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2020-01-02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松原138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技能

王 颖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了技能大赛现状的基础上,又剖析了技能大赛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2008年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口号,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改革与创新。几年的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专业课技能教学指明了方向,推动职业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检验职业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催化剂,更是检验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1 职业技能大赛概况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联合多个部门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是目前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2008年,参赛学生有1762名,比赛设10个专业类别24个比赛项目。2011年,参赛学生达5038名,比赛设15个专业类别55个比赛项目,2019年,参赛学生已超过1.8万名,比赛设19个专业类别87个比赛项目。(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和职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了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有力的推动了产教结合,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对职业院校特色办学和内涵式发展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3)伴随着“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口号的提出,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创新。

2 通过技能大赛分析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在大赛取得预期成果的同时,也反射出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2.1 职业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提高 “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高职院校共1109所,2012年全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288所,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高达1.17万所,职业院校数量逐年增加,但教师数量没能按比例增加,师生比始终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8:1~15:1标准。师生比例过高,已经偏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和技能水平要求逐年增高,综合性越来越强,不仅是技术规范性和娴熟度的比拼,还包括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考核,同时还有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的考量,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但事实上各职业院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却很少。同时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成人高校、职业大学或中专学校升格重组而来,大量专业课教师都是由文化课教师转行而来,队伍发展的基础很薄弱。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非常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极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都亟待提高。

2.2 教师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与大赛要求有一定差距 随着大赛的逐年发展,各个赛项对参赛选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的各项技能必须走在行业的前沿才能够指导学生取得好成绩。然而,目前各职业院校的老师多来自各高校毕业生,来自企业一线的技师型教师很少,多数专业教师缺少在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背景和经历,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都不熟悉,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都不高,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2.3 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内容陈旧,与行业企业脱节 现在的技能大赛是由相关教育机构、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一项赛事,所以大赛与行业企业对接越来越密切,但是很多教师极少关注行业新动态和新技术,与行业企业联系也很少,导致教育理念更新缓慢,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仍然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知识老化,不能与企业实际岗位有效衔接。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低 在大赛中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并不是技能或知识的欠缺,而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或心理素质不高导致的。这种情况就反应出教师教学方法和培训方法的局限性。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和水平的比拼,还包括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心里素质和语言表达等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测试。这些软实力不是短期培训能够达到的,是要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全过程的。但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2.5 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职称评定体系不完备 职教师资培训一直遵循“学历进修为主,技能培训为辅;在职进修为主,脱产学习为辅”的理念,这种方式效率低,效果差。不能使职教教师有效更新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而且绝大多数职校经费有限,培训往往难以落实,培训形式也多是学历培训、校本培训等,并且一般采取就近培训的原则,高水平的系统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得不到有效实施,学不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在职称评定方面,往往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评审标准进行,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论文量化考核,与职业学校师资建设重实践重动手能力的目标相悖,制约了职称评聘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导向作用的发挥。

3 职业技能大赛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核心就是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师必须要先了解大赛相关规则,掌握企业工作流程、基本技能以指导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赛后还要针对赛项进行教材开发。这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1 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推动专兼职师资队伍形成 大赛提供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推动了教师企业挂职、学生顶岗实习等,增加了提升师生实践能力的机会。为了在大赛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倒逼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稳定的,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行业一线人员参与到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企业最新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使学校专任教师了解行业生产一线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3.2 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内容要适应就业岗位及职业技能的要求,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职业技能大赛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核心内容。参与技能大赛,教师就必须要认真分析、研究大赛相关的文件,并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学习以掌握比赛内容,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现场实地指导,教学结合行业、企业标准,以实用为目的,将教学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更新。

3.3 技能大赛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职业学校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低与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高低有直接关系。调研和实践证明,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明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为若要在比赛中取得优良的成绩,教师就必须全方位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从原始的单纯完成教学目标转变成与行业、企业协作研发项目、指导学生动手实地操作等,把抽象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教师通过直接参与大赛和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能够全方位掌握各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从而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社会零距离对接。所以指导教师通过技能大赛的历练,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都是飞跃性的。

3.4 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不够,学生普遍感觉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巨大差异。职业技能竞赛所用的设备和软件都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升级的,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始终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掌握行业中的新知识。大赛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大赛内容一般都是一个任务,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促进理实一体教学的展开。学生上课地点由原来的教室搬到实训室,教师由单纯地站在讲台前教授理论知识转变为在仪器设备旁的示范操作、理论讲解,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其互动增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教学外,一些课程还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教学过程在企业具体工作岗位展开,增强了教学效果,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的零对接

3.5 技能大赛有利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要求参赛选手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选手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创造性人才。然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有一支高素质、高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做指导。随着技能大赛逐年发展,项目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要有创新才行,学生的创新源于创新型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和动态,教师要能够接纳新观念、新思想,掌握最新技能,同时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和思维,善于求异求新,还要善于思索和专研,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勇于尝试应对、分析解决。教师作为专业一线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社会、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革新成果,并将各类最新资讯适时传送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完成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探索的过度,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创新性教师。

3.6 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教师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多年发展经验总结证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职业素养的养成仅仅依靠某一位教师自身的力量是有制约性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间必须增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因为教师之间在知识构造、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别,即使讲解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都会有明显差别。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很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技能大赛为锻炼及培养教师自身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体现了社会、行业、企业对职业技能人员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尤其是在各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其中一些参赛项目是团体赛,从参赛规则的编制,到训练计划的开展,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为指导教师打造了一个提升自己的平台。充分发挥优秀指导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很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所以,各职业院校应紧紧抓住大赛这个平台,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实践技能锻炼、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