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傍山浅埋长距离引水隧道成洞条件分析

2020-01-03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岩爆洞室隧洞

焦 振 华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1)

1 工程概况

“引汉济渭”二期输配水工程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调入关中地区的优质汉江水输送至渭河两岸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沣西、沣东、空港、秦汉和泾河西咸新区5个新城,周至、鄠邑、长安、临潼、华县、泾阳、三原、高陵、阎良、兴平、武功11个县级城市,以及泾渭工业园区、西安渭北工业园区共21个受水区的关键任务,对于发挥引汉济渭工程总体效益至关重要[1-3]。

“引汉济渭”二期南干线引水工程黄池沟至西安子午水厂段(见图1),全长69.53 km,主线由引水隧洞、箱涵组成,共布设箱涵2处,长0.6 km;隧洞1座,引水隧洞长68.93 km,且引水隧洞拟采用钻爆法施工[4]。

图1 “引汉济渭”二期引水骨干线黄池沟至西安子午水厂段线路示意图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引汉济渭”二期南干线黄池沟至西安子午水厂段所在地形在整体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征,南干线主要经过秦岭中低山、山前洪积(扇)平原、河谷阶地、黄土台塬(残塬)四个地貌类型。引水隧洞大部分洞段位于秦岭北麓中低山中,长隧洞末端及支洞起点段穿越黄土残塬及山前洪积扇,箱涵、倒虹工程位于山前洪积平原及河谷阶地上[5-6],工程线路方案地貌单元分布详见表1。沿线地层主要由前震旦系宽坪群变质岩、泥盆系上泥盆统变质岩、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组成。

2.2 地质构造

引水隧洞沿线地质构造主要发育于秦岭中低山中,主要构造形迹有断层和裂隙两类。断层可分为秦岭北缘区域断裂及一般性断裂,秦岭北缘区域断裂位于设计主线路以北,线路走向与断裂走向大致平行(见图1),距断层破碎带南边界约0.5 km~1.0 km,末端在台沟村附近以60°的角度斜穿断裂;大部分施工支洞均大角度穿越该断裂带;另有20条一般性断层与设计线路相交,主要分布于秦岭中低山内,多以大倾角为主,工程区内呈东西走向的断层较为发育,与秦岭北缘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显示断层主要受区域构造控制。一般性断层及局部裂隙发育带特征各不相同。

表1 南干线各线路方案地貌单元分布表

2.3 水文地质条件

引水隧洞沿线地下水类型可分为裂隙潜水、基岩裂隙承压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三种,地下水位大部分高于设计洞顶。根据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对线路进行富水性分区,秦岭中低山地貌区,断层带属强富水区,受断裂影响的区段及强风化岩体为中等富水区(泉流量>1 L/s)、弱风化岩体属弱富水区(泉流量0.1 L/s~1.0 L/s)、微风化岩体属极弱富水区(泉流量<0.1 L/s)。沿线环境水水化学类型有多种类型,根据室内水质分析成果,环境水对混凝土除沣河、滈河水样具重碳酸型弱腐蚀性,其余水样均无腐蚀性,环境水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均具弱腐蚀性。

2.4 地质灾害

引水隧洞沿线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塌主要发育于秦岭中低山中较陡斜坡坡脚一带,共发现崩塌11处。滑坡主要分布于秦岭中低山及黄土塬边缘,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工程区沿线主要发育27个滑坡。泥石流沟主要位于秦岭中低山中,共发育有4条,分别为马峪沟、栗峪沟、皂峪沟、黄柏峪。由于大部分线路以隧洞形式通过秦岭山区,因此这些不良地质作用对引水隧洞线路无影响或影响小。

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 秦岭北缘断裂对线路影响

引水隧洞绝大部分(93.2%)线路距断裂距离大于500 m,绝大部分支洞及支线起始端穿越断裂。根据已成工程隧洞围岩分布情况,秦岭北缘断裂对200 m~300 m范围内的岩体存在影响,表现为在该范围内隧洞以Ⅴ类围岩为主。引水隧洞绝大部分线路距断裂距离大于500 m,引水隧洞洞室围岩受断裂影响不大;且根据地质勘探成果引水隧洞绝大部分位于弱—微风化岩体中,洞室围岩纵波波速大于3 000 m/s,洞室围岩较为完整。引水隧洞轴线虽然避开了秦岭北缘断裂带,但小构造极为发育,洞室岩体完整性较差;对洞室围岩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秦岭北缘断裂对隧洞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 受区域断裂影响,洞室附近可能发育较多的东西向平行洞室走向的小型断层,对洞室围岩稳定不利;(2) 受构造影响,部分无断裂发育的洞段围岩级别较低;(3) 穿越区域断裂带的洞段可能存在局部洞室坍塌、涌水、突泥等围岩稳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手段来解决。

3.2 洞室围岩稳定问题

引水隧洞总体围岩类别统计如表2所示。隧洞出口段洞室围岩为壤土、砂卵石等,岩性复杂,结构不均,且又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洞体易坍塌、成洞条件极差。开挖前应采取降水措施,同时开挖时应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加强跟进支护措施,严防洞体坍塌。

根据表2,隧洞围岩类别有如下特点:(1) Ⅴ类围岩约占全洞总长的12.8%,Ⅳ类围岩占全洞总长的32.0%,且主要分布于隧洞进、出口段;(2) Ⅱ类、Ⅲ类围岩占洞室总长的55.2%,主要分布在花岗岩洞段;(3) Ⅳ类、Ⅴ类围岩与Ⅱ类、Ⅲ类围岩呈相间交互分布。隧洞围岩类别分布如图2所示。

表2 引水隧洞围岩类别统计表

图2 基岩洞段围岩类别分布示意图

Ⅴ类围岩,岩体破碎,围岩开挖后不能自稳,初步衬砌后洞段变形破坏严重,导致初期支护破坏,对该类围岩洞段应采取“超前锚杆+刚性支护”措施;Ⅳ类围岩自稳性差,应对潜在的不稳定地质体采取“系统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及局部钢拱架”综合支护措施;Ⅲ类围岩自稳性较好,局部可能产生掉块现象或小规模坍塌问题,开挖时应采取“局部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综合支护措施;Ⅱ类围岩整体稳定,但局部在几个节理面组合条件下,有少量岩块失稳,应及时进行“喷混凝土+局部锚杆”的支护措施。由松散层、强风化岩体及断层破碎带组成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差,成洞难度大;由弱风化岩体组成的洞室围岩稳定性较差,成洞难度较大。

3.3 隧洞涌水、突泥问题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裘布依公式法、水文地质比拟法对引水隧洞及施工支洞正常涌水量进行了计算[7-8],计算结果见表3。

相对一般情况下的正常涌水量,集中涌水量难以预测,Ⅱ类、Ⅲ类围岩的洞段,岩体较完整,地下水以渗水和滴水为主,一般不会产生较大涌水。Ⅳ类围岩可能在高水头作用下,影响围岩稳定,Ⅴ类围岩中断层破碎带极易产生涌水、突泥,对隧洞安全施工影响较大,应加强超前排水和支护工作。可能出现集中突水的洞段主要为引水隧洞与断裂相遇地段,各洞段分布及涌水量计算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集中涌水点单点可能最大涌水量1 260.6 m3/d~18 166.5 m3/d。对上述洞段应加强地质编录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同时应注意谨慎施工,加强支护及排水措施[9]。

表3 引水隧洞及施工支洞正常涌水量预测表

表4 引水隧洞单点最大集中涌水量预测表

3.4 隧洞岩爆、大变形问题评价

根据工程经验,埋深较大或地应力等级较高的硬质岩洞段容易产生岩爆[10-11],应特别注意。引水隧洞围岩主要由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2](GB 50487—2008)附录Q中岩爆的分级及判别,强度应力比>7为不岩爆,4~7为轻微岩爆,根据地应力回归分析成果及岩体饱和抗压强度,隧洞岩爆预测成果如表5所示,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强度应力比均高于7,因此隧洞不存在岩爆问题。

对引水隧洞进行试验,试验隧洞围岩为云母石英片岩,微风化洞段主地应力12.2 MPa,相应强度应力比2.86。监测成果显示:强风化洞段最大变形量21.3 mm,最小为3.2 mm,平均值为12.3 mm;断层破碎带最大变形量为190 mm,最小为130 mm,平均值为167 mm,变形量大;弱风化洞段最大变形量7.8 mm,最小为1.6 mm,平均值为4 mm,变形量较小;微风化洞段最大变形量1.6 mm,最小为0.8 mm,平均值为1.1 mm。根据试验成果,引水隧洞的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钠长石阳起片岩的Ⅳ类围岩基本不会发生大变形,若受构造影响,断层发育,剪切裂隙发育,地下水的影响,很有可能发生大变形;Ⅴ类围岩都有可能发生轻微的大变形;断层破碎影响带存在大变形问题。

表5 长隧洞方案岩爆预测表

4 结 论

“引汉济渭”二期南干线引水骨干线路工程黄池沟至西安子午水厂段,由引水隧洞、箱涵组成。引水隧洞长68.93 km,大部分隧洞段位于秦岭北麓中低山;秦岭北缘断裂带对洞室围岩有一定的影响,断层破碎影响带存在大变形问题,但不制约线路方案的成立。引水隧洞Ⅴ类围岩,长度9.7 km,岩体破碎,围岩开挖后不能自稳,可能发生轻微的大变形;Ⅳ类围岩,长度23.65 km,围岩自稳性差;Ⅲ类围岩,长度28.28 km,自稳性较好,局部可能产生掉块现象或小规模坍塌问题。

可能出现集中突水的洞段主要为引水隧洞与断裂相遇地段,预测最大涌水量1 260.6 m3/d~18 166.5 m3/d。Ⅴ类围岩都有可能发生轻微的大变形;断层破碎影响带存在大变形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后引水隧洞傍山浅埋地质条件基本可实现成洞。

猜你喜欢

岩爆洞室隧洞
水利工程隧洞开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基于爆破等效荷载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合理间距分析
中小型隧洞混凝土衬砌地下水处理方式研究
关于隧洞围岩破坏特征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浅谈巴玉隧道岩爆施工措施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隧洞洞内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浅析
高原高应力隧道岩爆段施工与防护技术研究
基于岩体结构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