栓形成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左房血栓,形成率为3.51%;对照组中13例患者形成左房血栓,形成率为22.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06)。

2.4两组生存患者GCS评分对比 出院前,对观察组21例存活患者及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意识障碍情况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GCS评分为(11.34±3.06)分,对照组为(7.18±3.5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02)。

3 讨论

心脏骤停的发生与肺栓塞、缺氧、气胸及低血容量等因素有关,初期患者表现为气急、心悸等急性心血管改变,直至意识丧失,这一时期如果对患者抢救不及时,则对机体重要器官可造成严重损伤,多数患者在发病后4~6 min内发生不可逆脑损伤,危及患者生命[3-4]。因此,临床需对心脏骤停患者及时抢救。目前主要采用心肺复苏结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复苏药物中,肾上腺素一直是首选药物,该药对α受体与β受体有同时激动作用,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加大心排血量[5]。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钾通道有阻断作用,对心肌复极过程有抑制作用,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6]。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在治疗期间给予风险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早期脑复苏、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等,预防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ROSC时间、左房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 h、24 h及出院前存活率及院前存活患者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风险护理管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可提升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对左房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左房性疾病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心肺血管病杂志》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