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宜城: 大力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助推乡村振兴

2019-12-31

农村百事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有偿宅基地村庄

湖北省宜城市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自2015年以来,大胆探索创新,助推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首届“湖北改革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等称号。总体上讲,宜城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呈现以下六大亮点。

亮点一——统筹推进,農村发展彰显新活力

宜城市统筹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先后形成34项核心制度、17项专题成果、7个成功案例。自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来,宜城市全面推行人均耕地面积倒算确定宅基地面积标准、超面积宅基地阶梯式有偿使用、多渠道畅通宅基地流转和退出等创新做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敲响湖北省“第一槌”。目前,全市已经通过就地入市和调整入市方式,实现6宗共30.5亩集体用地入市交易,成交价款419.56万元;土地征收迈出关键性步伐,9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纳入首批征地项目,并完善了被征地农民留地、留物业安置、征前一次性养老保险等多元保障机制。

亮点二——确权发证,宅基地拓展出新功能

全域推行“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完成全市10.66万户、11.24万宗宅基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严格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要求,做到了应发尽发。据了解,宜城市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发证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举明晰了宅基地产权关系,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同时,极大地拓展了宅基地出租、转让、抵押贷款等新功能,有力地助推农民走上创业致富路。该市小河镇高嵻村拓展宅基地使用功能,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引导农民利用国道两侧宅基地,通过自营、出租、合作等方式打造美食长廊。流水镇黄冲村有5户农民,利用“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作抵押,获得湖北省首批农房抵押贷款46万元后,发展种植、养殖业,取得了可观的效益。目前,宜城市已发放“农房贷”3615万元,政策惠及217户。

亮点三——迁村腾地,农民生活展现新局面

采取“用时间换空间,梯次腾退”的办法,促进宅基地退出。一是有偿使用倒逼,对超占面积和一户多宅者逐年提高有偿使用标准;二是转变功能用途,鼓励翻新改造闲置宅基地进行多种经营;三是跨区域流转,打破村域流转限制,允许宅基地在规定的范围内腾退流转;四是政策项目引导,全域推进增减挂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引导宅基地退出。截至目前,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1161户3114亩。同时,在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镇村,首批建设6个农民聚居新区,全部建成后能容纳6200户3万人,预计可腾退村庄土地5400亩,入住的多数农民还能就近打工创业,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梦想。该市胡坪现代农业公司流转农民承包地5000多亩种植葛根、葡萄,目前,已有20户农民退出宅基地,搬进企业附近的莫家巷新区居住,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农民年平均收入增加至3万元。

亮点四——改造升级,农旅融合形成新模式

着力推进三产融合,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型、生态农业型、文化创意型、养生休闲型等农旅融合的新模式。目前,该市发展了“胡坪农旅”“醉美莺河”“高嵻美食”等一批农村发展新业态,每年吸引100万人次观光旅游,吸纳3万多名农民就近就业。在保障宅基地居住功能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宅基地由单纯自住向自住与经营功能兼备转变,或者将宅基地入股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该市流水镇莺河村,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首批翻新改造20余户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用于发展餐饮、民宿和乡村旅游,定期举办桃花节、油菜花节、采摘节、乡村摄影节、亲子农耕体验等活动,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也带动了乡村的繁荣振兴。

亮点五——环境整治,乡村建设呈现新面貌

整合宅基地有偿使用及其他涉农政策,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坚持把宅基地改革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该市王集镇槐树村利用宅基地有偿使用等各方面政策资金,秉承“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对村庄环境进行有序整治,倒逼农户自愿拆除违法建筑,腾退超占用地空间,拓宽村庄道路;针对居住微环境,就地取用废弃砖瓦、毛竹篱笆,实施景观、花园式改造;充分发掘前庭后院、道路两侧等可用空间“见缝插绿”,提升村庄品味格调;利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配备10多名日常保洁人员,建立起了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目前,该村利用腾退公共用地空间,扩宽改造道路2.5公里,打造“小微式”花园100余个,村民足不出户便可尽享微田园风光,大大提升了居住环境,也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南营办事处安垴村整合光伏发电、大棚种植等精准扶贫项目和宅基地有偿使用项目资金,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全方位进行村庄环境整治。

目前,该市已有9个村荣获“省级绿色示范乡村”称号,还涌现出流水莺河、刘猴胡坪、雷河泉水等一批省级美丽乡村。

亮点六——产业支撑,农民城镇化成新常态

着力解决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通过强化土地要素来保障农村发展原动力。在农业产业基础比较好的镇村,鼓励农民将承包地流转给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或者种田大户,使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同时,获取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通过土地获得的财产性收入显著提升。目前,该市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流转了土地38万亩,形成了“一镇一品、一乡一特”的产业格局,涌现出了流水西瓜、孔湾蔬菜、刘猴生猪等一批特色乡镇。大力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00余家,打造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社13家,带动5万多名农民就近就业。

(资料来源:《农业科技报》)

猜你喜欢

有偿宅基地村庄
初 春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 基本完成
这些情况下,不得流转农村宅基地
子女不是农村户口能否继承宅基地
对教师有偿补课要分而治之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