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尺牍文献分类及其价值

2020-01-02张景润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尺牍家书曾国藩

◎张景润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晚清尺牍文献留存较多,且内容丰富、涵盖面较为广泛。学者若是想查找晚清某方面的尺牍文献资料,实际操作起来较为繁琐。笔者对晚清尺牍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为学者们在查找晚清尺牍文献资料时提供一些便利。

一、晚清尺牍文献的分类

(一)尺牍文献分类的探索

关于尺牍文献的分类,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前人在整理尺牍文献的时候,对于整理分类标准也是莫衷一是。那么尺牍文献应如何分类才较为合理?

就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关于尺牍文献的分类人们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黄钟瀛编写的《分类尺牍辞海》中就根据尺牍内容对尺牍文献进行了分集整理,共12集,分35类。凡庆吊通候、投赠答复分别列举,对各词出处均加注释[1]。民国时期光明书局出版的谭正璧注释的《古代尺牍选注》中根据尺牍题材将尺牍分为叙事与写景、说理与论事、抒情与述怀3编。收王绩、苏轼、曹植、李白、韩愈、柳宗元等七十余人的书信九十余篇[2]。1943年启智书局出版的娄哲编写的《白话新尺牍》中根据尺牍惯有体例将尺牍分为十七类,主要有通候、邀约、讨论、婚姻、庆贺、慰唁、馈赠、借还、催索、请托、荐引、聘辞、买卖、责劝、问事、谢罪、报告等[3]。

从上面这些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分类太细显得繁琐没有章法,有的分类太粗就容易遗漏或不严谨。冯尔康曾在其《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一书中提出,可以将“书信区分为谕旨、奏疏、公牍、家书和其他私人通讯”这几类[4]。笔者通过对各种尺牍分类标准进行对比,认为冯尔康的观点较为合理。

(二)晚清尺牍文献分类

笔者在查阅现存晚清尺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冯尔康的观点,从史料内容的角度出发,以公牍、交友、家书、论学和其他私人尺书五类进行分类整理。

1.公牍

公牍就是用书信写的公文。一般用于君臣之间的信息报送及政令的传达,或是大臣之间信息相互传达。公牍存世较多,在尺牍文献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公牍作为一种公文,多由皇帝查阅审批,所以有着严格的书写规范,与私人尺牍的书写格式不同。另外,大臣批阅处理自己分内事务的公牍则相对简单,没有严格的书写要求。例如笔者在查阅《曾国藩全集·批牍》时发现曾国藩在处理其分内事务就是如此[5]。其批湘阴禀报到任日期有:此时急务,莫先于查拿匪人,以安善良。匪人难于访求确实,不得不联络绅耆,籍广耳目。该县务宜周谘公正绅耆,纵有偶受欺蔽之时,而受益处究多也。曾国藩三言两语就批复了公牍。

此外,公牍的套话较多,一般都是应酬文字,而且有些公牍还由他人代笔;牵扯到自身利益时,可能还会欺瞒真相、相互包庇,所以部分公牍的可信度不高。但其在考证历史事件发生过程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史料难以相比的。在晚清尺牍文献中,公牍较为有名的当属曾国藩与李鸿章。

2.交友

交友尺牍是尺牍文献较多的一种,内容小到日常琐事、个人生活、出行游记,大到国家政事、推荐人才、交流政务等。其中,众所周知的有致同年、致同僚、致属下、致恩师等等,尺牍中有对收信人进行慰问的,有对收信人进行劝诫的,有时还会透露一些不利于或有利于收信人的信息。由于交友尺牍多写给自己较为亲近的朋友,所以写信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顾虑。

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的《翁同龢集》[6]中就有很多写给朋友的书信,例如致兴廉函:尊体如何?闻须稍憩,甚善,甚善。宝、延已安者未便再看,未安者须饬作速检点妥协,不日当派司员会同查验,东华门匾是铜是木,言者不一,亦当见一分晓,午门匾则犹未上,宜查验也。两浑。由此可见翁同龢与其朋友来往密切,保留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对于历史研究很有价值。

3.家书

家书在尺牍文献中占据很大的分量。中国自古以来家族观念较重,所以人们多重视与家人亲戚的往来,这就为家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般家书很少被外人观看,流通的范围较小。家书蕴含了家人之间的问候与关怀,是亲情最生动的表达和诠释,因此,家书往往也是令人感动的。

家书在清代已发展到巅峰,其中较为有名的家书主要有《纪晓岚家书》《金圣叹家书》《左宗棠家书》等,但纵观古今,最著名的家书仍是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共七篇435通,内容丰富,从教育子弟到治理国家,应有尽有,“道德文章冠冕一代”让人叹服。《曾文正公家书》至今仍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不乏专门研究曾国藩家书的学者,其影响可见一斑。

4.论学

论学尺牍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尺牍,多在文人墨客之间传递。晚清时期曾国藩经常与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一起探讨儒学,奠定了其理学大师的地位。例如《曾国藩全集·书信上》中,曾国藩在致刘蓉篇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主张;在致王拯篇中谈论道:论君子之道义,在虚己待人,在匍匐救人,而君子之交谊,则在道济万物而不自居,施及后世而不矜不伐[7]。

论学尺牍为我们研究前人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前人通过论学尺牍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使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有利于学术思想史的研究。

5.其他私人尺书

这类主要包括应酬、情书和遗书三种,其中应酬最为繁琐无趣,情书最为丰富有趣,遗书则多悲壮叹惋。其中应酬又包括祝贺、请邀、荐引、慰唁等等,应酬类的尺牍多为相互吹捧,堆砌华丽辞藻,内容相对空洞,有用信息不多,参考价值不高,其中许思湄的《秋水轩尺牍》较为有名。情书类尺牍则主要是情人间相互诉说爱意,交流情感的方式,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炽热的爱意和真挚的情感。收录情人的情书较为稀少,1916年上海新美书社出版的《男女艳情新尺牍》共五卷,记录清代士绅官员与诗妓的情书一百余篇[8]。

遗书则多为非正常死亡者留下的,遗书中有很多铮铮名言,述说着烈士为国卫道、以身相殉。如晚清黄花岗起义的烈士方声洞有《赴义前别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等等。一般来说,书写遗书的多为忠义之士或有识之士,且遗书的内容较为真实,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晚清尺牍文献的价值

目前晚清尺牍文献留存于世较多,是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近年来,大量尺牍文献整理后被公布、出版,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这些尺牍,保存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细节,梳理历史的发展脉络,为考证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史料来源。笔者在对晚清尺牍文献分类的基础上,尝试从三个方面对晚清尺牍文献的价值进行一个系统的 分析。

(一)史料价值

晚清尺牍文献作为一种史料来源,为历史学家研究晚清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历史资料。晚清尺牍文献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小到家庭琐事、生活日常、走亲访友,大到国家变革、政局动荡、农民起义等等,涉及范围广泛。且晚清尺牍文献留存于世较多,保存较为完整,是重要的第一手史料,为研究晚清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如《曾国藩全集·书信》中曾国藩回复冯焌光:告拟自筹经费改由上海买炮,不再赴粤;粤省将次肃清,滨江各防安谧,浙江遽尔沦陷;此后惟当力保皖南、江西,再图恢复吴越[9]。由此我们可知同治元年(1862年)浙江被天平军攻陷,曾国藩批复冯焌光自筹经费买炮抵抗太平军。又如《梁启超家书》中记载了梁启超教育子女多读书,令子女温习谙诵《论语》《孟子》[10],由此可见,梁思成后来成为著名的建筑家就得益于此吧。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的《商业新尺牍》整理并保存了晚清时期关于商业发展的尺牍,包括交易、市情、贷款等15类,共四十余篇。这些尺牍不仅传递了商情,也促使官员和商人在经济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对策[11]。

(二)文学价值

晚清尺牍文献内容丰富,文采出众。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等,均为饱学之士,学富五车,通晓四书五经,其尺牍文采亦非凡,多有佳作流传于民间。尤其是论学尺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活动和学术造诣,还促进了学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尺牍中多会有诗篇,虽多为应酬之作或感伤之作,但佳作甚多,欣赏价值较高。如林则徐的尺牍,不仅可以当成诗读,还可以当作史书;再如李鸿章在《临终诗》中追溯了自己的一生,“功过是非后人断,我自孤忠保家国”。虽说现在人们对李鸿章褒贬不一,但其精神让人敬佩。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书记》中曾提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对尺牍文体进行了简要总结[12]。总的来说,晚清尺牍文学整体呈现出一种美学化的发展,不拘泥于形式,挣脱了传统的束缚,使个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展现了晚清文学的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书法价值

尺牍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尺牍的发展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由于尺牍文献多为手写,所以多有名人手迹流传于世。尺牍在古代一般都是用来收藏的,以前的大家,如果不是书法家,人们很难看到他的手迹,尺牍就成为他手迹的唯一来源。直到晚清,人们在书写尺牍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的笔迹,且尺牍中书法大成的人也有很多,如左宗棠的书法苍劲有力,颇符合其军事家的身份;李鸿章的书法大气磅礴,颇有苏黄之风;而曾国藩的书法则是博采百家,并融众长,就好似其学识渊博。由此可见,晚清尺牍文献有利于学者们对古代书法的研究,同时也促进了当代书法的发展。

三、结语

通过对晚清尺牍文献的研究,可见目前史学界对尺牍文献的研究和利用仍有待提高,尺牍文献不仅仅是文学家或书法家的研究热点,更是我们史学研究者的重点。针对尺牍文献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尺牍的文献来源相对狭窄,不利于学者研究;二是尺牍文献资料的共享度有待提高,例如有些珍贵的尺牍文献不方便查阅,可以整理成影印版以供学者参考研究;三是开放和解密相关尺牍文献,移除权限设置。总的来说,晚清尺牍文献为我们鲜活地展现了晚清社会各方面的风貌,使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认识晚清的社会发展现状,为研究晚清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一条途径。

猜你喜欢

尺牍家书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曾国藩吃牢饭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
重读“红色家书”
明代尺牍的辑刻与传布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明清的尺牍小品
浅析明末清初尺牍选集编选刊刻之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