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海岛型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020-01-03刘逸琳施秀晶马军山

山西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石屋海岛群落

刘逸琳 施秀晶 马军山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2019年9月,经浙江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并对外发布《浙江省海岛大花园建设规划(2019—2025)》。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建设重点,正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其中美丽渔村建设与海岛传统聚落——沿海石屋群落息息相关,然而由于人口迁移、文化景观价值未被挖掘等原因,石屋群落出现空心化以及荒村现象,甚至逐步消亡。笔者结合舟山沿海石屋群落生成背景及现状,解析其景观特色,对沿海石屋群落的可持续性保护与再生提出构想。

1 沿海石屋群的生成背景及现状

石屋建筑指沿海一带以石块为主要建材而自成体系,区别于内陆地区以砖木结构为主的民居建筑[1],与海岛文化、海洋特色休戚相关。随着石屋建筑的规模扩大,逐步形成了石屋群落。建筑石材主要以当地青石和土黄色花岗岩为主。石屋群布局紧凑,大多背山临海,沿海岸线或山麓分布。

1.1 自然因素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东北端、杭州湾外缘的东海大洋之中,有大小1 339个岛屿。属于亚热带南缘海洋季风性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2]。海岛地形起伏,山地与海洋之间有小块平原分布,为海岛丘陵地貌。

1.2 历史因素

远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衢山岛孙家山、马岙唐家墩等地出土的石斧、石梨、石纺轮、陶鼎等文物见证着“海岛河姆渡文化”的生成[2],可推断当时人类以氏族群居并有农业耕作,聚落逐渐发展而来。明清时期舟山聚落以渔业和农业为主,由于渔村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同,人们的居住理念、居住方式也各异[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淘汰了草木渔寮民居后,石屋建筑占据海岛建筑的主体。

1.3 沿海石屋群现状

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至2019年6月,舟山目前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分别为东沙镇东沙村、金塘镇大鹏岛村、东极镇庙子湖村。省级传统村落2个,分别为朱家尖白沙岗村、黄龙乡峙岙村。 依据2012年中共舟山市渔农村办公室对本市传统村落的全面普查,统计有30个传统村落[4](见表1)。这些传统聚落大都具有沿海石屋群落的特征。由于地处位置偏僻,人流来往较少,传统村落保存完整性较好。然而由于人口外流、文化景观价值未被挖掘等因素,导致许多传统村落出现空心化甚至荒村的现象,沿海石屋群落正在消亡。

表1 舟山传统聚落分类

2 聚落的整体空间解析

2.1 景观格局

海岛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聚落形式,以石屋建筑群落构成的村落与礁石沙滩海水等交相辉映构成山—石屋群落—海特有的景观氛围(见图1)。

2.2 村落整体布局

2.2.1沿海湾布局的海湾型群落

海岛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有许多内凹的地形,此类地形往往一面临海,三面环山,将聚落分布于此处,能有效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民居建筑港口的侵袭,又能靠近大海有利于渔业生产,是海岛聚落最理想的分布地形,也是舟山大多数渔村最为常见的选址布局形式[5]。在面积较大的岛屿上的聚落大都沿海湾布局,如虾峙岛、泗礁岛、岱山岛的大部分传统渔村。

2.2.2沿地形等高线布局的山地型群落

由于舟山的原始地形主要是山地,通常把珍贵的平地留给产业用地,在山地上顺应地形等高线垒筑房屋。此类聚落一般选址在山间平地即山岙处,围绕平地上的农田,石屋建筑群在山地上依叠而上,拾级筑路。这种地势格局造成石屋建筑间标高和朝向也各不相同,高密度建筑通风和日照的关键问题得以解决。舟山村落名中多带“岙”字,方言中也常以“岙里头”指代乡村,足见其选址相地的智慧。

3 聚落内部景观分析

依据彭一刚先生在《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中的分析方法,将村镇拆散成为多种要素比如街、巷、广场等部分,加以分析比较,更利于把问题讲清楚。这样做看起来似乎缺少概括性和理论深度,却是比较切合研究对象的特点[6]。笔者通过街巷、村落公共空间、建筑、庭院空间、植物、水系等要素来对沿海石屋群落的景观特征加以具体分析。

3.1 街巷与公共空间要素

3.1.1街巷

由于海岛土地资源的限制和对台风等灾害气象的应对,石屋建筑布局紧凑,街巷也较窄。大部分沿海石屋群落地势高差较大,主街一般选址在沿海一侧地势平坦处,适应基址前提下尽量保持通直或形成环路,次街根据等高线形态顺势发展,垂直于等高线的巷道用台阶消化高差。少部分地势平坦的聚落,村庄街巷方正整齐,尺度也更宽,如六横岛、舟山本岛等。以嵊泗田岙村为例,村落背山面海,主街在山脚基址平缓处形成环路,串联村落的主要公共空间和产业用地,而民居宅院沿山地等高线逐层布置,以台阶相连。地势平坦处街巷较宽,主街宽度3 m,而坡地上民居间巷道宽度不足1 m。

3.1.2公共空间

沿海石屋群落的公共空间要素主要包括码头、井台、街巷广场、公共建筑等。相比较住宅建筑内部空间封闭,外部空间则呈现一种外向性的空间特征。 码头是沿海石屋群落特有的空间要素,渔民的生产生活都与此紧密相连。由于海洋作业是一种互助型的人际互动,渔民出海捕鱼、修整船只,渔嫂编织渔网、整理渔货都在这个空间产生,渔民交往密切,是聚落中最具活力的空间。这种交往型的社会结构同样应该在设计改造中得到体现。井台空间不仅在沿海石屋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最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所之一。

3.2 建筑与庭院空间要素

3.2.1建筑

石屋建筑是舟山群岛特色鲜明的一种建筑类型,其特点:一是生态性。由于平地资源稀缺,将开凿山地后的平地作为建房的地基,既节约了土地,石料也提供了建筑的材料[7],在建筑拆除后石料还可以重复利用,生态性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得到体现。二是环境适宜性。石屋建筑能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象作出有效应对:首先石屋建筑有较好的保温、隔热隔湿效果,其次临海面开窗较小,屋顶的瓦片压上一排排等距整齐的石头。低矮的建筑单体外形和紧凑的建筑布局在应对台风时更加稳固。三是地域性。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石屋建筑大都因陋就简,没有多余的装饰,而这种粗犷、原始的功能主义诉求方式,正体现了民居建筑应该具备的原真价值观念——先是居住,然后才是审美。石屋建筑的魅力在于粗犷朴素建筑表皮下的震撼,在于千磨万击之下仍旧屹立于海之崖的韧劲。从海平面望去,石屋群落犹如海上布达拉宫,质朴而又庄严。

3.2.2庭院空间

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建筑以一字型、“L”型多间独栋为主,其他有合院形式的,也有天井、通廊分布,使内外空间相互关联又有分隔。庭院比较典型的有前院后宅式、前庭后院式、天井式。庭院还承载着海产品加工和放置渔具的功能,因此与其他民居不同,院落中在另一边放置“捡货板”,便于海产品加工,晾晒等。由于淡水资源匮乏,为有效收集雨水,庭院中普遍设置水井、水缸,利用檐口集中收集雨水引入水缸内,供日常生活使用。同时庭院中多有海产品加工晾晒、渔具纺织等用具,充分展现了渔村生产生活特色。

3.3 植物与水系要素

石屋群落以自然山体为基底,建筑镶嵌其中,原始植物群落保护较好。聚落内植物以滨海乡土植物为主。主要的乔木类有普陀樟、红楠、冬青、红叶树、青冈栎、海滨木槿、日本女贞、晚稻杨梅等乡土树种。庭院内植物主要以柚、枣等食用型果树和山茶、月季、八仙花等观赏型花灌木为主。

水系要素是非常重要的聚落景观要素,而海岛石屋群落首先从图底肌理上就与内陆村落有很大不同。岛屿内部淡水资源缺乏,淡水来源主要依靠蓄淡,水系要素呈点状分布。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聚落,在山谷水流交汇且高于农田处挖塘蓄水用以灌溉,自50年代后逐步形成水库,也成为海岛居民主要用水来源。悬水小岛,聚落内部不成水系而是依靠水井汲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井台,聚落内也有公共井台散点分布不存在明显规律。在虾峙岛凉湖村、河泥槽等村落也发现聚落内部在道路一侧分布沟渠,以明渠为主,最终通入大海,构成村落的排水系统。

4 沿海石屋群落的保护与再生

消极的保护维持是无法长期存在的,最好的保护就是继续使用。沿海石屋群落在保护其海岛人文景观价值的基础上,也需要纳入新的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4.1 认识传统,尊重环境

在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文化遗产见证着人类的成长过程,每一个时代的遗产都应当有所保留,如果把前一代的遗产淘汰干净,剩下来的永远都是现状。意大利在古建筑遗产保护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历史基因片段的保留,如在改造过程中,对历史建筑的门窗、表皮肌理片段式保留下来,同时赋予建筑新的功能,生存价值得以延续。面对沿海石屋群落保护与再生,所需要的不是某一个时期历史遗产的呈现,而是能够寻找到传统到现代的生长过程,使它得以长久的延续下去。尊重环境,是尊重其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产物。

4.2 产业联动,统筹规划

传统聚落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以嵊泗东海五渔村为例,将5个地理位置相近渔村全域布局,统筹规划,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的特色,同时随着田岙村东海渔村旅游热的崛起,也带动其他几个村落共同发展。随着海岛全域旅游的推行,沿海石屋群落也在积极发展,通过统筹规划,使多个村落产业相互衔接,由点及线最后汇成面,区域协同发展,相互带动,能够带来更好的效益。统筹规划,同时也避免了产业产品雷同、同质竞争、资源浪费等现象。

4.3 挖掘特色,新旧共生

挖掘村落特色,使得沿海石屋群落可以差异化、多样性发展。深入挖掘沿海石屋群落差异化的地域性的特征,并与现代化的新科技、新材料相融合,探索传统沿海石屋群落在新时代的发展。

5 结语

沿海石屋群落是以历史石屋建筑为物质载体,以海洋文化为精神载体的海岛型人文景观。沿海石屋群落无论从聚落选址布局还是到建筑、街巷等构筑都体现着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尊重。海岛人民朴素的实用主义观和热情互助型的性格也影响着石屋建筑、聚落空间、民间艺术等人文景观的产生。对于沿海石屋群落如何保护和再生的探索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石屋海岛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不同群落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石屋(散文)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赵养军·老兵石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