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场乡苗族“自由节”的功能与传承

2020-01-02◎罗

文化产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苗家传统节日苗族

◎罗 凡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传承价值。在贵州西北部石场乡居住的一群苗族同胞,过着一个当地特有的传统庆典节日——“自由节”。

一、石场乡及其苗族“自由节”概况

石场苗族彝族乡,位于贵州省金沙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120.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44米,居住着汉、苗、彝、仡佬、布依、白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7%,是金沙县六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苗族“自由节”是当地苗族同胞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一个传统节日。

“自由节”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嘉庆初年,苗族青年侯玉贵一家从四川古蔺迁居到石革闹(今石场乡)下街背后,以一百二十两大银租种下街背后一弯槽子地。因立约时未请当地的帮头(汉族豪绅)参与,便结下了梁子。苦读儒学的侯玉贵于道光十年(1830年)考中黔西州秀才,成为下五里苗族中的第一位举人。侯玉贵于二月初三办喜酒,头一天赴后山乡迎亲的途中遇上帮头,帮头便寻衅他:“你侯玉贵是苗子,不准骑马、坐轿接亲,否则,对你不起!”侯玉贵置之不理,扬鞭而去。初三迎亲归来途中,帮头聚集二十余名打手欺负侯玉贵的迎亲队伍,侯家便召集亲友将帮头一伙打得头破血流,于是引发了一场官司。时值黔东南苗民起义,清政府好不容易才平定,还心有余悸,因此传讯帮头一伙人,并定于七月初三在石场乡衙门判决,苗族胜诉。官司打赢的消息一传开,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顿时欢欣鼓舞,齐奏笙箫。为了纪念这一大喜的日子,便以斗争起始之日二月初三定为苗家的“让”场,以斗争胜利之日七月初三定为“扫”场。此后每年的这两天,附近的苗族都会自发地前往石场街上集中赶场,开展庆祝活动,年年“赶苗场”便成了约定俗成的节日。

石场苗族“自由节”搭建了当地苗族人民与周边苗族同胞及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的重要桥梁。节日当天,苗族人民着盛装,在街上唱苗家山歌、跳芦笙舞、吹箫、吹笛、吹口弦;青年男女借此机会自由谈情说爱,有的在街上吹箫跳舞,有的在乡镇后山对唱山歌;老年人则走亲访友,说古道今。如今的“自由节”,在传统节日习俗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样,苗族迎宾文化展演和民族文艺演出是主要的两个环节。其中,苗族迎宾文化分为敬上一碗苗家酒、歌舞升平迎嘉宾、传统对歌迎宾朋三个部分,民族文艺演出包括苗家歌舞和各族文艺展演。舞台下,苗族刺绣、民间工艺品、特色美食、画眉斗雄等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呈现出当地苗族与周边各民族交往融合的现状。

二、石场乡苗族“自由节”的社会功能

(一)唤起历史记忆,升华群体记忆

在传统节日的集体氛围中,族群之间彼此相约、共同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的文化及记忆[1]。“自由节”是石场乡苗族对一百多年前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历史事件的记忆,并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情感加以呈现,形成当地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这一群体活动中,历史故事、苗族服饰、苗家歌舞以及传统乐器芦笙、笛、箫等各种艺术符号作为群体记忆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族群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了如节日仪式、庆典活动等的具象化的文化形态,展现出这一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自由节”的存在为石场苗族提供了歌舞展示的平台,为周边民族间的交往搭建了桥梁,为民族艺术提供了生存、交流和发展的活态生境,保障并推动民族艺术的传承及发展,这即是对群体记忆的社会化延续。群体在“自由节”活动和氛围中产生了特殊记忆,使得群体记忆得以重构和升华,从而进一步促进群体的社会交往。

(二)维护社会稳定,重构社会秩序

石场乡苗族“自由节”是当地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间接影响和维护着当地的社会秩序。节日最初的意义在于纪念特定的人物和事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变为一种用来调节人们作息的社会时间,进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增强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给群众带来一种安全感,从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群体的共同意识规范着个体的行为,使得每个人都能在秩序化的社会关系中活动,进而形成一种“只要仍进行这一节日活动便会平安无事”的集体无意识,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如今,“自由节”不仅受到当地苗族人民重视,政府、社会、媒体等也将目光聚焦于此,旨在弘扬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使得节日呈现出艺术化的特点。节日中艺术化的仪式融入了新元素,是对传统秩序的遵循和创新,也是对历史的再现和突破。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认同感

节日是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基础,是一个民族振兴发展的软实力[2]。随着节日的形成、发展及民族意识的增长,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自由节”凝聚和规范着石场苗族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及各种文化习俗,使这一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同时,“自由节”又是一个团结友谊的盛会,把石场乡苗族同胞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他们从中找到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使得石场苗族与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节日氛围,不断增强和巩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三、石场乡苗族“自由节”的传承路径

(一)发展旅游,开发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工作之余身心放松的一大选择,越来越多人前往少数民族地区体验各种民族文化风情。民族节日是展现民族文化风情的有效方式,因此,民族节日发展旅游已成为一大趋势,能同时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石场是贵州西北部一个较为偏僻的乡镇,只有利用好节日发展旅游,才能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从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一,节日活动中的苗家歌舞、苗族刺绣、民间工艺品、特色美食、画眉斗雄等民族特色元素可以直接创收;其二,节日活动可以带动交通、通讯、餐饮、住宿、建筑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机会,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其三,节日期间许多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打广告推销产品、进行贸易,从而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

(二)用好新媒体,丰富传播载体

“自由节”作为石场这个小乡镇的苗族特色传统节日,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广泛传播。在以前,节日的传播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发起,通过传统媒体报导节日的相关活动,但受众面较为狭窄、传播范围也较为有限。而在网络盛行的当今社会,要想让“自由节”实现更持久、更广泛的传播,就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当下热门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不容小觑,地方政府可以与这些平台联合起来做好营销策划,同时培养一两个为“自由节”代言的“网红”,在各大平台加以运营,拓宽传播范围,实现传统节日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而弘扬和传承苗族“自由节”文化,让这一文化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走近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苗家传统节日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苗家米酒香
苗家姑娘去走坡
苗家歇饮
苗家小阿妹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