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养殖机械增氧技术应用研究

2020-01-02

新农民 2019年30期
关键词:增氧溶氧水车

马 淑

(普洱市渔业发展中心,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2018年水产养殖面积10292.27hm2,增长3.18%,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507.67hm2。根据当前池塘养殖的发展状况,养殖范围正在向区域型和密集型靠拢,并逐步向外界延伸,从而为机械增氧方法提供了发展空间,展示了创新平台。为提升池塘中的水体溶液的含氧量做好准备,进一步提高池塘养殖业的可靠性和成功率,这是池塘养殖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为了有效增加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池塘养殖范围内,要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加强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养殖业势不可挡的趋势,当然,也需要对机械增氧技术进行不懈的探索。

1 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情况

1.1 增氧设施的速度与数量比例不协调

当前增氧设施还不够完善,在速度和数量上的不协调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结合当前设备情况来看,设备所能增氧的真正范围和其所具有的实际动力达不到标准,那么增氧机的设定就得不到合理的安排。

1.2 叶轮式增氧机具有主体性,但没有全面性

叶轮式增氧机受到大部分养殖户的欢迎,从而也被大范围的应用到养殖产业中去。但是他们的思想守旧,不具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例如:第一点,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养殖户一贯遵从选择以往养殖过的品种,为了保证养殖产业不存在风险,养殖户们排斥外来品种,不具备接受新品种的勇气;第二点,在养殖手段的使用上,养殖户保持因循守旧观念,采用传统的人力来进行养殖,第一个不好的是浪费资源,第二个不好的是养殖产率不高,另外,养殖户认为机械使用资金成本较高,养殖产生的利润不理想;针对以上这两种情况,即使叶轮式增氧机的速度再快,也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同时,叶轮式增氧机的覆盖范围率较低也是其一大缺点,从比较有力的范例来说,在某养殖场中,叶轮式增氧机的采购数量多于其他几种增氧机的采购数量,该养殖场总共采购了2500台增氧机,而叶轮式增氧机进占了百分之九十五,其他几种增氧机只有百分之五,但是,数量与质量构成了反比,叶轮式增氧机虽然多,但与饲养品种的属性不相称,而其他几种增氧机却恰好相反。所以,叶轮式增氧机有其优点,也有缺点。

1.3 局部增氧的方式,增氧技术相对落后

根据国内当前增氧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来看,养殖产业资金链的衔接不够紧密,增氧机器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使养殖产业的发展断断续续,效果忽高忽低;一方面,对增氧机器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最佳,对增氧机器的定位不准确,只是在饲养产品产生警报后才适时使用到增氧机器,所以,养殖户的养殖理念还不够新颖,导致养殖产业达不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增氧机器并没有被利用到水体的溶氧能力上,包括水质的改良与溶解有害物质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忽视了增氧机器对养殖所能产生的一系列作用。

而出现以上的种种问题的源头,是由于我国增氧技术的不先进和不具有挑战性,所以在水体中进行增氧的能力也较为落后,导致在局部增氧的方法的主体性较强,整体增氧方法相对落后;最重要的一点,养殖户对增氧机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高,促使他们利用增氧机器的目标不准确,只是为了简单的阻挠水体生物浮现和泛塘。

另外,增氧机器的真正使用途径,不是单一的和片面的,不仅可以阻挠泛塘现象发生,而且也可以对水体溶液的分解进行保障,但是,在使用解决以上情况时,不能停止机器的运行,因为会造成爆气的泄露,以及水体对流和更换的质量下降。

2 机械增氧设备的两种类型和工作原理

2.1 平衡增氧

平衡增氧是一种以耕水机为基础设备的增氧方式,但是耕水机有利也有弊,它的有利之处明显的体现有两点,第一点,连贯性,就是其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期间状态紧密,不会在运行期间断开工作,这样不仅能节约资源,还能有效利用资源;第二点,流通性,就是能将水体进行不间断的更换,保持水体的含氧状态,提高水体的溶氧力度,同时能够避免出现水体缺氧的现象。另外,耕水机也有其不足之处,其增氧能力与所需要的氧气成反比,增氧能力不足,其次,及时增氧能力较低,不能解决出现的紧急情况,这些问题都源于其功效实施能力较差,带动力度不强。

2.2 局部增氧

局部增氧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增氧 方式,具有普遍性和即时性两个特点;针对它的普遍性而言,是因为在养殖产业中,局部增氧的使用次数较多,应用范围较广;而即时性这一特征,是因为在增氧遇到紧急情况时其增氧效果最佳,不仅可以阻挠出现泛塘,而且可以及时解决已出现的情况。总之,局部增氧是一种最佳的增氧方式。

3 各类机械增氧方式增氧性能比较

3.1 池塘增氧效果分析

水车式增氧机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其效率的程度就能够看出来,由于它融水体能力比较强,使得水体之间具有较快的更换速度,除此以外,其还具有非常广泛的增氧范围;测试在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下,水轮在进料区域中对氧的溶解趋势。

如图1所示,在开启或关闭池塘水车时,从a 图 对比投食区及其右侧表层的溶氧变化可以发现,分别于13:00、16:00 进行2 次投食的期间,没有对水车增氧进行开启时,由于大量的鱼群呼吸耗氧比较集中,溶氧在料台处及右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降低,降幅最大能够达到 4 mg/L 以上,但同时,发现溶氧在料台处比右侧区域要低 2 mg/L; 从图 b 能够看出,在2 次投食时间14:00~15:00、17:00~18:00,将水车式增氧进行开启后,从大至小的溶氧含量为: 料台比料台右侧大10 m,且料台右侧和投料区域的溶氧差改变为正值,大约为2 mg/L。通过上述结果得出,在投食期间对水车进行开启,水体通过水车的搅动溶氧得到了增加,并且将新水体冲进了料台,然后到另外一侧,从而将料台附近的水体的微循环得以实现,在投食期间降低了投饵区域的溶氧幅度。

螺旋桨增氧机的能力低于水车式增氧机,那么它的溶水能力则与水车式增氧机的刚好相反,并且螺旋桨增氧机的溶氧范围较狭窄,溶氧能力也不高,所以其增氧能力效果不明显;

叶轮式增氧机是一种比较全能的增氧设备,它具备了水车式增氧机和螺旋桨增氧机不具有的一些能力,比如,它对水体的溶解能力较强,溶解氧气的范围也大于水车式和螺旋式,从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也比较突出。它综合了其他增氧机具备的和不具备的功能。由图2所示,得出溶解氧在池塘水体中平均值极大的提高了,而且上下层的池塘水体各个测量点的溶解氧非常均匀,在开机约 48 min 后,溶氧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池塘溶氧值平均增加了 1.14 mg/L,增氧速率平均达到 1.425 mg/L·h 。

图2 叶轮增氧机池塘增氧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3 所示,溶解氧在池塘水体中发生了明显变化,溶解氧在池塘中上层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略微增加了下层溶解氧,在开机 80 min 后池塘中上层水体达到平衡状态,溶氧值增加了 0.53 mg/L,并且达到了0.398mg/L·h 的平均增氧速率。

图3 螺旋桨增氧机池塘增氧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3所示,溶解氧在池塘底层水体中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溶解氧在上层水体中基本不变,在开机 80min 后,池塘上下水层达到平衡,但溶氧的均匀性比较差,平均增加了 0.29mg/L,并且达到 0.218 mg/L·h 平均增氧速率。结果表明,采用叶轮增氧机混合均匀池塘水层所消耗的时间比水车和螺旋桨增氧机大约要快 40%,在到达均匀时,溶解氧的增加值是水车和螺旋桨增氧机的115% 和 293% 。

3.2 不同增氧的方式对增氧能力的影响

增氧机可以在水体缺氧时,快速的对水体进行补充和增加溶解氧。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行业中,主要采取机械扩散式进行增氧,所以这种模式就决定了其混合能力,氧液和水体交换的混合能力,由双膜理论可知,氧转移速率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其增氧性能。在整个水体中叶轮增氧机具有比较强的混合能力,氧液接触面积非常大,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在进行清水试验中,各项指标都要远远高于另外 2 种机械增氧的方式,而且各测点的溶氧值在试验中都有显著的提升,溶解氧在各检测点上下层同步性比较好,增氧性能非常好。在中上层水车增氧机推流能力比较强以及一定程度的混合能力,氧液接触面积非常好,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指标在清水试验中相比于叶轮增氧机略低,但是比螺旋桨式增氧机高,池塘中上层的溶氧值在试验中有显著提升,在一米左右水深的浅池比较适宜增氧,增氧性能非常好。在水体中螺旋桨增氧机的推流和混合能力比较弱,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这两个指标在清水试验中与上述 2种机械增氧方式相比较低,溶氧值在试验池塘底层具有较大的提升,但均匀性比较差,与以上 2 种增氧方式相比远远落后。

由于养殖品种具有不同的习性,在池塘中生活的水层也不同,所以要求增氧的方式也不同。叶轮增氧在池塘试验中发挥的机能比较好,并且将不同试验池塘各水层深度的溶解氧进行提升;在试验池塘中采用水车增氧机较好的提升了上水层的溶解氧,但是对池塘底层提升不如意;采用螺旋桨增氧机提升试验池塘中底层的溶解氧较为明显,但是对于提升池塘中上水层的溶解氧的能力不够强。

4 结语

机械增氧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机械增氧技术相对落后,发展的力度较弱,还需要进行提升,所以技术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技术建造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跟进新时代的步伐,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创新,让我国的机械增氧技术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针对当前机械增氧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机械增氧技术的使用要实事求是,对于不同的机械设施,要应用到相应的饲养品种中去,为了更好地促进池塘养殖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增氧溶氧水车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老水车旁的风景
大回转冲水车
水车转转转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水车真好玩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
现代机械化设备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