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之我见

2020-01-01严雪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小组长管理员榜样

严雪芳

(苏州市宝带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1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做好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不仅能影响幼儿在园内的生活质量,还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对整个学校的声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通过开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综合素质。此外,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 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下面,就如何改革创新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2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改革创新

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遵守常规的前提。美国教育家娜思夫人说过一句话: 从小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幼儿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良好的常规涉及幼儿和教师两方面,如果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有威信,感到教师是可亲可近的,就能自觉服从教师的积极意愿,有利于幼儿遵守常规[2]。记得一次,班里一个比较调皮的小朋友对笔者说:“老师,我喜欢你,我喜欢上你的课。”简单的一句话,足够说明师幼关系对幼儿遵守常规的重要。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遵守常规的前提。

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必须做到: 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教育事业的主旋律,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他们。”只有真正地爱幼儿,才能有效管理幼儿。教师真诚地爱一旦得到幼儿的认可,幼儿便非常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甚至严肃的批评。例如,班里的子钰小朋友,漂亮、聪明、任性,但是她很好动,无论在平时、进餐、上课时都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玩耍。笔者经常提醒她,向家长反映,希望在家园配合下使她改正。使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笔者也很烦恼。一天,早上学习活动中她又开小差了,中午笔者在办公室休息时请她进来聊天。谈话是从她的优点开始谈,表扬她看见教师有礼貌、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愿意主动帮助同伴等,表扬、鼓励她。然后开始谈她的不足,提出要求。笔者说:“你真的很棒,但是你有一个缺点,你知道吗? ”她说:“我上课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不认真。”看到她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笔者就引导她:“老师很喜欢你,但是你上课时不认真,还影响旁边的小朋友,这一点我不喜欢。能改正吗?”她坚定地说:“能!”“怎么改呢?”“上课认真听。”“说话算话,你一定要做到哦! 严老师帮助你,好吗?如果改正了,那么我会很喜欢你! ”笔者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和她谈话,果然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她坚持认真倾听、 积极发言。有时她忍不住和旁边的同伴说话,只要笔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她就知道了,马上坐好。真正地爱,必须首先付出真诚;其次,宽容幼儿是良方。爱只是一个字,它使原本平淡无奇、微不足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有了无穷内涵,它无须太多言语,便能让心灵贴近。在爱中,教育实现了它根本的功能。

笔者认为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而且应该是朋友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关系。作为朋友和伙伴,我们要尊重幼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科学的认识和正确对待幼儿。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处处为人师表,在教学中,实行教学民主,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幼儿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幼儿的好朋友。

2.2 重点抓好幼儿自我管理

让幼儿逐步学会自我管理,是我们引导幼儿管理的终极目标,要使幼儿避免社会道德不允许的行为,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因此,幼儿自我管理是教育的重点。

大班的幼儿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人长高了,嗓门也大了,活动的劲头更足了。如何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行自我管理,并保持良好的常规,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这是笔者在开学初就思考的问题[3]。同时笔者发现幼儿到了大班后个人荣誉感加强了,他们已经意识到小组长、管理员是他们奋斗的目标,“积分卡”上五角星的多少说明他的优秀与否,为了能当选小组长、 管理员他们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都会表现异常突出,有的幼儿为了得到一个五角星能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这一点对抓班级常规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对于小组长的选拔,主要是看幼儿的表现、教师点名和幼儿自告奋勇的自我推荐。小组长的职责主要是活动前准备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如美术活动前准备好记号笔、油画棒、挂历纸等。幼儿当了小组长后会特别的神气,同时也会努力表现,因为大家的眼光都盯着呢。如果小组长表现不好,就会引起大家的反对“还是小组长呢,小组长自己都没有做好”,这样小组长就会失去威信,使小组长知道在管理其他幼儿的同时要先管好自己,以身作则。利用“小组长”这个办法使班里很多的幼儿更加自信了。小组长还能反映出孩子的责任意识。做小组长的幼儿还要擦桌椅、扫地……有的刚开始时很积极,但过两天就开始厌倦了,开始逃避。此时,开始进行评选“优秀小组长”,让幼儿之间进行比较:为什么有的做得很认真,有的却不能呢?让他们自己找原因,从而明白承担责任就意味着牺牲自己的一些爱好,要有一点耐心和吃苦的精神,谁承担得起,谁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的幼儿能得到优秀小组长的荣誉,并得到一定的奖励。这样调动了孩子做小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从以往经验看,班级中能力强的幼儿经常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而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孩子在无形中便“屈服”于他们的管理。于是开学初,我们提出“本学期我们将人人参与做管理员”的口号,赢来了孩子们的大声欢呼。和学生们通过讨论一致决定管理员的种类:玩具管理员、自然角管理员、盥洗室管理员、喝水管理员、午睡管理员、图书角管理员、放学管理员,并请幼儿自制管理员牌子。结合管理员的评选我们制作了进餐、午睡、上课、小组表现等表格,每张表格上满5 颗五角星就能换取积分卡上的大五角星,每个孩子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积分卡。积分卡上满五颗大五角星就能竞争自己想做的管理员。如果只有一个人选择这个管理员,那么他(她)要讲述自己当上管理员后会为大家做什么;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幼儿选择同一个管理员,那么就要竞选,集体投票决定谁当选。

管理员每周一换,并定期安排幼儿来组织选举活动,将整个过程推给孩子们自己来组织落实,并通过评选优秀管理员、得到奖励来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

本着“人人参与”的宗旨,一学期下来,大家兴趣盎然,丝毫没有厌烦的感觉,他们正沉浸在这种班级自我管理的喜悦之中呢。

2.3 持之以恒地培养和践行幼儿日常行为规范

人的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慢慢内化而成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这根弦要牢牢绷紧。要想有收获,必须从点点滴滴抓起、时时刻刻抓住,粒粒都是钻石,串起来才能成为珍贵的项链,根根都是稻草,编起来只能是草绳。只有时刻关注幼儿,才能使孩子遵守纪律,建立良好的常规。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2.3.1 坚持与幼儿交谈

开展谈话的活动游戏,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幼儿明确常规要求。当发现班内有个别幼儿有不良习惯时,笔者创设机会,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个别谈话,并在交谈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良好习惯去影响、 指导孩子,使不良习惯得到制止,尽量使全体幼儿在遵守常规的队伍中一个不掉队,成为有良好常规的整体。

2.3.2 班中教师一致抓常规

抓常规必须班中3 位教师一致抓,不能忽有忽无,不然常规难以形成。只有坚持抓常规,才能建立良好的常规。如在午饭后要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看书、下棋等),班中的两位教师都要坚持提醒、督促幼儿。在教师的不断提醒、督促下,幼儿养成饭后进行安静活动的良好习惯。

2.3.3 认真组织每一次活动

幼儿有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自然地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地自然变成了习惯,即常规。常规必须结合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出现规则,笔者就说明具体要求,要求幼儿遵守。如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完成后可以轻轻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但是听到口令就应该马上坐神气,眼睛看着教师。每一次数学活动中笔者都加强这方面的提醒,久而久之他们就知道学习活动中操作后应该怎么样。有的常规需要调整,笔者在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商量、讨论、调整。如在活动区游戏中,笔者每次游戏都提醒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发现一些不合理的游戏规则大家一起讨论、调整。使常规在与幼儿的互相商量中产生,成为幼儿行为的指南。

2.3.4 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用健康的形象和良好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我们常选择幼儿身边的同伴或故事中的人、动物,这些榜样的行为激励幼儿,他们经过努力也能达成。如有一次看图书时,小朋友都去抢新书。这时,哲哲说:“我等你们拿好了再拿,我看旧书也没关系的。”听到他的话很感动,于是笔者立即在集体面前表扬他谦让的好品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发现大家都很谦让,拿玩具一个一个排好队,有的幼儿还说:“你们先拿,我等会再拿。”例子举不胜举。每次他们有好的表现时笔者就立即表扬、鼓励。树立榜样,鼓励幼儿学习榜样行为。对所有幼儿一视同仁,只要幼儿某一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就表扬他,激发全班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内的榜样不是完美的,只是对某一行为的认可,从而激励幼儿在各方面争做榜样,激励和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的优点并积极表现出榜样行为。

榜样的行为不仅要在幼儿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当幼儿的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3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原则

3.1 师生平等原则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教育环境的基础。幼儿园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班级的活动安排、时间管理、学生奖惩等都有决策权。而如果想营造一个公平、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教师要转变自己的理念,从管理型幼师变为服务型幼师[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师生平等原则,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3.2 结合实际原则

班级常规地树立必须要结合实际,脚踏实地,才能有效实施。由于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习惯,科学合理地制定班级常规,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并细化到教学安排中[5]。

3.3 言传身教原则

从教学效果上来说,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方式比单一的口头教育更加有效。幼儿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自己的思维,常常会对大人的言行有模仿行为。而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园的权威人物,也是和孩子平时接触最多的人物,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6]。因此,教师要谨记自己的重要任务,坚守言传身教原则,在教学工作中,要更加严于律己,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长此以往,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4 结语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管理的工作既平凡、琐碎、服务性强,又具有十分严密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改革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3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点抓好幼儿自我管理,持之以恒地培养和践行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经过一个学期抓常规,笔者发现班级常规比以前好了,创造性思维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常规,师幼关系是前提,自我管理是重点,持之以恒是关键。

猜你喜欢

小组长管理员榜样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分餐小组长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可疑的管理员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还是不错的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