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羊痘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0-01-01李承鹏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畜牧兽医站810500

兽医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饲草料脓疱病羊

李承鹏/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畜牧兽医站 810500

1 流行病学

1.1 自然条件下,SPPV仅可使绵羊发病,羔羊最易感染且病死率高;绵羊痘发病急、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妊娠母羊感染后极易发生流产。

1.2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带毒羊、病羊,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亦可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传染;病羊的皮毛、分泌物、排泄物和体外寄生虫以及被SPPV污染的垫草、饲具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1.3 本病多发于冬末和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缺乏饲草料加之饲养管理不当,致使机体营养失衡,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食欲减退、精神颓废、体温升高可达42℃呈高热状,呼吸急促、眼结膜发红,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从鼻腔流出,发病1~2d后,病羊阴囊、乳房、尾腹侧、四肢内侧、鼻唇、眼四周以及头部等肤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痘疹,先为红斑后转为突出皮肤表面的丘疹,继而逐渐形成半球状的淡红色或灰白色的结节,随时间转变为混有脓性内容物的水疱,当脓疱破溃后,倘若未发生继发感染,则脓疱将于数日内干燥转变为痂皮呈棕色,痂皮脱落后有红色斑块留下,通常于3~4周后逐渐痊愈;倘若有些病羊体质虚弱,抗病力差,出现继发感染,可能发生非典型的恶性病变,如出血痘、石痘和坏疽痘等,病死率可达25%~50%。

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羊,可见表皮增生、变性和坏死,真皮表现为典型的浆液性炎症变化,除皮肤有痘疹外,喉头、口鼻腔、皱胃、前胃和气管等处黏膜以及肾脏、肺部均可见痘疹,肺部病变多在胸膜下,呈灰红色或圆形结节状;部分病死羊出现淋巴结急性肿胀、肝脂肪变性等病理变化。

4 诊断

典型绵羊痘能够根据流行病学(发病先少后多)、临床症状(体温升高、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痘疹)以及病理变化(皮肤、黏膜和肺脏的痘疹病变)做出初步诊断。非典型病例的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学诊断(如对流免疫电泳、琼脂凝胶免疫扩散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对病羊皮肤组织与细胞培养中的SPPV基因组进行PCR检测,通过产物特征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此外,在诊治本病时应注意同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鉴别诊断,羊传染性脓疱的病变大多集中于病羊的口唇部,厚痂及其下肉芽组织增生显著,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出。

5 防控措施

5.1 及时隔离确诊病羊,采用20%石灰乳、3%漂白粉严格消毒羊舍及场地环境,病死羊及其污染物、垫草和饲草料等采取深埋、焚烧等方式做好无害化处理。

5.2 当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取隔离病羊后进行对症治疗的方法。病羊皮肤痘疹先用2%来苏儿溶液清洗,再涂抹甲紫药水或涂抹抗菌药物软膏;黏膜痘疹先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涂抹碘甘油;有条件的可用康复羊血清治疗,成年羊皮下注射10~20mL/只、小羊5~10mL/只,预防量减半;病羊继发感染时,可使用80~160万IU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每天1~2次,连用3d;体质弱、症状重的病羊,需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mL+10%安钠咖10mL+5%氢化可的松10mL+5%VC注射液10mL。

5.3 疫苗接种是预防绵羊痘的有效措施之一,防疫技术人员应认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本病常发地区要及时为绵羊皮下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注射剂量为0.5mL/只。

5.4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但有助于羊只饲养,提高绵羊品质和生产性能,也能够防止购买羊只时带进各种传染病。倘若必须引种时应从非疫区引购,隔离饲养至少一个月并严格检疫,确保无传染病后方可进混群饲养。

5.5 鉴于体外寄生虫也可作为SPPV的传播媒介,为此需要定期驱虫。可在发病季节来临前,采用有效药物做好预防性驱虫工作。肌肉注射阿维菌素或丙硫咪唑,采用溴氰菊酯对群羊进行药浴,能够有效驱虫羊只体内外寄生虫,提高绵羊自身抗病能力。

5.6 日常注重羊群饲喂管理,强化消毒措施,彻底清除病原体,粪便和污物要及时清理并进行堆积发酵,保证场地环境干燥、清洁;羊舍要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性能,做到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确保饲草料清洁,未发生霉变,同时根据羊只营养需求,在冬春时节给予合理补饲,能够增强羊只体质,有效防控绵羊痘的发生。

猜你喜欢

饲草料脓疱病羊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绵羊紫花苜蓿中毒的诊治探究
羊传染性脓疱病综合防控措施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病羊识别要点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