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安双语播音人才与跨文化传播

2020-01-02◎袁

文化产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双语跨文化西安

◎袁 芳

(西安广播电视台 陕西 西安 710000)

语言的交流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双语播音正在以一种语言传播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无限的生机。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才资源,处处是文物,处处有故事,用双语有声语言分享美好生活,面向世界传播西安声音,讲好西安故事。

一、让本土文化“走出去”

2018年,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世界千年古都,西安的文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如今正在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交往持续发力,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壮大临空经济,用好西安机场第五航权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举办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杨凌农高会等高品质会议会展,搭建多层次开放交流合作平台。西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丝路沿线各国城市互联互通,这时对于沟通桥梁的双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双语播音的价值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国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跨文化传播是十分重要的。丝路沿线各族的文化特征、传统和价值取向各不相同,让多元的文明、丰富的文化资源流动起来,在各国间传递、整合、挖掘,并激发出新的活力,这样才能使在不文化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各产业间进行有效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我们的话语体系不能一成不变,话语风格和表达形式必须有所调整,双语有声语言传播的优势不仅是语言的输出,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它为各国间交往整合了一个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在这里我所说的双语有声语言传播(播音主持)主要指汉语和英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能为各国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便捷方式,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语言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也能最真实贴切地表述中国文化。通过双语有声语言传播,各国间的交往可以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迅捷地传向整个世界。

我们要正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历史文化、风俗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各不相同,如何在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之下展开平等的跨文化交流与对话,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同样面临着挑战。近年来,西安在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人文交往活动,中法文化论坛、丝绸之路电影节、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等在文化、建筑、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展开交流与对话,实现丝路文明东方起点西方终点的文化融合。但我们深知要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西安声音,仅仅依靠历史深处的“丝绸之路”和“盛唐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掘新的传播内容和手段,结合本地实际,展现更多现代文明价值。而这也是双语有声语言传播的价值所在。

三、双语播音的现实思考

今天的中国媒体更加开放,播音员主持人交流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受众结构更加复杂、嘉宾覆盖面更广阔。改革开放40年,我们看到东南沿海以及一线发达城市双语广播电视节目方兴未艾,专访、谈话、综艺、新闻、晚会等形态广泛多样,异彩纷呈,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传承交流因语言障碍未得到有效的宣传与推广。

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王朝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西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周秦汉唐的灿烂文明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无数印记,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那么如何发挥我们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打好“文化”这张牌,让本土文化“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中绽放异彩。这就需要双语播音员主持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广博的学识和国际视野搭建国际沟通的桥梁。最有效的方式是寻求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可伸缩的空间,用国际化的创作理念,双语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创作出拥有本土文化积淀的优秀作品。以不同的载体传递中华文化,散播中国文明。同时在“引进来”的过程中,双语人才也应该有能力改造和减少外来文化的相异成分,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一个国际化的创作才能得到认可。在这里特别强调双语化绝不是一味的国际化,在中国本,必须遵循新闻原则,符合大众传播规律,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洋为中用,坚持存异求同的原则,一切传播活动要有助于宣传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媒体的竞争力,以遵循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

四、打造双语播音人才

传媒工作者在“媒介传播高度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从事的是一种没有任何国界限制,蕴含着多种不同文化的丰富传播类工作。这要求我们培养国际沟通和国际传播人才,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要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行为进行沟通。那么如何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

首先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要拥有国际化的眼光和外交家的睿智头脑。具备政治素质、新闻素质和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另一方面精通两种语言,熟悉两种文化,具备东西方文化素养和双语传播素养。

在这里我们强调双语能力显性与隐性两方面的表现,显性就是双语有声语言的转换能力,即汉语和英语的规范式表达,包括语音、语法、词汇、重音、连读变调、节奏等,隐性表现为双语的听知、感知能力和跨文化的理解力,文化的差异受思维因素、历史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只做到字面互译,而是要进入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其次,我们要了解受众,他们大多是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多重文化圈层交织重叠的社群,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精准传播,根据兴趣、年龄、生活地域、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民族宗教等为依据进行传播,这样会极大的增强传播效果,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一直注重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那么双语有声语言传播就是要增进各国民众间的了解,提升各国不同文化的认知程度,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促进各城市人文、经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最后,我们要正视国际传播中地位不平等现象。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占据国际舆论的主导位置,对中国的报道有时不全面不客观。双语有声语言传播可以凭借自身优势让受众加深对我国的国情、政策、文化的理解。同时我们可以和各国的传媒机构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在节目制作、人才互访,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展开合作。

猜你喜欢

双语跨文化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