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轮驱动”模式下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以保定市红枣产业为例

2020-01-02刘妮雅胡叶星寒赵向阁

营销界 2019年28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红枣结构性

刘妮雅,胡叶星寒,赵向阁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生产和消费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正处于持续升级的阶段,而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以往河北省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对水资源、土壤、化肥、农药、农膜、电力、机械等资源的高投入,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生产力持续下降,土壤农药残留严重。在此背景下,河北省亟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制约的前提下,进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本文立足于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以保定市红枣产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理论指导下,通过构建“生态+经济+文化”的“三轮驱动”模式,打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布局最优化、产业发展内涵化的实施路径,最终实现农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综述

(1)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要解决供给结构性错配问题,实现由低水平供求平衡向高水平供求平衡改进;强调通过需求侧管理解决总量问题,供给侧和需求侧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制度五大要素分析着手(贾康,201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任务(杨伟民,2015),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必须依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徐林,2015)。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刘世锦,2015),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贾康,2014),实现经济转型和再平衡;强调制度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沈建光,2015)。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供给过剩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和组织方式不合理(喻志华,2015),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韩长赋,2015),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依然要从动力、要素和制度三方面着手。最为核心的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薛亮,2016),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改革动力,以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创新为改革要素(孔祥智,2016),以制度创新为改革保障。此外,还要注重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并增加农民收入(张海鹏,2015)。通过创新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新的动态均衡。

三、研究对象界定

本文以构建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为研究目标,在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因素、河北特色产业因素、产业发展问题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最终选取了保定市红枣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而言,本研究对象的选取基于以下主要因素。第一,生态环境和资源因素。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枣树具有耐瘠薄、耐盐碱、耐干旱等特点,与其他农作物相比,适宜在太行山区和盐碱地带等生态资源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长。红枣产业是解决农业和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产业。第二,河北省特色农业产业因素。河北省是仅次于新疆的红枣产业大省,2016年的产量达到138836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7%。河北省红枣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底蕴深厚。保定市是河北省红枣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阜平、唐县等太行山区沿线,红枣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基础雄厚。作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红枣产业适宜作为典型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问题因素。红枣产业发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市场流通方式有待改进、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等,以红枣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它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红枣产业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2000年后,全国红枣产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7年全国红枣产量已高达852万吨,相对于供给量而言,需求量增加非常有限。因此,全国红枣价格自2012年开始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产业经济效益。若需求总量无法提高,红枣价格将持续下跌,解决当前红枣市场供求失衡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需求。目前,红枣市场上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中高端产品仍然供给不足,红枣产业的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严重。

图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红枣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图

为了解决红枣产业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本文首先从市场供求关系分析(图1)着手,对结构性供求失衡及其解决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目前红枣市场的供求状况由需求曲线D0和供给曲线S0表示,供求均衡点为A,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红枣市场出现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即一方面,供给总量出现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不高、利润率低;另一方面,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消费者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显然,供给的相对过剩是产品内部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红枣市场供求问题。假设其他市场条件不发生变化,只有产品内部供给结构发生变化,在原有的供给结构中增加精深加工品的比重,增强产品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功能性。中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相比,产品替代的可能性更小,因此供给弹性更小,这会使得原供给曲线的斜率变大,原供给曲线S0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变为S1。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驱使需求发生改变,有效需求得到激发,使得需求曲线右移;同时,中高端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功效,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不高,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弹性相对于低端产品的需求弹性会更低,这会提高原需求曲线的斜率。最终,原需求曲线D0增加斜率右移后变为D1。新供求曲线的均衡点为B,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

对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两个供求均衡点A和B得出,新供求均衡下,数量有所增加,可以解决当前红枣供给数量激增的问题;更加重要的变化在于,产品价格明显上涨,产品的经济效益大幅增加。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增加有效需求,解决供给相对过剩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会在更高的价格和数量水平达成新的均衡,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五、“三轮驱动”模式下红枣产业的发展路径

保定市红枣产业的发展要在充分考虑生态和资源环境因素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挖掘产业自身特点,促进红枣产业从粗放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构建“生态+经济+文化”的“三轮驱动”发展模式,以生态为底线、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文化为主力,多角度、多动力驱动传统红枣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增加产业经济效益,维护其可持续发展潜力。

(1)以生态为“底线”, 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产业自身具有的气候调节价值、水源涵养价值、环境净化价值、土地保持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等在内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以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划出农业产业发展红线,淘汰生态服务价值低的产业,保留并优先发展生态服务价值高的产业。河北省红枣产业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就保定市红枣产业而言,主要分布在太行山贫困地区,由于枣树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价值,耐瘠薄、耐干旱,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同时,红枣产业是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红枣产业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属于必须保留且在太行山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2)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农业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农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最优化为双目标,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的目标。就红枣产业而言,产业发展不能继续沿袭传统发展道路,应该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探索红枣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第一,加工优势。河北省红枣产品加工虽然低端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较低,但是,加工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加工品种繁多,加工经验丰富,为红枣加工产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市场流通优势。河北省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沧州中国红枣交易市场,比邻京津果品交易市场和国际港口,这为河北成为全国红枣现代化营销中心奠定了基础。

(3)以文化为“助力”,农业内涵式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发展必须依靠深入挖掘产业的文化内涵。河北省各地市具有特色鲜明的农耕历史文化,不同的农耕文化与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不同产业背后的农耕文化,寻求特色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就红枣产业而言,枣树原产于中国,与“桃、杏、李、栗”并称“五果”,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古老树种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民族果品之一。伴随着枣树种植的普及和规模的扩大,红枣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中华千年文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枣泥馅元宵,到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年糕,再到结婚时的枣栗子、“早生贵子”、饮茶时的“五子登科”等,红枣文化已经渗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红枣仍是极具民族特殊的果品之一,其所蕴涵的文化服务价值不容小觑。

红枣产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以“文化”助力产业发展是提升产业内在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够延长产业的生命力、增强产业发展活力。随着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都市人对现代农业的需求发生了转变,通过实现农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化,美化农业生态环境、挖掘千年农耕文明、寄托现代人美丽乡愁,满足消费者对现代农业的新需求。红枣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其文化内涵,与旅游业和康养产业进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多功能农业的作用,满足城乡居民对于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要求。具体而言,保定市大部分红枣产区位于太行山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具有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宜人的优势,形成了景观丰富的农业生态空间,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自然条件。同时,由于主产区生产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极具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传统枣产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方式,可以促使传统红枣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文化为助力,大力发展现代红枣产业,对于促进河北省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红枣结构性
一颗大红枣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