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代宋元时期唐卡与国画的共性发展

2020-01-02张海生

文化产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唐卡共性国画

◎张海生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 合作 747000)

唐卡和国画作为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民族文化瑰宝之一,随着时代发展逐步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1]。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唐卡和国画观赏、研究兴趣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唐卡和国画的研究和传承中来,为唐卡和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领域的和谐发展。由此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以往有关唐卡和国画的历史文献进行研究,探究自远古时代以来唐卡和国画的共性发展,思考未来唐卡和国画和的发展方向,同时希望能够帮助唐卡和国画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的实现传承和发展[2]。

一、研究背景

纵观以往我国唐卡和国画领域的发展来说,这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文明中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虽然唐卡和国画起源不同,但是纵观其核心本质来说,唐卡和国画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多共性的内容[3]。比如,就以往唐卡和国画的起源来看,这两种艺术出现的目标都是为了阶级提供精神层面上的服务,一方面,记录阶级的政治成就,另一方面,帮助统治阶级更广泛的传递其思想;与此同时,就唐卡和国画而言,其最初绘制的载体都集中于绵帛、绢布等材质表面,并通过搜集各种动物的体毛配合各种自然材料所研磨成的颜料所绘制的特定内容等等,所以唐卡和国画两者在发展之间存在很多共性的内容。

纵观历史中留存的唐卡和国画作品,其作品的种类、内容有很多,其中相对比较常见的作品题材便是宗教佛像题材,由此,笔者将着眼于唐卡和国画中的宗教佛像以及工笔人物之间的画作手法和艺术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比较,以期发现五代宋元时期唐卡和国画的共性发展[4]。

二、五代十国宋/西夏的唐画、国画

相对于国画这一种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艺术表现形式,唐卡首次出现在中原的时间大约在9世纪末、10世纪初期阶段,自9世纪末期历经数百年的唐王朝覆灭后,原有中原大陆的整体平衡被唐王朝的覆灭所打破,一时之间战乱、流离成为了这一时代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但也正是这一时代背景让唐卡绘画艺术随着流民迁徙走进了中原大地,更让人们在国画的同时逐步了解到唐卡绘画的存在[5]。

时至10世纪后期,在古格国王的引导下,藏传佛教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并随着人们对宗教内容接受程度的增加而愈发的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时至今日,我国仍旧可以一览这一宗教建筑中所蕴含的唐卡魅力,并且可以发现,在该宗教佛寺中的唐卡人物画像中,从人物形态层面来看,大部分人物的面部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扇形轮廓、眼睛宛若一双“鱼儿”、且五官、衣袖等细节区域大都被设置成了几何的形状;从人物神情来看,唐卡绘画中的佛像形态大都比较泰然、手部处理圆润、光滑的同时结合设计大都比较到位;从人物外观来看,唐卡绘画中人物服装几乎不配有任何类型的装置,画面通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秉持了简约的绘制原则,为人们呈现了但是阶段唐卡绘画的特征[6]。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11世纪后期,受王朝文化交流的增多,唐卡绘画作品中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尼泊尔风格,在人物绘制环节更多的倾向于“真人”,并且在这一时期的部分佛像绘制过程中,绘制者们开始用不同的绘制方法,帮助佛像呈现出不同的眼神状态,以期能够展现佛相对人世间的怜悯。

与此同时,受战乱因素影响,这一阶段很多画家都开始纷纷走进深山躲避战乱,所以,就这一时期的画作来说大都会通过对异乡景色的绘制来抒发作者对于故乡的思想、和对战乱下百姓颠沛流离的悲怜。比如比较著名的关仝、荆浩作品中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悲伤心境,表述出其对战乱、流离的悲伤情绪。随后,在10世纪末后,随着时局趋近与稳定,国画作者们的人物、景色、花鸟等不同主题的国画也随之获得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实现在这一实现背景下的独特发展。

所以,通过对这一五代十国宋/西夏时代发展背景下唐卡和国画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中原大陆,还是在藏区这一类型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源于各类形式的“总集”,也正是在这一大融合的背景下,唐卡和国画迸发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特色,并为其所自处的绘画历史上绘制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元代/萨迦时期的唐卡、国画

对于元代/萨迦时期而言,国画的侧重已经完全偏向于对山水、鸟兽的绘制,社会中能够继承上一时间国家特色和水平的作者也随之大幅减少,所以,就这一时期的国画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相对于国画发展的相对滞缓而言,这一时期的唐卡绘画在成吉思汗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却获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就这一阶段的唐卡绘画来说,受萨迦派别的影响,中原境内蒙、藏、汉多民族的沟通也随之大幅增多,这些沟通往来的增多都在很大程度上将汉文化融入到了唐卡绘画的过程中,从而形成了兼具藏、汉特色的唐卡绘画文化并流传至今。这一阶段的唐卡绘画不仅传承了以往唐卡画作中的人物表现手法,同时也将汉文化中对于服装的描绘融入到实际唐卡绘制的过程中去,逐步地帮助这一阶段的唐卡形成了具备地区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同时也为后续形成现代唐卡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这一阶段的唐卡人物形象来说,这一阶段唐卡和国画的共性发展大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人物的造型层面来看,这一阶段的唐卡绘画作品人物更加的流畅、对称,并且将汉文化中比较常见的人物表现形式(脸圆、眼细且长、柳叶眉等)融入到唐卡人物的创作中去。

从绘画技巧和配色层面来看,这一时期的唐卡作品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国画中的“混描”和“蚯蚓描”模式,为传统的唐卡绘画作品添加了一份细致,并将原有的唐卡绘制配合做出了相应的丰富,实现了人物衣物以橘色为主调、综合搭配黄蓝绿等原色的方式。

在唐卡人物的排布过程中,也与国画相同采用了主位大、从位小的模式,突出了画作的重点,同时为人们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画作意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人物的衣着服饰也相对比较简单,并且会将重工放置在人物头饰、脚钗的绘制环节,以此实现对唐卡的细节描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唐卡和国画研究的推进,在相同时代背景下的唐卡和国画发展共性也愈发的显著,所以不论唐卡还是国画,都可以被认为是时代的记录者,通过他们自身独立的能力,将过去、将历史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猜你喜欢

唐卡共性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共性
国画欣赏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