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2020-01-01李赫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政治

李赫男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2019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引领着我国媒体融合走上快车道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能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打造舆论引导新面貌,深入剖析媒体融合发展影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引导新面貌,深入剖析媒体融合发展影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1]。在2019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和各地方主流媒体,以新技术为引领,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手段,实时权威传递党的政策主张和两会代表委员声音。央视新闻新媒体更是首次使用了4K+5G+移动直播技术,这一切都说明我国已经开始了步入融媒体时代的脚步。然而,以新兴媒体为载体传播的多元价值观却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运用传统媒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到严重阻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的一名教育者,如何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探索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助力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发展路径,为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奠定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利用融合媒体来创新教学形式,笔者结合最新的教学模式就此方面做了大胆地设想,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些许尝试,以下提出笔者的些许拙见,仅供大家参考。

1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维路径

1.1 高校要树立“融媒体”传播的理念

融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课题,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拓宽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作为教师,应重视充分发挥融媒体多种媒介平台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思想引导, 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深入了解融媒体特征,以实现利用融媒体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此理念指引下,上至中央下至高校都应研究制定各级的文件给予政策支持[3],并成立专门部门从事此项工作。首先,“融媒体”说法新颖。关于“融媒体”这一提法,我国最早是在2014年光明日报一篇题为“融媒体:缔造新型主流媒体”文章中提出的。此前一直研究的是关于“媒体融合”,因此,将“融媒体”这一说法作为被研究的对象,具有创新之处。更准确地说,融媒体应该是一种理念。其次,“融媒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新话题。学界关于“融媒体” 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传播学领域,文章也非常多。而真正将“融媒体”结合教育研究的则较少,主要有“融媒体”和高校教师素养的研究、“融媒体”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而将“融媒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在观点与角度上实现了创新。所以,为了将融媒体和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融媒体传播理念的确立是一个根本的前提,只有树立这一理念,才能实现各个方面创新工作的开展[4]。

1.2 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引领学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

在此基础上,高校需强化“融媒体”融合优势,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制定正确的政策进行引导,引领学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打造高校“融媒体”传播的“中央厨房”,制定更为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政策文件。融媒体将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兴媒介平台高度融合,将各种媒体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开创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更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会时代[5]。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政策制定为先导,以政策引领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内讲解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应以实践课为依托,引进各行各业的社会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制定系统的落实政策方案。在政策层面对实践课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融媒体”融合型思政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从根本上寻找学校“融媒体”融合型思政人才的培养路径。并对此类人才在政策上、资金项目上进行倾斜,培养一批敢于创新具有融媒体思维的时代新人思政教师, 从而实现正确的政策导向引领学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

1.3 以融媒体平台为主导的多业态有机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媒体教学路径的建设绝非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够完成,从多业态有机融合来看,依靠大的平台达到对多个业态的整合是可以实现的。多个业态的融合是融媒体和思政创新的起点。多业态就是指多个行业,这也与中央倡导的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基本思想相契合。大思政格局就是要将各行各业纳入思政课程,为思政教学服务。课堂教学应积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多元化的媒体平台相结合,实现校内、校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方式。有利于塑造学校特色教育、学校特色文化,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凝聚人心,推动师生共同努力,提升校园教学质量与品质。一方面,这种整合可以涉及多个业态各个行业,可以以官方平台为中心将不同的小平台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大平台,即平台嵌套平台模式。另一方面,以平台为中心对多个业态的整合可以上下左右、纵横皆有,因此,这种整合体现的是一种网状化的方式,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纵横混合整合[6]。以平台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从教学内容、资源渠道、技术开发再到终端载体所需要参与的业态可谓纷繁复杂。在设计阶段,融合媒体教学设计组既要设计教学的媒体部分,还要同步设计教学的应用部分;既要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又要设计开发各种教学模式,除每位教师都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还需有精通信息技术的人员加入,并且由技术人员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解析重构。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团队还要在平台上收集更改建议,创新教学模式,引进各行各业人士,只有将多个业态有机融合才能完成融合媒体教学路径的构建。

2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教学路径

2.1 引进典型的慕课平台,结合微课等多种形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将比较典型的慕课平台引入教学、 让学生课前借助慕课自主学习,通过“课程学习”“课堂讨论”“课外阅读”“课后作业”4 个学习链接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课程学习”是由教师以10 min 左右的微视频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所含知识点进行整体梳理和讲解。这个微视频可以来自传统的慕课平台,也可以是教师录制后自己上传的。微视频的选题应该是该节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引起学生视觉疲劳。而且这种讲解不仅是简单的教学录像,而是充分应用影视技术和艺术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编辑组合,单一地讲解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视频需要精心插入影像、动画等更为生动的视觉形象资料,丰富和扩展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且10 min 左右的微视频最为适宜。相对于思政课程,虽然这种视频教学制作方式不像理科教学一样带有天然的优势,但可以借助存在于各个媒体库广袤的教学资源完成此项工作。“课堂讨论” 则是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在课堂环节就疑难问题或学习需求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以前的讨论在课堂进行,现在可以搬到平台上。思政融合媒体平台设置有讨论区,供学生们讨论学习疑难问题。需要让广大的学生养成讨论课程主题的习惯。“课外阅读”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准备的供学生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区域,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从根源上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系统亦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设置给予不同的分数。“课后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与教师在对应的小视频中所讲的内容密切相关。只有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多方进行契合才能创造全新的融媒体教学模式。

2.2 设置名师直播课堂辅以智能系统进行在线答疑

对于教学效果良好的名师,课程专家组对课程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之后,可以在线设置名师直播课堂,类似于SPOCS 和个性电台的形式,使不同学校的教师实现共享。在此次疫情期间,各种网络直播得到长足的发展,各个平台纷纷拓展自己的网络直播业务,对思政课程教学直播带来了很好的契机。通过疫情期间单一网络直播的教学尝试,得出的结论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单一的网络直播无法形成高效的授课现场,学生极易形成挂机行为[7]。所以,在疫情后时代,可以尝试将直播课引入到传统课堂并实现双屏教学,主课堂的任课教师来控制直播的内容和时间,并将各种教学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形式多元化,避免单一网络直播课程的枯燥感。而主课堂的任课教师只要完成作业辅导和课后答疑、以及成绩的评定。主课堂教师由于课程以直播形式进行,教学的完整存在,所以完全没有录播课的呆板木讷。名师针对全国的学生进行在线答疑,由于教师直播建立起的网络交流通道是畅通的,所以每一个学生均可以实现与全国性名师网络互通。当然对于统一的问题智能系统可以统一答案回答,对于有个性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回答。智能系统类似于智能答疑机器人,大部分的学生问题大致一致,所以机器可以对相同的答案统一作答。我们亦可以在思政教材中建立一条通道,通过在教材中设置二维码来完成此项任务。二维码以知识点为单位穿插在教材当中,学生通过扫描教材中二维码或APP 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聆听名师授课、 提问答疑、并进行实时互动。APP 的开发可以小到一门实践课大到思政全门类课程,保证其形式的灵活性。学生亦可以在课后随时对课程进行回放,对课程进行反复重听。只有将巨大的数字资源融入教学中,才能实现一种全新的融媒体教学模式,并被新一代大学生所广泛接受,创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思政课堂。

2.3 将拓展阅读部分制作成数字教材并开发配套的智能数据系统

通过将拓展阅读部分开发成数字教材,开发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对学生学习风格、兴趣偏好、情感倾向、认知状态等隐性情境信息进行分析,为学习者推荐动态学习路径。数字教材的内容可以包含一些经典的阅读,亦可以将时事新闻设置成弹窗的形式,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上进行阅读。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应贯彻实时、嵌入式、碎片化的方式,摒弃传统灌入式。尝试将思政数字教材发展为一种可按需阅读或按需呈现的富互联网应用。富互联网应用的含义就是将互联网的所有资源以思政的思维进行整合,从思政课的角度进行梳理,并能够达到所有的学习内容资源、工具、服务等都可以实现“按需而用、即需即用、快速聚合”的状态,以便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建共享。教材的平台与用户之间具有更紧密的关联与黏性,其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主动、 实时地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与定制化学习服务。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不仅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同步或异步信息交换,而且能够实现对共享资源的协同编辑,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现在学生对于B 站、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十分推崇,思政课教师亦可以参照这些网站的经营模式,寻找当代年轻人接受的数字资源和教学模式,紧跟时代脚步,创新数字教材的新方式,在数字教材中预设有学习目标、 学习路径及测评服务能为学习者提供系统的学习路径规划与方法指导,防止学习者在信息过载的网络环境中“迷失”。只有在契合和穷尽了所有实际工具之后,才可以实现思政“融媒体”教学模式的持续创新,为全体新一代大学生呈现出一盘思政课的饕餮盛宴。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