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东营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考

2020-01-02尚友国延廷松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畜产品资源化畜牧业

尚友国 延廷松 燕 慧

(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257091)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用现代设施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技改造畜牧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于促进东营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畜牧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全市畜牧业通过大项目带动、科技化提升、标准化引导,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促进了现代畜牧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全市畜牧业大型集约标准化养殖占比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链接更加紧密,奶牛、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六大优势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更加稳固,生态发展势头良好,多项业务指标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2 畜牧粪污治理扎实推进 全面落实“三区”划定方案,组织各县区科学划定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养殖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组织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解决了养殖场户的粪污处理难题,加快了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实现了“变废为宝”。

1.3 标准化认证和示范养殖园区创建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部、省、市、县“四级联创”,积极引导广大畜禽养殖场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6.4%,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初步形成了河口仙河奶牛园区等规划布局合理、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管理体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大型现代畜牧园区。

1.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全面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检测、病原学集中监测。严格规范检疫证章、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跨省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等工作,实现了检疫监管等工作的痕迹化、规范化。加强对病死畜禽工厂化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推进和监管,实现全市境内病死畜禽收集处理全覆盖

1.5 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畜牧生产、经营企业做出了安全承诺,明确了自身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等活动。深入开展兽药生产经营单位GMP、GSP认证,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创建,本市畜产品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2 制约东营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畜牧业“接二连三”功能还有很大发挥空间,缺少业内领先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养加销一体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农户的契约化生产模式还需完善,本市还有部分的养殖户没有纳入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中,养殖源头质量控制难以保障;畜牧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2.2 稳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 国际国内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畜产品进口大量增加,部分产能阶段性过剩,对本土生猪、家禽、奶业、肉牛产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养殖成本不断抬升,经济效益低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3 资源要素约束加大 随着全市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可用土地紧缺,用地成本不断上升,养殖用土地紧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潜在的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养殖业融资困难,养殖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是民间借贷,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负担重,畜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缺少充足的资金保障。

2.4 环境约束越来越紧 全市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整体压力不大,本市大部分养殖场实现“两分三防”(雨污分流、干湿分离,防渗、防雨、防溢),但局部养殖较为密集的地区,已经造成环境压力,养殖场粪污配套处理设施运行处理成本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3 加快东营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对策

3.1 坚持生态化发展,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始终坚持生态化布局,坚持高点定位,搞好顶层设计,突出生态化引领,制定产业发展区划、生产规划、行业企划和推进计划,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好的基础。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行健康养殖,实现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大力推广玉米全株青贮、秸秆精深加工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青贮利用率。积极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循环产业试点,扩大苜蓿、饲料玉米等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加快推进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建设。

3.2 坚持高效化提升,大力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充分发挥大项目建设层次高、经济效益好、行业带动力强、产品质量优的优势,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提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完善畜牧园区发展规划,通过规范提升、示范推广等措施,集聚优势资源,着力推进特色鲜明、产业高效、科技领先、装备先进、生态安全、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畜牧园区建设。进一步规范提升现有畜禽养殖场、家庭生态牧场、畜牧旅游示范场等经营主体,更加注重畜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经营方式和实践形式的创新发展。

3.3 坚持科技化驱动,着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畜牧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服务资源的引导和运用,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全市畜牧业提供适时、实用的畜牧科技服务。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努力推进对全市畜牧业投入品、畜禽养殖、防疫检疫、屠宰加工、畜牧环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发展智慧畜牧业。积极引导企业应用智能化装备集成技术,提升畜牧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3.4 坚持产业化运营,进一步提升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坚持“外引内建”两条腿走路,从引进高端优质大项目和扶持培育本地企业两方面着手,向畜牧业二三产业发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益。引导畜牧企业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产销对接。鼓励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参股入股等形式,与养殖场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对子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畜牧业品牌培育和产业升级。

3.5 坚持精准化施策,全力提高服务水平 搞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研判,帮助企业控制风险、提高效益、拓展市场,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与金融保险、贷款担保等金融业的合作,拓宽畜牧业发展融资渠道,推广畜牧业担保贷款、保单贷款等融资方式,着力破解畜牧业发展融资难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监管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实施智慧畜牧建设行动,推进“互联网+现代畜牧业”发展,用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生产、消费高效对接,提升畜牧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3.6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畜产品品质保障 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应免畜禽100%免疫以及报检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均达到100%,努力确保我市全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全力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示范创建,扎实做好动物产品生产和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等环节的日常监管,逐步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努力确保我市全年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猜你喜欢

畜产品资源化畜牧业
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污染的来源及处理关键点
煤化工废水资源化回收及深度处理技术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映像畜牧业
统计信息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